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BIRTV 2019主題報告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作為中國廣播電視行業主管部門發布最新行業方針政策的平臺,也是主流媒體介紹先進成果的平臺,今年的BIRTV主題報告會與廣東省4K產業發展論壇合并舉辦,足可見4K超高清產業的戰略地位。包括央視、廣東臺、4K花園在內的4K產業主要推動者們都在會上分享了近期取得的成果和示范經驗。
圖:4K花園 BIRTV 7號館 7105展位(備注:4K花園本次在展會展示了超高清制作的全流程以及結合5G的場景案例) 事實上,不僅是BIRTV 2019上4K頻頻露臉,最近一段時間以來,4K都屢上熱搜。
先是相關推動政策陸續發布;緊接著廣東、北京、上海、安徽、湖南、重慶、四川、青島等省市紛紛“表態”,全力助推;隨后4K相關的行業標準規范接連問世,“白皮書”發布,超高清視頻云平臺啟動,超高清影像作品大獎賽落地,還成立了諸多超高清產業聯盟、產業研究院。
這還不是全部。
繼廣東廣播電視臺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4K頻道相繼開播后,據規劃,到2022年全國各地將有30多個4K超高清頻道開播,同時全國各地的IPTV 4K專區正在陸續上線。
前程似錦。但,內容從何而來?
1
如火如荼的4K產業沃土
目前,國內4K產業建設可謂一片熱火朝天。
一方面是政策紅利。工信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印發《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其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有條件的地方電視臺開辦4K頻道,不少于5個省市的有線電視網絡和IPTV平臺開展4K直播頻道傳輸業務和點播業務,實現超高清節目制作能力超過1萬小時/年,4K超高清視頻用戶數達1億。
另一方面是終端普及。中國電子商會發布的《2019年1月份-6月份中國彩電消費及下半年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彩電消費2200萬臺,其中4K超高清電視消費占比達70%,預計年底消費占比將超過80%,進入全面普及階段。
再加上網絡的跟進,行業規范標準的陸續發布,掉隊的似乎只有內容了。
但表面上看,4K內容掉隊并不嚴重。當前全國各地的IPTV,以及部分有線電視都陸續上線了4K專區,一個粗略的統計,目前國內IPTV、OTT、有線電視各渠道上4K內容的總量已達十幾萬小時。
但事實上,這其中的真4K內容,即按廣電總局推出的50P幀率+HDR標準的4K內容,連10%都不到。在4K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的2018年,全國原產的真4K內容大概只有5000小時。這其中廣東省以4K花園為代表的4K內容企業共計制作了大約4000小時,占比80%;央視大約制作了800-900小時,而全國各地其他省市的4K內容加起來還不到100小時。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市場上以1080P高清上轉換而成的4K內容成為“主流”,而用戶很難為其買單。
另一方面,據廣東實踐經驗表明,16Mbps碼率是4K的入門級體驗,碼率達到50Mbps以上,才能有較好的體驗。而國內平臺4K內容的普遍碼率3-7Mbps,其中能達到7Mbps的都少之又少。
這又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占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偽4K+低碼率”內容,難以凸顯超高清與高清之間的差異。用戶更難為其買單。
而真正的能夠吸引用戶為之付費的4K內容,離市場需求還相去甚遠。
2
掉隊的4K內容,瓶頸如何突破
計算機行業有一個安迪·比爾定律:電腦每一次硬件升級帶來的好處,總是很快會被軟件消耗掉。也就是說,電腦軟件可以很快的針對新硬件進行快速升級,充分挖掘出新硬件的潛能。
但在超高清視頻行業,這個定律并不成立。硬件可以跑步前進,但至關重要的內容卻在蹣跚前行。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有多方面的原因。
01文娛產業寒冬
2018年,文娛產業遭遇滑鐵盧。限娛令、限酬令、限娘令加速娛樂圈泡沫破裂,下游日子越發難過,許多文娛公司出現了融資難的問題,同時還受困于補稅自查,資金情況堪憂……許多電視臺都難以為繼,PGC就更青黃不接。
