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的江湖自從加入了AI,各路傳說便層出不窮。海康威視繼在兩年前的安博會提出AI Cloud,引領一波風潮之后,今年初又提出物信融合·AI賦能。隨著AI技術持續突破和成熟,前端多攝家族產品體系全面完善,今年安博會再一次推出AI多攝的理念,從此風云再起。
理念的形成必是經過了千錘百煉,AI多攝從何而來呢?
視覺需求升級驅動產品形態革新
在AI全面爆發之前,大多數用戶對監控攝像機的要求即為事后可查閱錄像的視頻監控,單攝的槍機和球機即可很好的滿足需求,但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壯大,讓用戶看到了智能的可行性,用戶的使用場景未變,但同一個場景下的智能業務需求卻在不斷增長。以路口場景為例,用戶需要對整個路口的車流人群態勢進行把控,這就需要一個短焦鏡頭對路口大場景進行全場景覆蓋,同時還需要對所有移動的目標進行全結構化屬性提取,這就需要一個遠焦鏡頭對目標細節進行捕獲,單一鏡頭的攝像機是無法同時滿足這類需求的。另外,由于同一個場景下不同目標的移動速度等特征不一致,可能需要不同的快門參數和補光條件,這同樣也是單攝解決不了的問題。因此,智能時代,單攝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同一個場景下日益增長的各類智能需求,多攝應運而生了。多攝是用戶需求變化驅動帶來的一種軟硬件技術的革新,一種新的智能產品解決方案,可以兼顧同一個場景下的多重智能需求。
AI多攝是算法與硬件的“集大成者”
用戶需求的不斷爆發驅動整個軟硬件技術的創新。多攝并不是簡單的硬件堆疊,而是一系列復雜技術的集合,它體現出海康威視目前在軟硬件集成的最高境界。
第一,多攝設備的多鏡頭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關聯,細節鏡頭中出現的目標位置能夠在全景鏡頭中一一對應,這樣才能夠實現后續的各種聯動抓拍、軌跡定位、布控跟蹤等應用;
第二,多鏡頭之間的協作涉及到各種復雜的光學設計及ISP圖像算法,比如上下鏡頭之間的補光如何能做到互不串擾?再比如黑光的雙sensor融合如何能做到極致對準?或者是當全景鏡頭發現目標,細節鏡頭怎樣在毫秒之間就能夠完成變倍對焦抓拍等一系列動作?這些都是多攝技術實現的難點,海康威視通過多年的技術布局,今年已經很好的解決了多攝應用的這些技術難題,所有多攝產品都已經開始實戰應用。
海康威視AI多攝家族形成立體化防控體系
海康威視從2016年開始,就陸續發布了多款AI多攝系列產品,如鷹眼、黑光、合智能、雙目/三目立體視覺產品系列等,到如今多攝產品家族仍在不斷發展壯大中,應用于各行各業的各種場景下,滿足用戶對同一場景下的多重智能需求。實現了包含從城市制高點、低空全景到地面的全面立體化智能監控體系。
其中,全局、雙艙、槍球一體機等合智能多鏡頭系列產品作為 AI 多攝家族產品的代表,融合多鏡頭,聚合多算法,所得不止所見,可以說,引領了未來智能產品的新趨勢 。而通過各種先進AI算法及黑光全彩等光學技術加持后,合智能多鏡頭系列產品家族也更加的強大和完善,比如全局產品已經更新到第四代全彩全局,后續還會發布黑光全局、4K全局等,而雙艙產品也已發布雙變焦雙艙、雙拼雙艙、黑光雙艙等一系列產品,槍球一體機也逐步完善各類布控跟蹤,跨境接力等功能。
“三大標準”評價AI攝像機好壞
評價一臺AI智能攝像機的好壞是看它能否解決場景的問題和滿足用戶的需求。可以從形態、光學和智能3個方面去看,其中形態和光學的比重可能會占據80%以上的比重。因為形態搭建框架,光學奠定基礎,智能豐富應用。形態框架和光學基礎不打牢,就無法輸出高質量的圖像源,后續的智能分析也無法發揮作用,反之,當框架和基礎打牢,配合基于場景定制的智能算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形態方面,海康威視已經發布了全系列雙艙、全局、DT感知槍球、鷹眼等AI多攝形態家族產品,可以串點成線,連線成網,構筑全方位立體防控網絡。由雙艙、全局等多攝產品構成的點,兼顧大場景及細節,實現全場景感知,全要素提取;由DT感知槍球產品連成的線,延長追蹤路徑,實現布控跟蹤,全域鎖定;由AR雙目重載云臺、 AR鷹眼及AR低空全景拼接系列產品串聯成網,實時展示目標移動實景地圖,實現跨境接力,立體防控。這些應用,全都得益于多攝形態產品能夠在同一個場景下兼顧多重復雜的智能功能。
