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本深度關注能源經濟現象的專業期刊,我們在解讀宏觀能源產業時,也試圖能深入中國能源領域的毛細血管,去探究這個國家能源經濟的底層驅動力,以及制約中國能源事業的現實要素是什么?
本期雜志封面我們關注的是中國工業燃氣輪機市場的現狀與未來。在過去的數十年里,這個在能源、工業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的核心裝備始終被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和日本三菱重工等國外企業扼住命門。中國公司面對燃氣輪機從設計到材料、制造、運維等各個環節的現實難題時,不得不接受跨國公司嚴苛的合作條款與制約。
燃氣輪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當2001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燃氣輪機產業發展和技術引進工作實施意見》時,代表國家意志的產業政策決定以市場換技術的手段,縮短與西方企業的實力差距。包括上海汽輪機廠、哈爾濱汽輪機廠和東方汽輪機廠在內的中國公司被賦予了國家使命。
此后近20年時間里,中國企業依然無法真正突破外資公司對核心技術的封鎖,國際三大燃氣輪機主機商不僅加強了對新機市場的壟斷,也把持了服務市場的話語權。不僅如此,背負宏大使命的中國公司內部的人才流失,以及專業培養的斷層也加劇著中國企業在這一專業領域愈發被動的窘境。
造成這一結局的現實原因極具諷刺性。
即便國家市場換技術的初衷是通過與外國企業合作,讓中國公司通過生產組裝和技術轉讓等方式,縮短技術差距。但在合作過程中,中國企業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逐步變成了純粹的組裝和銷售商。科研攻關、引進吸收再消化的產業崛起之路被現實豐厚的暴利激蕩得支離破碎。
一個毋庸諱言的共識是,大國競爭正重新構建著一個新的世界。中國的強國之路需要呼喚更多的科學精神和前進動力,甚至企業和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南。歷史的經驗早就提醒我們,真正高端的核心技術攻堅毫無捷徑,這背后是一代一代科技工作者日以繼夜的孤獨和冷板凳換回的大量實驗數據,以及不斷總結、完善、調整、提高,最終錘煉而成的匠人之魂。
浮躁與功利是像長時間彌漫在中國制造企業和科技界的瘟疫,原始創新低下、基礎研究薄弱、重大理論突破和原創成果乏善可陳的時代癥結中,中國燃機的國產化征程注定坎坷難行。中國這片古老的大地上,對科學精神的呼喚已經回蕩了整整一個世紀,當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在重寫,當中國帶著新的歷史使命推進民族復興,我們更需要站在時代的制高點去重溫古人的戒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這關乎燃氣輪機的國產化,更關乎一個產業和一個國家的活力、光明與未來。
責任編輯:wv
-
燃氣輪機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瀏覽量
113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