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指數下跌
近日,歐、亞、非主要經濟體陸續公布了2月份制造業指數。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以及其他多種因素疊加,數據普遍呈下滑態勢。
據瑞典有關方面公布的數據,2月份瑞典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上升至53.2,較1月份上升1.2個百分點,創15個月以來新高,好于預期。分析人士指出,PMI指數高于50說明市場需求旺盛,行業景氣度好,但此次數據則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中國制造業,通過產業鏈傳導機制抑制了瑞典的供給能力,導致供不應求。
另據IHSMarkit數據顯示,法國2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從上月的51降至49.7,低于預測的51.3,創7個月以來最低。然而服務業PMI指數從上月的51升至52.6,將綜合PMI指數從上月的51.1推高至51.9。IHSMarkit經濟學家科爾表示,汽車行業疲弱、波音737Max停產時間延長以及疫情導致的供應鏈等問題是影響法國制造業的主要原因。
德國經濟研究所 (DIW)則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德國一季度經濟接近停滯,較上季度僅增長0.1%。DIW稱,若疫情持續擴散,德國工業將遭受重創。該機構認為,目前疫情最終影響尚不明確,也無法量化,但如果疫情繼續在全球擴散,并導致來自中國供應中斷,德國工業受到的影響將尤為嚴重。德國工業聯合會(BDI)日前表示,德國制造業許多部門在未來幾周內將面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導致的供應短缺,受影響的產業包括機械、汽車、制藥和造紙,并稱德國在華5000余家企業目前在采購、制造和銷售方面都受到了嚴重制約。
不過,歐元區2月份經濟活動增速出人意料地達到了六個月最高點。IHSMark-it報告顯示,2月份歐元區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微升至51.6,季度增長約為0.2%。制造業繼續萎縮,但速度放緩。歐元區快速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上月的47.9升至2月的49.1,高于分析師預期的47.5。雖仍低于50大關,表明大多數企業報告活動減少,但已是2019年2月以來的最高值。同時,單一貨幣區占主導地位的服務業仍保持韌性,將整體商業活動推至6個月高位。2月服務業PMI指數從前一個月的52.5升至52.8,綜合指數微升至51.6。IHSMark-it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表示,增長是由服務業帶動的,但制造業也顯示出了從下滑趨勢中走出的跡象,疫情短期影響可能尚未全部顯現。令人擔憂的一個趨勢是,服務業的新業務流入比前兩個月增長放緩,這可能與疫情對交通和旅游業等的破壞有關。此外,由于中國工廠關閉,許多制造企業面臨供應鏈中斷。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萊恩警告稱,經濟可能因疫情而遭受 “相當嚴重的短期打擊”。
印度方面,3月5日公布的日經新聞采購經理人指數從上月55.3降至54.5。IHSMarkit咨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PolyannaDeLima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印度制造業供應鏈和出口造成負面影響,進而降低制造業企業全年預期,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有所減少,為3個月以來最低水平。同時,2月份印度制造業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仍然獲得了可觀的訂單數量,消費品和中間產品生產對PMI提供了支撐。該指數調查采樣范圍包括8大行業400多家企業采購經理,涉及新訂單數量 (占比30%)、產出 (25%)、就業 (20%)、供應商交貨時間 (15%)、采購庫存 (10%)等5項指標。
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南非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為44.3,顯示制造業連續第四個月下滑,為2009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數據出爐之際,南非正在與資金緊張的Eskom公司持續斷電的威脅作斗爭,正在蔓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或加劇其前景的不確定性。根據數據,追蹤企業活動和新銷售訂單的PMI分項指數急劇惡化,均跌至近11年低點。
半導體產業受疫情影響或低于預期
與此前估計不同,近日有第三方機構表示半導體產業受疫情影響或低于預期。與此前分析人士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半導體產業鏈,但實際上位于中國腹地的芯片工廠克服了物流、封裝、測試等方面的困難以高產能正常運行。該產業2019年創造了4248億美元營收,一旦中國芯片生產中斷,可能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
“Omdia半導體競爭力觀察”負責零部件和設備產業研究的副總裁萊恩·耶利內克(LenJelinek)表示: “2020年前兩個月的全球芯片供應似乎未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的影響,銷售渠道有大量芯片庫存,可彌補武漢地區和中國其他地區半導體制造廠因疫情造成的產量缺口。”此外,受疫情影響較輕地區的廠家則通過調整產業鏈從其他芯片制造商處實現了替代,相關部件均可很容易地從其他芯片制造商采購。”他表示: “電子制造服務 (EMS)和原創設計制造 (ODM)公司復工人數不足,可能導致全球市場在第二季度面臨嚴峻挑戰。”該產業如何應對疫情引發如富士康及類似的電子產品制造商減產或停產的問題將至關重要,后者采購額占全球的29%。目前,富士康位于鄭州的iPhone生產基地現已復工,但由于勞動力問題,其產能只恢復到正常的10%到20%。該地區其他廠家包括捷普 (Jabil)和緯創(Wistron),其受影響程度不及富士康。
Omdia首席半導體分析師何輝表示:“對于無晶圓廠的海外半導體公司,最大的挑戰是進出口物流。目前中國進出口流程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減慢了貿易的步伐。”不過,對全球電子業務而言,第一季度是全年淡季,受物流放緩的影響,疫情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他指出,由于晶圓工廠均為高潔凈度、高自動化廠房,不利于病毒傳播,因此包括中芯國際、臺積電和聯電等企業均維持正常生產,產能利用率很高。但他警告說,缺乏后端封裝和測試能力的芯片企業將會受分包公司勞動力短缺影響運營,中小芯片設計公司可能陷入困境,如目前的狀況持續一段時間,這些公司將可能面臨破產或被收購的局面。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27瀏覽量
2199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