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CNMO手機中國)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已經向中芯國際下單,通過后者最新的14nm工藝生產芯片。海思此前這一芯片代工訂單交由臺積電在南京的代工廠生產線完成,該工廠于2018年年底開始運營,直接進入16nm工藝生產。
此前,由于美國禁止本國企業向華為出售美國技術比重超25%的軟硬件產品。到2019年年底,美國計劃將這一指標從25%降低到10%,以阻攔臺積電等非美國企業將華為供貨。而中芯國際在2019年第三季度成功量產14nm工藝。據外媒huaweicentral報道,這些14nm工藝芯片將主要用于網絡設備。
至于7nm制程芯片,臺積電曾表示,7nm工藝美國技術占比不到10%,仍然可以向華為繼續供貨。除此之外,海思將加速芯片產品從7nm轉向5nm工藝。目前,臺積電5nm制造工藝的生產良率已經達到了50%,預計最快明年第一季度實現量產。
(責任編輯:fq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812瀏覽量
43190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202瀏覽量
2282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突破14nm工藝壁壘:天準科技發布TB2000晶圓缺陷檢測裝備
TB2000已正式通過廠內驗證,將于SEMICON 2025展會天準展臺(T0-117)現場正式發布。 這標志著公司半導體檢測裝備已具備14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規模化量產檢測能力。這是
千億美元打水漂,傳三星取消1.4nm晶圓代工工藝?
次公開了 SF1.4(1.4nm 級別)工藝,原預計 2027 年實現量產。按照三星當時的說法,SF1.4 將納米片的數量從 3 個增加到 4 個,有望顯著改善芯片在性能和功耗方面的表現。? ? 三星
創飛芯90nm BCD工藝OTP IP模塊規模量產
一站式 NVM 存儲 IP 供應商創飛芯(CFX)今日宣布,其反熔絲一次性可編程(OTP)技術繼 2021年在國內第一家代工廠實現量產后,2024 年在國內多家代工廠關于 90nm BCD 工
綠芯半導體固態硬盤贏得數百萬美元訂單
綠芯憑借其高耐久性NANDrive EX系列BGA固態硬盤贏得了一項為期多年、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訂單,該產品采用綠芯行業領先的EnduroSLC技術設計。
華為海思正式進入Wi-Fi FEM賽道?
轉載自——鐘林談芯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份九聯UNR050 BE3600無線路由器拆機報告,Wi-Fi主芯片是海思新款Wi-Fi7芯片Hi1155,速率2.5G。
在海
發表于 12-11 17:42
茂睿芯全系列車規CAN收發器均已實現量產出貨
茂睿芯全系列車規CAN收發器產品目前均已實現量產出貨,包括:MCAN1042-Q1、MCAN1044-Q1、MCAN1043-Q1、MCAN1145-Q1,新款集成信號改善技術的CAN FD SIC收發器MCAN1462-Q1、MCAN1463-Q1、MCAN1465-Q

格科微:50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實現量產出貨
格科微于10月13日發布公告,宣布其5,0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產品已成功實現量產出貨。該產品建立在格科微已量產的3,2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技術基礎上,采用了先進的單芯片高像素CIS架構。通過運用獨特
三星與新思科技攜手,備戰2nm工藝量產
在全球半導體行業邁向更高精度和更小尺寸的征途上,三星與新思科技近日宣布了一項重要的合作。這一合作旨在確保三星的2nm制造工藝能夠順利實現量產,并在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
海思回歸安防,Hi35I6CV610打頭陣,IPC SoC市場戰火重燃
市場,給業界帶來不小的震動。 ? Hi35I6CV6I0首發量產 ? 此次海思攜Hi35I6CV610這顆新品與中維世紀、芯睿視和天視通三家

清溢光電:已實現180nm節點掩膜版量產 佛山基地2025年末遷入設備
清溢光電5月16日披露了最新投資者調研紀要。 紀要內容顯示,清溢光電已實現 180nm 工藝節點半導體芯片掩膜版的量產,以及 150
三星AI推理芯片Mach-1下半年量產,4nm工藝服務器級算力加持
三星已制定了Mach-1的生產計劃:預計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年底完成芯片交付,明年第一季度推出基于此芯片的推理服務器。此外,三星已獲得Naver高達1萬億韓元(約合52.8億元人民幣)的預訂訂單。
三星電子開始量產其首款3nm Gate All Around工藝的片上系統
據外媒報道,三星電子已開始量產其首款3nm Gate All Around(GAA)工藝的片上系統(SoC),預計該芯片預計將用于Galaxy S25系列。
臺積電延緩中科二期用地1.4nm廠建設,因2nm需求強勁,預計明年量產
對于此事,臺積電回應稱,將繼續配合相關部門處理廠房用地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曾在北美技術論壇上強調,2nm需求強勁,預計明年實現量產;而最新的A16制程(1.6nm)則預計在2026年實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