作為華語地區最大的4K內容生產與分發平臺,4K花園與數百家內容制作機構深度合作。他免費為一些專業的PGC制作機構提供從前期拍攝到后期DIT的支持,但“倒閉”依然時常發生。盡管支持力度很大,但4K花園只能幫助這些PGC節省成本,并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增項,但他們在高清市場的變現都非常困難,生存不易。4K花園董事長吳懿透露,“今年經常更換PGC團隊,一波犧牲掉了,一波又上來了,已成為常態。”
02制作成本高
不管是硬件層面的4K攝像機、4K轉播車,還是拍攝層面的服化道高標準,亦或是制作層面的后期調色、渲染、剪輯系統等,乃至存儲以及人工成本,都不可和高清內容同日而語。
算一筆經濟賬,僅在4K內容的后期制作環節,4K和普通高清內容的成本大約相差一倍;倘若技術較好可以降低成本,和普通高清內容的成本差大約是20%-30%左右。但事實上,想要精益求精就意味著更大的支出。
03投入回報不成正比
目前4K內容的實際用戶數和播放量較少,廣告模式還未建立起來,而付費市場又幾乎忽略不計。成本高,收入低,就基本的商業邏輯而言,企業沒有大量生產4K內容的原動力。
以4K花園為例,其一年的4K產能大約4000小時,8K產能大約300小時。但這并不是其全部的實力,吳懿說,“市場產能還可以擴張,但是付費市場的增長緩慢,我們不能承受過多的虧損,所以在控制自己的產能。”
由此可見,4K內容產業目前還是在尋找更好的盈利模式,這是4K內容匱乏的核心原因。
3
4K內容的玩家:大的看不上,小的做不了,假4K大行其道
盡管目前4K內容產業入不敷出,但大勢所趨毋庸置疑,所以仍有不少玩家參與其中。可以從這些玩家不同的“出身”,看到其不用的發展路徑。
央視是“國家隊”,視推動4K產業發展為己任,其開通的4K頻道盡管目前仍是3×6小時輪播制,但在規劃內,2021年底前還將開通15-16個4K頻道。其產出的內容主要是為自有頻道造血,不對外分發;
以4K花園為代表的專注于4K內容生產的互聯網企業是“先鋒軍”,既是內容的制作方,也是版權的分發方。擁有完整的4k內容制作能力,并向內容合作伙伴提供從內容采集到制作、從生產到銷售、從轉碼到分發的全面服務。為包括IPTV、OTT在內的整個大屏市場產出內容;
以騰訊視頻為代表的視頻平臺方目前還處于“友情出演”階段,盡管近期騰訊斥資近億元購置了一批4K攝錄設備,并搭建專業演播室,但4K目前還不是其主要的內容輸出方向。一方面在于4K產業目前的池塘太小,巨頭們還“看不上”;另一方面在于優愛騰每年在高清市場的虧損額已經不小,更枉論4K帶來的高成本。他們的4K內容也主要為自有平臺造血,為高凈值用戶提供VIP服務,頭部內容不會向其他渠道分發。
此外,還有一支“非正規軍”,他們不生產真4K內容,主要工作是將1080P轉換成偽4K,以此快速填補市場空缺。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偽4K內容制約了真4K內容前進的步伐,也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
舉一個案例:
此前國內某運營商IPTV平臺公開招標4K內容,投標者無數。最終的中標者手握1萬小時的好萊塢4K內容,令競爭者望其項背。然而當運營商要求其出具廣電總局50P幀率+HDR標準的測試片時,他們拿不出來。最后導致廢標。
這無疑對那些專注于4K內容生產的企業造成了傷害,原本生存已不易,而廢標又意味著前期準備竹籃打水一場空,且還失去了一個潛在渠道。但更大的傷害是無數成功上線各平臺專區的偽4K內容。他們在擠壓真4K內容市場,在提前透支用戶對4K內容的信任值,未來用戶將更難為其買單。
在行業痛點問題如此突出的情況下,想要4K內容量產任重道遠。
事實上,從全球來看,4K內容都未實現高量產。美國和日本真4K內容的產能還未達到每年上萬小時,開通的4K頻道也大約只有每年500-600小時的更新量。
而國內市場,預計2019年的4K內容產能大約是7000小時左右,主要的產出地區是北京和廣東省。目前業界也公認北京和廣東將是未來4K內容的兩大生產中心,北京以央視為代表,在內需和2022年冬奧會等推動下會生產大量的4K、8K內容;廣東以廣東臺和4K花園為代表,通過產業鏈協同生產4K、8K內容,目前全國大約60%的4K相關企業都在廣東省。
除此之外,其他省市也會有4K內容輸出,但產量一定不大。盡管目前各省市從政策層面都在推動,也下達了不少指標,但實操層面還有諸多坎要邁,畢竟這是筆賠本的買賣。
4K花園董事長吳懿也認為,4K內容一定不會在全國各地普遍開花,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過于樂觀的言論。積極性是好的,但還是要根據各地的真實情況來看是否應該把4K產業作為自己的主推方向。
而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點在于,一定是只有形成集約化生產之后,才可能降低制作成本。北京和廣東無疑都已邁向集約化,而其他省市如果一年只做幾檔4K節目,成本一定是居高不下的。
