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中國,每天都在書寫傳奇。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生活常態,卻也在倒逼中國各行各業突破創新,各大物流公司乃至科技創新企業都加快了將無人配送車投入實際場景的腳步,機器人產業終于迎來發展新機遇 ,而九號機器人在這一賽道已搶跑了一年,走在了行業的最前列。
過去的一兩年,無人配送機器人行業極為“低調”,整個行業都處于從0到1的階段,大家都在默默地研發、測試著低速無人物流車,期待盡快度過黎明前的黑暗期。疫情之下,無接觸配送成為生活剛需,不允許科技再低調,配送機器人這個“全新的物種”開始走進大眾視野。消毒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酒店服務機器人等“機器人戰士”密集亮相,各顯神通,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實防線。
在科技園區,食堂送餐用上了機器人
2月份復工后,北京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區的上班族們發現,他們通過手機APP在樓下食堂點的餐,竟然是一個機器人“外賣員”送上來的,這個機器人由園區內一家科技創新企業九號機器人自主研發,名為Segway配送機器人S2。
這個機器人能夠自主導航、越過閘機、自主坐電梯、繞開動態障礙物,將餐食及時從辦公樓的負一層送達樓上指定地點后,通過電話、短信的方式通知用戶取餐,用戶可掃描機器人屏幕上的二維碼完成身份驗證與開箱,全程做到零接觸取餐。
S2采用了自動化艙門,掃碼之后會自動開啟,不需要手動拉開。它的內部箱格也很有意思,倉格可根據配送貨物的大小來調整,靈活變更2-4格箱位,打破常規機器人一次只派一單的模式,一次可配送多單。
衛生處理不當,機器人也會成為傳染源。每當機器人完成一次任務后回到餐廳,工作人員還會使用75%酒精對機器人外部箱體和屏幕清潔消毒,在機器人箱體內部,他們還安裝了紫外線自動殺毒裝置,會自動給食物外包裝進行消毒。內外全部消毒后,再開始下一次配送任務。
目前Segway配送機器人S2的即時配送可以達到300單/天,每單平均8分鐘送達,這些機器人靈活、高效、全自主免接觸,可以阻斷新冠病毒 “人傳人”的鏈條,減少園區內部傳染的可能性,很受園區內的上班族歡迎。
建圖/部署、送餐全程無接觸
Segway配送機器人S2是2018年九號機器人和美團聯合發布的S1的升級版,載重100kg,導航采用的是先進的機器視覺+激光雷達融合技術,定位精度高、盲區少,搭載的地面檢測傳感器可以檢測車前方低于3cm的障礙物,解決常見的障礙物壓腳問題,也可以同時檢測臺階和人腳,極大的增強了運行的安全性。
目前疫情期間“上崗”的樓宇配送機器人基本都只能完成“點對點”的簡單機械式配送,即A點到B點之間平層運送,機器的部署實施需要工程師到現場支持,機器人之間也不能相互感知、不能共享地圖、不能跨樓層配送。假如樓宇內需要多個機器人提供運力,在沒有多機器人調度系統情況下增加機器人,勢必會引起機器人“堵車”和搶占普通人的樓內人行道。這樣的配送機器人是初代產品,我們姑且稱之為配送機器人1.0。
九號機器人的配送機器人已經進入到2.0階段,無論是云端調度的高效性、智能算法的精準度、機器視覺的識別準確率,還是各種商用場景的適應性、匹配度,和配送機器人1.0相比都有了極大的躍升。自動全局規劃加上機器人智能調度系統,機器人之間能夠互相感知,相當于給機器人一個排隊和交通規則,大大增加了同時可運行的機器人數量和運行效率,不會搶占位置,也不會堵車。
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九號機器人是目前業內唯一一個實現了跨座配送能力的企業,即從同一起點可送到A、B、C三座辦公大樓,適配更多復雜的環境。Segway配送機器人S2建圖、部署全程可以做到無接觸,在進行建圖部署時,技術人員遠程操作它在樓里溜達一圈,地圖就能快速建好,機器人將建好的地圖上傳至云端,云端保存每棟樓所有樓層的地圖,其他任何機器人載入云端地圖后都可直接開始運行,能實現跨層、跨座配送,而整棟樓宇部署僅需一天時間。
S2機器人上崗后還會實時自動更新地圖,算法每日對配送路徑進行優化,這樣機器人會一天比一天優秀。
在出現故障的情況下,S2也可以做到無接觸,技術人員可遠程介入查看狀況。通過云服務平臺進行機器人實時監控調度管理,可以實現遠程運維,工程師不需要出現在現場,節省防護物資、人力運維成本。
在自主上下電梯方面,對于全國范圍的指定電梯,Segway配送機器人S2只需簡單加裝通訊模塊,無需對電梯進行二次開發,即可自主使用電梯,當機器人到達電梯門口時,它會通過無線的方式給電梯中控下命令,“按”下電梯按鈕,訂單需要送到幾樓它就會給電梯發相應指令。如果電梯滿員,它還能正確識別并放棄乘梯,自動呼叫下一班電梯。
對非指定電梯來說,他們也有解決辦法:對電梯進行改造。2018年,他們團隊的電梯改造方案就已獲得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所認證及審批,這也是全國首個擁有此認證的案例。
疫情之前,九號機器人的配送機器人已實際運行一年之久
這次疫情推動了配送機器人上路運行,在大趨勢下,免不了出現一些追風口的人,目前有不少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突然進軍配送機器人領域,更有一些企業趁機搞起“真作秀、假運行”的把戲,遙控機器人在疫區轉一圈拍點照片就借機大肆宣傳。
前面說到,機器人是一個“全新的物種”,這個行業是一個需要長期技術沉淀和積累的行業,尤其是基礎技術的研究,需要下苦功,運動控制、算法、視覺等最基本的驅動都要靠時間來打磨,沒有捷徑可走。疫情畢竟只是一個短時間的突發事件,臨時揠苗助長、拼湊出來的機器人產品,不管在疫情中還是疫情過后,都不會有實際意義,反而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而在疫情之前的一年時間里,Segway配送機器人S2就已經通過多種途徑,為園區上班族日常送餐了。
