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智慧城市建設普遍比較“碎片化”,顯示不出整體優勢和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認識到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巨系統,必須采用系統科學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
智慧城市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程,必須運用系統科學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必須有戰略思維。
城市是一個復雜巨系統,涉及到自然、社會、經濟、人文、能源等各方面。智慧城市是城市這個復雜巨系統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人的自然智能與計算機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是一個更加復雜的巨系統,涉及到組織管理科學方法——系統工程。
過去十多年來,我們經歷了數字城市、智慧城市以及新型智慧城市的一系列發展演變。可以說,數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發展初級階段的產物。智慧城市則是通過互聯網把無處不在的智慧傳感器連接起來形成物聯網,實現對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計算等技術對感知信息進行智能處理和分析,實現網上“數字城市”與物聯網的融合,并發出指令,對包括政務、民生、環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活動等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化響應和智能化決策支持。
打個比方,建設數字城市相當于有了“車”、車上有了“貨”;車要開動,貨要流動,因此必須網絡化(無線城市),相當于建設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信息高速公路數據才能流動。但高速公路上也會產生各種問題(信息不能高效、有序、可控流動,信息不能共享、出現信息孤島),必須有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這就要建設智慧城市。
因此,數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初級階段,無線城市(網絡化)是橋梁或紐帶,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
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首先,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難以落地。當前,智慧城市規劃不具權威性,隨領導更換“翻燒餅”;不具針對性,規劃千篇一律;不具可操作性,目標、任務與重點工程均不明確。此外,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也很薄弱。各城市對數據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支撐認識還不夠,缺少配套的開放共享的政策和機制保障,缺少高水平的能夠進行多源數據整合的技術人員,導致信息資源不能共享,系統之間不能互聯互通互操作,孤島現象嚴重。
其次,缺乏長期可持續運維運營的機制。目前不少城市還沒有認識到智慧城市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認識不到運維運營機制要長期存在,更沒有認識到雖然我們無法設計出能適應未來變化的系統,但可以設計出能適應未來變化的運維運營機制。
第三,智慧城市建設普遍比較“碎片化”,顯示不出整體優勢和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認識到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必須采用系統科學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
智慧城市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程,必須運用系統科學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必須要有戰略思維。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頂層設計和建設規劃必須具有權威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繼承性;其次,建立長期存在、統籌協調的運維運營機制至關重要;第三,應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體系”,推進“三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五跨(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最后還要解決“重建設、輕應用”、“重硬件、輕軟件”問題,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價值取向,作為最終的評價標準。
而具體到智慧城市的實際建設層面,還應采取如下思路:
一是以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為指導,探索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最佳路徑,創新技術架構、體制機制、建設運營模式,保證長期可持續升級發展;
二是以智能感知、多源融合、開放共享、深度挖掘和智能服務為指導,探索構建時空大數據平臺的技術體制,充分發揮其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大腦”作用;
三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和天空海一體智能感知技術為支撐,探索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機”智能融合式時空大數據融合、分析、挖掘與可視化技術,以及智能服務技術,構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路線;
四是借鑒吸收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創新構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準體系和網絡空間安全監控體系,保證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穩定、可行和高效。
責任編輯;zl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62瀏覽量
972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