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普及,人們開始暢想一種場景,所有的工作都丟給“機器人”去執行,人類可以提前退休,過上曬太陽看報的晚年生活。
不過,按照可能會影響到我們這代人的時間計算,退休年齡可能不會提前,但失業可能提前,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小問題:
人工智能行業可以取代哪些人類的工作?
我國養老金資金是否可以滿足現階段社會發展?
人工智能的普及對養老金資金鏈是利好還是利弊?
人工智能行業可以取代哪些人類的工作?
目前的人工智能所處的階段依然是弱人工智能階段,機器無法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推理,和有自主意識的解決問題能力,換句話說,目前的人工智能并不擁有真正的智能,只是在部分工作中表現出具有智能的行為。
拿最近幾年一直非常熱的人機對話來說,機器看似在跟用戶進行對話,感覺像是理解了用戶的意圖一樣,但是機器人背后的邏輯是: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回這句的概率最高。機器人并不了解你真的意思,而只是像一個黑盒一樣,看見什么輸入,就給什么輸出而已。
那么,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什么工作呢?
那些工作規則明確,機械重復程度高,以及需要大量數據處理和記憶的工作。舉例說明:
在關鍵路段蹲點,進行嫌疑人行蹤獲取的便衣警察。由于其工作規則十分明確,凡是臉長得像內部系統嫌疑人的需要登記時間,走向,特征信息等。基于人臉識別的人工智能技術,比起真人蹲點會更加具有優勢,其不會受到注意力不集中,遺漏嫌疑人面部特征等人為因素造成遺漏,同時將所有信息可以直接數字化入庫,方便信息的存儲,傳輸和后期匯總處理。
電網的電力巡檢工人,定時對電力線進行檢查,判斷是否有絕緣片破損或異常物覆蓋,這類機械重復程度高的工作也可以直接交由人工智能技術處理,只需要對類似鳥巢等異常物進行識別,對絕緣片進行識別并判斷是否完整,再配合上無人機等其他運動載體,可以以更加高效的方式釋放人力。
我國養老金資金是否可以滿足現階段社會發展?
退休以后如何維持日常生活,社會的養老金發放是重要的經濟來源。中國從1995年前后開始繳納養老金,同時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為了能夠滿足退休的老人日常基本開銷,每年的養老金也在逐年提升。
現如今,在企業上班領工資的中產階級成為各地政府養老金賬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近幾年,中國的老齡化情況越發嚴重,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1.5億人,占10.8%,據預測,我國老年撫養比將由目前的2.8:1達到2050年的1.3:1。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養老金制度會導致越來越少的中青年人要支撐越來越多的老人,同時隨著平均壽命的上漲,延遲退休成為一種有效快捷的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的普及對養老金資金鏈是利好還是利弊
人的工作逐步被機器取代,這是時代發展不變的規則,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尤為突出。不過目前從機械化像智能化的發展,可能會影響到更多的勞動者,這個過程一方面解決生育率下降導致的中青年勞動人口占比逐年下跌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智能化的進程中也會催生新的工作崗位,以提供工作崗位,降低失業率。
上面也解釋到了,目前中產階級的養老金繳納制度為社會養老金的現金流提供了保證,但是隨著勞動人口比例的不斷降低,企業為了降低運營成本所做的機械化智能化升級,都會導致養老金資金的縮水。從大環境上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對養老金資金鏈還是帶來不利影響的。
不過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環境,不能單單看一個因素對社會的影響,就可以下定論。同時社會也是一個動態的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可以在系統內找到解決方案。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