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報道臺媒稱,大陸手機品牌小米、OPPO、vivo等在生產規模、速度以及組裝成本三大方面擁有優勢,印度本土品牌很難與大陸品牌競爭,當地第二大本土手機廠商英特克斯(Intex)正計劃為大陸手機品牌代工,以實現轉虧為盈。
據***中時電子報12月10日援引印度《經濟時報》報道,Intex營運持續面臨虧損窘境,與2017年營收規模相比,2018年至2019年大幅縮水1/3。該公司銷售額2016財年達到高峰后急劇下滑,上一財年陷入虧損,凈虧損額達到28.13億盧比。
據悉,Intex正在計劃為大陸手機代工,以扭轉頹勢。除了Intex,印度另外一家本土手機廠高層也表示有意為大陸手機品牌代工。
報道分析稱,印度本土廠商在生產規模、速度以及組裝成本方面,都很難與大陸品牌競爭。
報道認為,為大陸品牌代工已成為印度手機廠商重振的關鍵戰略之一。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77瀏覽量
180111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49瀏覽量
1440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新大陸優邁捷在珠海橫琴揭幕
近日,新大陸優邁捷(廣東省)科技有限公司在美麗的珠海橫琴舉行了盛大的揭幕儀式,正式開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領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領導和新大陸自動識別公司、新大陸優邁捷公司以及重要合作伙伴們
微軟終止中國大陸個人Azure OpenAI服務,為國內大模型帶來機遇
2024年10月17日,微軟公司宣布將在中國大陸地區停止面向個人用戶的Azure OpenAI服務。這一決定緊隨OpenAI于2024年7月宣布終止對中國大陸提供API服務的步伐,為國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場騰出了新的發展空間。
中國大陸芯片設備支出領跑全球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設備領域的支出高達250億美元(約合1779.4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歷史記錄,更超越了韓國、中國臺灣及美國等半導體強國的總和,展現出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領域的強勁發展勢頭。
OrangePi 5品牌系列大比拼,哪款更中你的意?
隨著OrangePi5Max的加入,OrangePi5品牌系列的隊伍隨之壯大。OrangePi5Max是OrangePi5Pro的升級產品,搭載瑞芯微RK35888核64位處理器,4個
新大陸的手持PDA在醫療行業的應用
一、新大陸手持PDA的醫療領域應用概述新大陸的手持PDA在醫療行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些設備不僅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還提升了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以下是新大陸手持PDA在醫療行業的一些主要
三星提升中國大陸手機產量
三星公司近日宣布,為適應全球市場需求,正積極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手機產量。據悉,公司計劃將JDM(共同開發設計制造)產品的產量從4400萬臺提升至6700萬臺,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智能手機
大陸NAND廠商拋售庫存引發市場憂慮
群聯解釋稱,大陸廠商拋售低價庫存主要因為其產品附加值較低,同時也是因為本季度是傳統淡季,下游系統廠手中庫存充足。盡管如此,群聯仍有高端產品銷售,無需跟隨拋售。此外,隨著下半年傳統旺季的到來,低價庫存的效益將得到體現。
華為重奪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第一
根據Canalys的最新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了久違的回暖,出貨量與去年同期持平,總計達到6770萬臺。在這一市場格局中,華為表現搶眼,憑借Mate及nova系列的熱銷
蔚來新品牌"樂道"對標特斯拉,面向主流市場推出轎跑SUV
李斌對于布局該第二品牌的戰略背景進行了解釋:“如今推出第二品牌,是因為我們已經奠定了堅實基礎。蔚來在電動化、智能化以及整車上的投入,為更低成本的第二
美國蘋果公司將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
WitDisplay消息,美國蘋果公司將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蘋果中國12日宣布,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應用研究實驗室,以支援產品的制造。
AI手機成全球手機市況復蘇關鍵利器
值得注意地是,自去年年底中國大陸品牌先于其他地區發布首批AI手機后,三星、華為、OPPO及小米等品牌廠家紛紛跟進,他們顯然都將AI功能視為其產品最大的賣點之一。
全球筆記本電腦2024年一季度預計減出貨5.4%
盡管當前筆記本電腦庫存已然見底,然而新款芯片平臺尚未發布,加上需求不足,影響了廠商的正常出貨。此外,中國大陸品牌對于本土代工廠的依賴日益加劇
中國大陸先進封裝半導體供應鏈崛起
此舉意味著,大陸半導體產業鏈不僅在晶圓代工成熟制程上站穩腳跟,現在又在先進封裝領域嶄露頭角,成功挺進AI芯片所需的高端封裝市場,與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臺灣廠商展開競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