美國軍方和學者近日一方面哀嘆即將“輸掉”人工智能軍備競賽,一方面加速制定人工智能戰爭“標準”、加緊提升人工智能作戰水平。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此地無銀”的做法,可能將對全球軍事安全格局產生不利影響。
軍方和學者齊發聲
今年以來,美軍在《2018國防部人工智能戰略概要》和多份外國軍力評估報告中宣稱,一些潛在對手在人工智能武器發展領域大有趕超美國之勢,其對軍用人工智能系統的投資可能已超過美國,并針對美國技術弱點開展項目研發,未來“一大群人工智能強化武裝無人機,可能會定位并襲擊美國控制和發射核武器所依賴的安全計算機系統”等。
美國媒體近期也默契地“自我唱衰”。美國軍事學者詹姆斯·約翰遜刊文稱,美國的潛在對手在人工智能系統研發領域取得巨大進展,相關動向令美軍領導者“感到擔憂”。
約翰遜指出,美國當前在人工智能軍備競賽中“落后”的主因是“五角大樓的官僚作風”,雖然已發布不少戰略報告,但在具體落實時鮮有大手筆投入, “梅文計劃”和“人工智能下一次運動”等項目獲得的經費很少,“美國很快將喪失在人工智能研發和使用方面的優勢”。
美國陸軍退役中將查爾斯·克利夫蘭最近也發表《人工智能與非常規戰爭:演變而非革命》一文稱,在未來非常規戰爭中,潛在對手和非國家行為體將更多運用人工智能武器,使美軍的軍事行動更加“透明化”、軍事防范目標更趨“復雜化”,從而令美軍喪失作戰優勢、蒙受巨大損失。
挖空心思“塑造”戰爭
在哀嘆即將“輸掉”人工智能軍備競賽的同時,美軍近期還挖空心思“塑造”未來人工智能戰爭格局。
一方面,制定人工智能戰爭“倫理原則”。美國防創新委員會日前發布《人工智能原則:國防部人工智能應用倫理的若干建議》報告,為國防部未來如何在戰斗和非戰斗場景中設計、開發和應用人工智能提供建議。該報告已醞釀數年,2018年7月發布初稿,先后吸納上百位專業人士的意見。報告雖名為“建議”,但更像“指令”,明確了人工智能軍事技術研發的五大原則和12條建議。
這五大原則分別為“負責”“公平”“可追蹤”“可靠”和“可控”。其中,“公平”是指美軍在開發和部署人工智能裝備時要避免出現意外的偏差,“可控”是指美軍希望為人工智能技術加上“保險”(即“自動或手動”停機開關)。12條建議包括通過美國防部官方渠道將上述原則正式化、建立國防部下屬的人工智能指導委員會、確保人工智能倫理原則的正確執行和召開相關年度會議等。
美《國家利益》雜志網站稱,報告中的“原則”和“建議”,并沒有禁止美軍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致命性武器研發或限制人工智能化武器的攻擊目標,實際是為美軍人工智能武器研發和部署提供合法依據,力圖“讓美國社會接納一個人工智能化的美軍”。
另一方面,加快人工智能化武器發展步伐。美空軍近期發布《2019年人工智能戰略報告》,提出將通過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使美空軍更好履行五大使命任務,確保美軍空中和太空優勢,實現全球打擊,全球快速機動,情報和偵察以及指揮控制。
無獨有偶。美海軍近日也發布《美國海軍人工智能框架報告》,強調在大國戰略競爭時代,只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美海軍才能“在競爭中取得戰略性勝利”。此外,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布《恢復美國的軍事競爭力》報告,提出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一個由先進傳感器、前線作戰人員和決策者組成的網絡,“讓敵人驚慌失措”。
“此地無銀”值得警惕
從2014年在第三次“抵消戰略”中提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到2017年成立“算法戰跨職能小組”,再到今年發布《維護美國在人工智能時代的領導地位》行政命令和《2018國防部人工智能戰略概要》報告,美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武器化方面一直強調“快人一招”。作為全球人工智能軍事競賽的“始作俑者”,美國表面上炒作即將“輸掉”競賽的同時,暗地里又在全力“沖刺”,相關行徑可謂是“此地無銀”。
展望未來,美國仍將以“大國戰略競爭”和“別國軍事威脅”等為由,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軍事化。目前,美國防部和美軍各軍種已構建起相對完備的人工智能軍事應用戰略,相關武器的研發工作也在快速推進。下一步,美軍可能會把反恐戰場作為人工智能武器的試驗場,將亞太和歐洲作為優先部署地,不斷提升實戰能力和作戰優勢。
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軍事化的做法值得警惕。此前,出于對人工智能軍事化可能帶來危害的擔憂,美國谷歌4600余名員工曾聯名敦促該公司停止參與軍方的“梅文計劃”。預計未來美軍人工智能武器化的相關舉措一方面可能造成倫理等方面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可能導致全球軍備競賽更趨白熱化,對全球軍事安全格局產生不利影響。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08瀏覽量
238304 -
武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114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