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而生,其本質在于信息化。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使得大數據的高效處理、存儲和傳輸成為可能,使得原本孤立的數字世界和實體經濟產生交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在集成電路,一塊塊芯片處理著當今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產生的海量數據,將這些數據識別、存儲、處理、傳輸,輸出有價值的信息,用以優化經濟生活中的資源配置,推動效率提升。
我國在數字經濟的應用領域無疑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支付寶、淘寶帶給人們便利的出行和消費體驗,帶給中小企業主暢通便捷的銷售渠道。然而,我國在集成電路領域的發展水平與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和地區相比仍有差距。據分析,中國市場最終消費了全球23%的半導體(在中國組裝后出口的不計算在內),其中僅有14%能夠由中國的芯片企業供應。相比之下,美國的芯片企業供應了全球45%-50%的需求。
國家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2014年我國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出臺了有針對性的地方政策。有利的政策環境為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產業規模從2015年的360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759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高于全球平均;產業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國內企業供應的芯片在移動智能終端、網絡通信、數字電視、智能穿戴等領域得到大量應用。
在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向好的發展勢頭下,需堅持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長期投入。我認為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至少需要三個階段,每個階段5-7年,美國、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均是如此。第一階段主要靠政府資本支持,讓企業度過生存期,在市場競爭中找到位置。第二階段由政府資本支持過渡到市場資本支持,政府重點支持企業的技術研發。第三階段以企業為主,完全市場化運作,具備國際競爭力。
發展集成電路必須堅持開放、合作的道路,融入全球產業鏈,整合國際資源,拓展國際市場。這是因為集成電路產業難度高,產業鏈復雜,高度國際化,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閉門造車。例如,高通、博通等美國企業供應的芯片實質上是由中國臺灣和大陸的企業代工制造。代工企以提升對數字經濟的支撐能力,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改造傳統經濟形態,甚至創造新的形態,加速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wv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9文章
11576瀏覽量
3623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