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科技報告與資訊)
納米光子學領域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開發光學晶體管,這是未來光學計算機的關鍵組件。這些設備將使用光子而不是電子來處理信息,從而減少熱量并提高運行速度。但是,光子不能很好地相互作用,這對微電子工程師來說是一個大問題。俄羅斯圣光機大學(ITMO)的一組研究人員提出了解決該問題的新方法:通過創建一個平面系統將光子耦合到其他粒子,從而使它們彼此相互作用。他們的方法有望為開發未來的光學晶體管提供平臺。研究成果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
晶體管的功能源于電子的受控運動。這種方法已經使用了數十年,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點。首先,電子設備在執行任務時往往會變熱,這意味著一部分能量轉變為熱量被浪費掉,不用于實際工作。為了防止變熱,設備配備了冷卻元件,也因此浪費了更多的能量。第二,電子設備的處理速度有限。這些問題中的一些可以通過使用光子而不是電子來解決。使用光子進行信息編碼的設備將產生更少的熱量,使用更少的能量并且工作速度更快。
因此,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光學計算機領域進行研究。但是,主要問題是,光子與電子不同,它們不會相互作用。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訓練”光子相互作用的方法。一種想法是將光子與其他粒子耦合。ITMO物理與工程系的一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新的實現方式,其中光子與單層半導體中的激子耦合。當電子被激發時,激子在半導體中形成,留下空穴。電子及其空穴都可以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一個新粒子,即激子。
ITMO大學的首席研究員,論文的作者之一瓦西里·克拉夫佐夫(Vasily Kravtsov)解釋說:“如果我們將激子與輕粒子強耦合,我們將得到極化子,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用于非常快速地傳輸信息,同時,它們又可以很好地彼此交互。”
創建基于極化子的晶體管并非易事。研究人員需要設計一個系統,在這些系統中,這些粒子可以存在足夠長的時間,同時仍保持其較高的相互作用強度。在ITMO物理與工程系的實驗室中,借助于激光、波導和極薄的二硒化鉬半導體層來創建極化子。將三原子厚的半導體層放在納米光子波導上,在其表面上刻有非常細的溝槽的精確網。之后,用紅色激光點亮,在半導體中產生激子。這些激子與光粒子耦合,產生極化子,捕獲在系統中。
以這種方式獲得的極化子不僅存在相對較長的時間,而且具有極高的非線性度,這意味著它們彼此之間會相互作用。“這使我們更接近于制造光學晶體管,因為我們現在有一個小于100納米厚的平面平臺,可以集成在芯片上。由于非線性度很高,因此我們不需要強大的激光器,較小的紅色光源就足夠了,也可以集成到芯片上。” Vasily Kravtsov說道。
目前,這項研究仍在繼續,因為研究人員必須證明其系統在室溫下的效率。
(責任編輯:fqj)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705瀏覽量
138467 -
納米
+關注
關注
2文章
697瀏覽量
370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