即便是如4K花園這樣已形成集約化生產的企業,擁有廣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另謀生路才能存活。吳懿說,“單純指望收費市場這條路,我們早就關門了。”吳懿曾就職于優酷多年,對各種內容變現、渠道變現的手段了如指掌,但他依然走得艱難。為了能夠長期作戰,4K花園讓自身收入趨向多元化,包括技術服務、教育培訓等,通過服務技能創造的收入來補貼內容生產的成本。近期,甚至在著手將手里的4K內容變成高清,通過拆條上頭條,落地電視臺等方式回血。
4
5G打開4K天花板,4K內容盈利模式可期
好在5G即將來臨,它在一定程度上將打開4K產業上升的天花板。
一方面會降低成本。8月10日張杰在鳥巢舉辦的演唱會,由4K花園和日本的某團隊負責轉播,27個機位拉了1萬多米的光纖。如果有5G,就可以規避掉一切冗余的工序。
另一方面能創造新的變現方式。目前4K內容變現艱難,除了常規的版權變現之外,付費市場還太小。4K的標配載體是55吋以上的電視,但電視用戶ARPU低,內容付費還在起步階段,更枉論為清晰度付費。但如果有5G,就可以讓4K的載體從大屏轉向小屏。
在今天召開的BIRTV主題報告會上,4K花園董事長吳懿發布了一個黑科技。
我們都知道,照片是可以隨意放大看細節的,但視頻不行。而4K花園研發的這項新技術可以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隨意放大看細節。未來依托于5G,可以將其廣泛應用到視頻領域,尤其是體育頭部內容、演唱會直播等,在觀看的同時可直接放大看細節。這無疑將拉動付費市場,尤其是年輕群體。畢竟,單純靠電視變現是一條漫漫長路,年輕群體已經號稱不看電視了,他們不看電視,自然不關心4K、8K,而這一拋棄電視的群體恰恰才是高ARPU人群。
基于這項技術,4K花園正在和電信運營商廣泛對接,也將和手機廠商展開合作。這些4K內容將達到50-100Mbps碼率,以100Mbps碼率為例,意味著放大后每一幀的畫面都能有2Mbps,非常清晰。
這無疑為4K內容變現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打破了只能在大尺寸電視上創造價值的慣性思維,將手機也開辟為變現渠道之一。不僅為5G網絡新增了用武之地,也有助于推動5G手機的銷售,畢竟1080P 的視頻4G手機就能觀看。
據吳懿透露,該技術在1年內將正式上線,5G手機都將擁有該功能,而4K花園將通過捆綁運營商5G的用戶基礎套餐包獲利。這對于辛苦耕耘真4K內容市場的4K花園而言是一大機會,因為技術并不是門檻,內容才是。4K花園已積累超1萬小時的4K內容,2019年的產能將達到4000小時,這都為其在5G手機端的變現打下了基礎。
當然,除了自力更生之外,4K產業依然需要全產業鏈的推動。只有從推動行業著手,大家一起給予內容方最大的支持,才能有更多內容產業加入其中,才能將蛋糕做大。如果永遠只有一汪小池塘,是不值得參與者興師動眾的。
為了推動產業向前,4K花園與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南方超高清轉播制作公司,將通過擴展公司旗下轉播訊道、后期制作中心、4K渲染特效中心、4K/8K演播室等設備規模,組建150余人的專業人才梯隊,利用4K花園的技術儲備、重要項目實戰經驗儲備及重點合作伙伴(央視、騰訊)儲備,與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合力,打造全國領先的高精尖4K/8K轉播制作公司,支撐起正在爆發的市場需求。
同時,硬件廠商也在行動,現在廣東省已有不少廠商開始投入到4K、8K攝像機的生產中,他們將降低硬件成本,為內容企業減負。而內容企業自身也在通過不斷提高轉播技術,降低制作成本。隨著5G的到來,成本進一步降低后,或將迎來更多玩家。
深挖4K產業的門道,能看到4K內容企業正在進行一場看不見的戰爭。這是一場硬仗,和產業鏈較勁(推動設備中國制造,降低成本),和友商較勁(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失去用戶信任),和自己較勁(提高技術降低成本,開辟新的商業模式),和用戶較勁(提升用戶體驗,培養用戶付費習慣)……
前路漫漫,但作為其中的先鋒軍,吳懿對此很樂觀,他說:革命終將勝利,4K大勢所趨。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66瀏覽量
564615 -
4K
+關注
關注
2文章
524瀏覽量
59916 -
5G手機
+關注
關注
7文章
1355瀏覽量
51034
原文標題:深度 | 4K內容之戰,5G是終極武器
文章出處:【微信號:iptvott,微信公眾號:流媒體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