在光學方面,海康威視擁有自主研發的光學系統,世界領先的成像品質,從2011年在業界率先發布星光產品,再到2015年的星光+,2016年的黑光和2018年的AI黑光,一直在光學成像領域持續突破。在此期間,海康威視積累了大量先進的光學設計技術、適用于安防監控場景的圖像ISP技術以及微米級精準的生產工藝。比如鷹式聚焦技術,能夠在毫秒之間完成變倍聚焦抓拍的動作,幾乎零延時,聚焦快又準,抓拍全程清晰,不會漏過任何一個移動的目標;MIS混合防抖 &ATK4.0 穩定跟蹤技術,可以保障在目標跟蹤過程中,畫面全程平滑穩定;RTM實時建模,全程無懼遮擋,精準定位目標經緯度及時空方位。再比如黑光的六軸微米級AA制程工藝,可以保障黑光的雙sensor雙光融合精準,誤差小于頭發絲粗細的1/30,4個像素以內。再比如自研的異形補光防串擾技術和專利無光污染的混合補光技術,都能夠保障AI多攝產品在夜間也能表現如白天般出彩。
在智能方面,海康威視深耕安防行業多年,對用戶的業務情景及使用場景有深入的理解,上千人的研究院智能算法團隊,可以輸出專為用戶業務場景定制優化的AI算法,能夠為用戶提供最優的智能應用,同時,AI開放平臺還可以為碎片化場景提供一站式算法定制。
總的來說,海康在形態、光學、智能三方面都有自己的核心優勢, 形成了1+1>3的融合應用能力,整體產品優勢強大。
“四全要素”定義未來AI攝像機
在AI來臨之后,對前端攝像機的要求有了很大變化。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給安防行業帶來的最大影響之一就是,將視頻轉化成機器可以看得懂的數據,攝像機從一個視頻采集端變成了一個數據感知端,就像人的信息感知80%來自于視覺,我們也相信,未來前端攝像機通過視頻所感知的信息和數據也會成為中心大數據應用分析的主體成分。
數據時代,攝像機應該要具備“四全”的能力,第一是全天候適應能力,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的光線,應對各種惡劣天氣,保證全天候的高質量圖像源頭;第二是全場景感知能力,用一臺設備就能夠對監控場景中所有用戶關注的目標進行感知;第三是全要素提取能力,為了后續的大數據分析應用,除了要能夠感知目標之外,還需要對所有能夠描述目標的要素進行提取,比如目標的時空數據,行為數據,屬性數據等;第四是全數據關聯能力,多個鏡頭之間組合聯動獲取到的同一個目標的所有數據都需要能夠進行去重聚類關聯,提升數據分析的效率,減輕傳輸存儲壓力。
而海康AI多攝系列正是具備這“四全”能力的產品家族,通過多年布局,海康已經攻克了多攝眾多復雜的技術難題,完成了整個AI多攝產品體系的建立健全,已在全國各行業項目中得到落地應用。
AI多攝開啟智能攝像機新里程
從智能物聯網數據采集,到價值數據進入信息網,兼顧同一場景下不同視角、不同參數 、不同功能需求的攝像機必然是未來數據采集前端的發展趨勢。多攝可以兼顧同一個場景下的多重智能需求,場景定義、多攝合一是未來AI攝像機的必然形態。
海康威視多攝系列攝像機通過AI賦能,提升單點設備的數據價值密度,實現全天候適應、全場景感知、全要素提取及全數據關聯,助力物信融合。
-
算法
+關注
關注
23文章
4628瀏覽量
93186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63瀏覽量
269865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89瀏覽量
24399
原文標題:“多攝合一”,未來AI攝像機標配形態——記海康威視AI多攝家族名震江湖始末
文章出處:【微信號:asmag001,微信公眾號:安全自動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