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車,在很多人眼中,約等于"不靠譜"。畢竟,充電的時間要比加滿油箱的時間長太多,而更長的充電時間,加之動力電池電量的限制,讓它的行駛和續航在燃油車面前也沒什么看頭。
雖然,整個世界的汽車領域都認定,新能源車會很快取代燃油車,但對于絕大多數掏錢買車的人來說,他們只認為這是車企在忽悠。
續航這件事 超越燃油車并不算遠
因為機理不一樣,燃油車在動力總成不出問題的前提下,只要去考慮自己剩余的燃油能不能跑到下一個加油站就好。電動車,要考慮自身續航和充電時間兩件事,如果多說一些,還有充電安全問題。
同時在這三個領域做得不錯的車企,不多,比如海外的特斯拉和中國的比亞迪。而且,從它們近幾年新產品的遞進式發展上,有一個顯然的結論,電動車在續航表現上超過燃油車的那一天,并不算遠。
燃油車的續航,除了豐田和本田的油電混動技術之外,大多數都遵循一個規律:油箱容積隨著車身尺寸增加和發動機排量的增大而增大。路面上,大多數車輛在設計油箱的時候容量都會在55L左右,滿油狀態下可以允許汽車行駛500-600公里。
這也就意味著,以600公里作為一個標尺,其實能作為電動車續航突破的那個分界點之一。
如果梳理目前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有一定建樹的車企,600公里這個門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跨過。
特斯拉的玩法是,超級電池。最新的消息是,它要在目前存在的車型上使用更大容量的110Kwh電池,這是特斯拉迄今最大的一種電池組,一次充電就能將部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提高到約640公里以上。特斯拉要面對的挑戰是,容量更大的鋰電池不那么安全,它該如何去保證安全這件事。
特斯拉還有自己的進階玩法,自主研發新一代電池,和以前的最大不同是,含鈷量可能為零,具體新計劃預計在今年4月進行公布。不過,對于特斯拉來說,新一代電池的意義如今看上去更注重于降低成本,因為鈷主要用于三元鋰電池的正極材料,能明顯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集度,但是由于鈷價格昂貴且資源稀缺,各個電池廠商都在致力于降低鈷含量。
中國的電池巨頭和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它的玩法和特斯拉有相同點,又不那么一樣。
相同之處在于,特斯拉和比亞迪都在進行動力電池的結構重組,一直以來比亞迪擁有技術優勢的磷酸鐵鋰電池正是這樣的產品。而不太相同在于,特斯拉在研發階段,而比亞迪已經無限接近量產。不久前在電動車百人會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首次提及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它會率先應用于比亞迪今年的全新中大型新能源轎車漢上,得到的結果是,最高605Km的純電續航里程。
所謂"刀片電池",本體依然是磷酸鐵鋰電池,只是新技術通過改變電芯布局形態,使其在更小的體積內,儲納更大的能量。 據比亞迪的申請專利顯示,全新的"刀片電池"所采用的是方形鋁殼的長電芯設計方案,將電芯進行扁平化的設計,其電芯的最長長度可以達到2.5米,是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的十倍以上。
玩法還很多 全世界有好幾種
聊過很多次的固態電池,是很多人期待的未來。但短期來看,它還不會是未來。目前最新的消息是,多家日本頭部車企和日本政府開啟了研發固態電池的合作,為支持該項目,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將為Libtec提供16億日元(約合1400萬美元)。LIBTEC希望研發一款固態電池,期望在2030年將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數翻番,從當前的400公里(約合249英里)延長至800公里(約合497英里)。據估計,該機構計劃在2025年將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數提升至550公里(約合342英里)。
如果從時間節點上來看,5年之后,續航里程提升至550公里,這顯然短期內不會成為改變行業的鑰匙。即便參與其中的都是巨頭企業,旭化成株式會社(Asahi Kasei)、東麗株式會社(Toray Industries),豐田、日產、本田、松下及GS湯淺(GS Yuasa)。
還有聊過很多次的氫燃料電池。
因為技術專利、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如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被日韓車企所壟斷。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車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7500輛,絕大多數銷量來自于現代Nexo、豐田FC Mirai、本田Clarity Fuel Cell。
以目前現代的第二代氫燃料電池技術車型NEXO為例進行解讀,氫能量轉化效率達到60%,相當于傳統燃油發動機的兩倍,動力性能比第一代提升20%,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120千瓦,加注氫燃料5分鐘,就能實現609公里續航,(韓國標準下,如果天氣、路況更好,續航可達800公里)。
當然,氫燃料電池車型和固態電池一樣,也不會短時間內成為新能源車的主流,因為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對更難、技術壁壘和成本壁壘也都是顯而易見。
寫在最后:
電動車單車續航的進步有目共睹,而且,在充電、電控領域一些頭部企業也都給出了自己的新玩法。比如不久前的德國柏林博世物聯網大會BCW上,華人運通宣布將和博世共同推進新一代動力電池云端管理系統領域的合作。此技術能將電動車電池與云端連接,延長大約20%電池使用壽命,提升電池的可靠性。
所以,能夠預見,消費者的態度會隨著車企推出一批批的新產品進行改變。至于誰率先突破這個門檻,就看今年推出的比亞迪漢,它最終能帶來什么樣的表現了。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71瀏覽量
99702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15瀏覽量
1142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