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智能安防時代,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應用已成為當下安企的共同發力點。但技術與應用的融合遠比想象的復雜得多。在經歷人工智能的惠利之后,安防行業將迎來怎樣的轉變?安企又該如何迎接產業的變化呢?
隨著智能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日漸增強,傳統行業也開始從封閉逐漸走向開放,例如安防行業。當下看來,對于安防企業而言,產品為王的時代正在逐漸終結。在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時代格局下際,安企只有不斷在新的場景和應用上開放技術,搭建新的技術平臺,才能應對產業不斷涌進的新的挑戰者。
戰略引導,新技術賦能,安防市場邊界急速擴張
“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這已經是人工智能連續第三年被寫入政府報告,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990億元。也就是說,在國家政策的助力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2019年11月20日,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生物特征識別分技術委員會發布了《生物特征識別白皮書(2019版)》,同時成立了人臉識別國家標準工作組,成員單位具備從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到應用使用、運維保障等全鏈條的豐富經驗和深刻理解。
2019年11月22日,由公安部提出并主管的GB/T38122-2019《公共安全指紋識別應用驗證算法性能評測方法》正式發布,將于2020年5月1號正式實施。
這些新的技術應用和標準的制定,對安防行業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落地起到了極大的引導和推動作用。以當下最為流行的人臉識別技術為例,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行業只發揮了一小部分的作用,還有巨大的市場應用有待挖掘。甚至說在5G+AI+生物識別+計算機視覺等新技術的賦能下,未來人臉識別、行為識別、車牌識別、目標分類等AI算法將因為人、車、物出入口感知數據連接而變的更加精準和智能,算法+算力+感知數據+平臺+場景的結合,環環相扣并重構智能安防體系。
邊緣感知+智能化,綜合安防時代已經到來
5G及AIoT技術的逐漸成熟,也意味著安防行業迎來了技術性的革新。
安防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不斷滿足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安防需求。從“看得見”到“看得清”的轉變,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安防行業的主動性不斷增強,邊緣感知+智能化,也逐漸成為了智能安防行業的新目標,高度智能化的綜合安防時代已經來臨。
AI+IOT可以創造城市精細化模式,而5G技術的加持,可以真正實現城市智能化,自動化以及高效高速的管理模式。
相對于傳統安防市場,AIoT市場更是一個高度場景化的復雜市場,客戶需求定制化,差異化特征更加強烈。AIoT市場所涉及的細分行業眾多,比如公安、應急、機場、高鐵、地鐵、高速公路、石油石化、電力、教育園區、產業園區、商業樓宇、金融、文旅、家庭社區等,管理對象涉及人、車、物,管理需求涉及智能綜合安保、無感通行、便捷支付、軌跡分析、消防應急處理等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AI賦能安防產業方面,公共安全、交通行業已經非常成熟,競爭也最為激烈,因此,隨著非交通及公共安全的客戶需求不斷涌現,中小型企業市場將成為待安防企業深挖的“礦場”。
也就是說,隨著這波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融合應用,安防市場已經從傳統的公共安全管理需求主導過渡到豐富各個行業的場景智慧應用。從整體市場趨勢來看,2020年AIoT應用落地的數量將呈遞增態勢,而中高端的公安、交通等安全防范市場的增長速度或許有所放緩,但中小型企業園區類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融合、升級、開放,擁抱行業生態圈
在智慧城市、數字中國的背景下,中國已經形成了大安防海量場景,而業內也一致認為AIoT安防發展前景巨大,但發展現狀的“碎片化”也是行業共識。可以說,“碎片化”之于安防產業而言,是不可繞開的行業痛點,面對海量的“碎片化”場景需求,各個企業如何提高快速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降低客戶的AIoT應用成本以及部署難度,是當前安防企業面對人工智能落地時的重大挑戰。
而與這種重大挑戰相反的是,安防行業并沒有因為挑戰的出現而滯帶不前,反而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在全球犯罪率和恐怖活動的增加、消費者對安全性的認識和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全球安防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已達2579億美元,且智能化已成為安防的主旋律。
在這種行業背景和挑戰驅動之下,企業唯有將技術與技術、技術與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升級企業經營理念,攜手合作伙伴以開放的姿態加入行業生態圈,才能在智能安防行業“活”下去。
而這種開放生態的形成,不僅為企業生存提供了可依賴的支撐,還推動安防行業向一個更為智能、主動的新時代邁進。
-
安防行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59瀏覽量
1161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05瀏覽量
238272 -
AIoT
+關注
關注
8文章
1406瀏覽量
306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