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我們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看到了很多沖鋒在前的身影,醫生們義無反顧地從各地馳援武漢,護士們因長時間佩戴口罩和護目鏡臉上留下深深的印痕,科研人員們埋首攻關幾十個小時沒有合眼,快遞小哥、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們每天都堅持在路上。
除了這群“閃著亮光的普通人”之外,還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有的在醫院感染病房里“悉心”護理病人,有的在醫院大廳里來回喊話“請大家戴好口罩”,有的在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測人體體溫……“他們”就是人工智能。
近日,5G測溫巡邏機器人、全能消毒機器人等陸續“上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顯神通”,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帶來了更多希望。未來,人工智能會有哪些新應用?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
機器人很忙, 導診消毒監測送快遞
日前,在湖北武漢青山區吉林街上,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機器人沿著道路穿梭前行,順利將多件醫療物資送到了武漢第九醫院。京東物流X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這些智能配送機器人將為武漢更多醫院提供物資配送服務。
在疫情防控中,江西南昌經開區云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動運用高科技手段,運用無人機助力疫情防控,高精準實現了聚集人群疏散、“空中+地面”立體宣傳等手段擴展了監控范圍,節省了人力,提升了效率。無人機飛手陳有明介紹:“無人機具有快速機動、遠程遙控的優勢,它方便快捷、覆蓋面廣,在大范圍巡查上能夠減少人力投入,減少時間成本,并且在高空中能夠實時傳輸畫面,及時發現沒有采取防護措施的人員,從空中喊話提醒做好防護,既避免了人與人面對面接觸,減少了病菌傳播,又讓防疫政策和防疫知識深入民心,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這種途徑中,技術人員利用無線對講機傳遞語音,提醒群眾佩戴口罩、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去人群聚集地,群眾在300米范圍均可聽見洪亮、清晰的宣傳內容,提升了安全性和傳播效能。此外,如果哪個企業違規作業,無人機也能迅速監測。搭載了紅外線設備無人機,利用紅外成像攝像頭,通過溫度識別,可以快速監測到未獲得允許就偷偷違規作業的工廠。人工智能技術為環境監測和復工安全提供著更多保障。
而在武漢協和醫院、同濟天佑醫院,5G云端智能服務機器人和消毒清潔機器人也于近日正式“上崗”。其中,智能服務機器人可在醫院大廳導診、宣傳防疫知識,分擔導診臺人員的工作量,避免交叉感染;消毒機器人可在疫區內進行醫藥配送,也可適配消毒藥水、進行地面消毒清潔。
“人工智能正在滲透到不同產業,切切實實融入我們的生活生產?!卑俣葎撌既?、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說,人工智能帶來人機交互方式變革,改變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也催生了很多新業態。
北京師范大學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介紹,當前人工智能正在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各行業不斷開發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等領域深層次應用的技術和產品,以期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為社會經濟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應用創新,更多“科幻場景”將走進現實
未來的人工智能會是啥樣?哪些“科幻場景”將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新應用會對社會倫理、法律等提出新考驗嗎?
業內人士預計,人工智能將持續取得新突破,并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以醫療為例,未來將會出現人工智能和基因學的聯合突破,提供“精準醫療”,人工智能將通過各種傳感器數據進行基因分析,加深對人體的理解。
黃榮懷認為,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呈現出數據規模增加、計算能力增強和行業應用能力提升等顯著特征。在行業應用場景方面,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自動駕駛、安防、家居以及營銷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已落地生根,正在或即將創造出巨大商業價值,這也讓社會各界更加期待人工智能融入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
然而,黃榮懷也指出,在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其應用的規范、隱私、安全、倫理等帶來的風險。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與耶魯大學的學者認為,在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系統可能催生新型網絡犯罪、實體攻擊和政治顛覆,設計這項技術的人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來降低技術被誤用的風險。
不少業界大咖也在擔心人工智能會帶來風險,甚至可能會毀滅人類。但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毀滅人類,反而會讓人們獲得“永生”。
“每個人說的每句話,干的每件事,甚至你的記憶、你的情感、你的意識,都可以數字化地存儲下來。你的思維方式可以被機器學習,通過技術進行現實還原,就可以與后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李彥宏說,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個屬于全世界、屬于全人類的機會,必將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李彥宏表示,當人工智能滲透到越來越多的產業,技術就會化有形為無形,回歸到產業的本質,智能交通本質還是交通,人工智能教育本質還是教育。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內很多應用場景為科技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練兵”機會,億萬網民產生的海量數據為機器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原料”,這會大大加速技術迭代和創新,推動智能經濟高速發展。
再華麗的舟,離開了水也將毫無意義
視角再切換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奮戰之時,人工智能也要義不容辭地“上崗”戰“疫”。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盡快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快速推動產業生產與應用服務。以需求為導向,鼓勵人工智能企業和應用單位、上下游企業聯合攻關,在疫情發現、預警、防治等方面積極作出應有貢獻。充分挖掘新冠肺炎診療以及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攻關并批量生產一批輔助診斷、快速測試、智能化設備、精準測溫與目標識別等產品,助力疫病智能診治,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提高管控工作效率。
該負責人說,要著力保障疫期工作生活有序開展。開放遠程辦公、視頻會議服務和人工智能教育資源,助力辦公遠程化、教育在線化和生產智能化,推動實施“居家能辦公,停課不停學,停工不停產”。優化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測序、疫苗與藥物研發、蛋白篩選等藥物研發攻關。
對于人工智能而言,無論是當前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是未來持續取得新突破,都離不開創新、知識、人才,都要為人所控、服務于人。
黃榮懷認為,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智能時代新的人才訴求和培養,人才培養過程應緊密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使人才培養與人工智能發展形成共存融合的發展態勢。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將發生巨大變革,可由智能輔助系統或教育機器人承擔教師的某些任務,協同承擔起教學環節當中可重復性的、程式性的、靠反復練習的教學模塊,讓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創新性和啟發性的教學活動中,如情感交互、個性化引導、創造性思維開發,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因材施教”。
“智能時代的人才標準將被重新定義。”黃榮懷表示,智能時代的人才應具備數字化生存能力,應能主動適應社會的智能化發展、利用技術或工具為自身或他人服務。信息素養、計算思維、協作溝通能力、復雜問題解決能力、人機協同能力等將成為新時代人才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在李彥宏看來,人工智能是與所有人都密切相關的技術。“如果說技術是舟,那么所有的人就構成了水,再華麗的舟,如果離開了水,也將毫無意義,不能帶來普惠的技術,最終將難免后勁不足。”李彥宏說。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380瀏覽量
20691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66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07瀏覽量
1325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