九號機器人早在2016年就已開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布局,組建“機器人研發中心”,積極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吸引了包括英特爾等國際知名企業的投資。自2018年發布配送機器人產品線以來,該公司機器團隊一直深耕物業、地產智慧服務領域,為客戶解決園區、寫字樓內快遞、外賣、商家直送配送問題,并于去年完成了東升園區的配送閉環業務部署,可以快速將餐食從園區內商家運送到用戶手中。
S2目前已經與園區內的諸多商家打通,通過自有的小程序平臺,讓酷沙拉、面愛面、啤酒屋等商家的外賣迅速地送到不同樓宇不同樓層的各個訂餐用戶手中。和機器人一起擠電梯,園區的上班族從稀奇驚嘆到安之若素并沒有花費太長時間。看來,人機和諧共處并不是什么難事,相互禮讓、習慣彼此的存在就好。
據了解,該公司在過去一年已為用戶提供了近萬次的送遞服務,目前正在國內外探索更多機器人大規模的商用模式。率先進入商用的配送機器人公司會獲得先發優勢,加速迭代,拉開與后來者的差距。
經過多年不斷的研發與創新,九號機器人已具備了配送機器人整機全棧的設計、開發、量產化制造能力。在配送機器人產業深耕多年的九號機器人,憑借諸多優勢成為該領域最先進的玩家。
中國機器人的科技“戰疫” 開啟人機協作新篇章
上述送餐機器人只是“機器人戰疫大軍”的冰山一角,事實上,還有很多機器人在抗疫一線服務,比如安防巡檢機器人、體溫預警機器人、智能消毒機器人、面向病患的雙臂協作輔助診療機器人、配藥檢測機器人等一大波機器人,雖然這些提供了各類末端無接觸服務的機器人數量并不多,但確實讓我們看到了科技興國的力量,讓我們看到了人與機器人并肩作戰的好處,新型機器人正使人們看得更遠、力量更大、效率更高。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逐步推進,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需求也迎來爆發期。另一方面,人口紅利的消退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我國機器人產業也將迎來迅速增長的“黃金十年”。“無人化”不再僅僅是廣告噱頭,而是必須跟得上的發展節奏。
在配送機器人領域,國外創業公司對室外配送機器人投入了大量時間和資本卻遲遲不見上路,而室內配送機器人上,國內的初創企業卻走在了美國公司的前面,以九號機器人為代表的先發企業所研發的室內配送機器人,在國內大范圍落地令人振奮,中國速度不容小覷。而且,中國的室內配送場景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分、越來越成熟,比如寫字樓、醫院、酒店、商場、食堂、KTV、隔離社區等場所都出現了不同種類的機器人,特別是在餐飲行業,已經有了良好的示范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道路上車輛與行人稀少,無人配送車所面臨的環境復雜程度比正常生活要低許多,這種環境下有的無人車還只能靠跟車遙控才能跑得起來,說明其技術和產品是不扎實的。所以說,疫情也是機器人行業的一把“試金石”,它將洗牌掉一些無法落地、無法量產以及技術實力不過關的企業,而醞釀多年、技術實力過硬的企業迎來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無接觸機器人配送服務,即將成為生活常態
在疫情爆發之前,也許我們對快遞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酒店機器人有些不屑一顧;也許我們覺得所謂最后一公里無人配送不如自己走兩步來得快;也許我們覺得機器人服務的酒店與餐廳少了人文氣息,甚至連機器人送的菜肴都沒有了靈魂。而疫情之下,這一切都變得大受歡迎。單純依靠人工進行貨物配送,已經無法完全解決當下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所面臨的訂單量大、勞動力短缺、貨品種類多、配送路徑復雜、配送要求多的問題。商業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估計,未來10年內,全球將有80%的包裹交付是通過機器人實現的。
這次疫情培養了很多用戶的無人配送消費習慣,人們也開始漸漸接受在無人的情況下,完成貨物與餐飲的收發。先進的物流配送機器人,正日益現顯它們的價值。本次疫情結束后,無人配送的末端配送方式或將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人類工作可能被機器人取代造成的焦慮感也在不斷蔓延。其實,機器人并不是來“搶飯碗”而是來“幫忙一起干活”的,人機協作中,人類負責靈活性和情感需求較高的工作,機器人承擔機械性的重復工作,二者各施所長,相互促進,相互成就,而不是誰取代誰的關系。
此外,中國迎接機器人時代,在很多領域機器人正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是多種技術的交叉融合,自身發展就離不開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它催生的新產業生態更會吸納大量勞動力。試想,“馬車時代”的工作崗位有現在“汽車時代”的多嗎?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380瀏覽量
206918 -
配送機器人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瀏覽量
62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