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智能制造網)
隨著智能手機、火車站開始規模化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大家對于這一新科技想必都不會陌生。憑借在各種線上支付、刷臉取款、注冊場景的使用,以及在會議簽到、入站安檢等場景的落地,人臉識別的滲透程度越來越高,逐步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目前,在金融、交通、政務、安防、教育等多個領域中,人臉識別技術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隨著人臉識別的加速普及,人們對其表示歡迎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疑慮,擔心自己的生物特征信息會被泄露,引發隱私安全問題。這一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雖然人臉識別技術采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來進行個人身份鑒定,具有易測量、排他性、終身不變、自然性、不被察覺性等特點。然而,這些信息在收集、傳輸、儲存、利用的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泄露的情況,甚至是被非法使用,從而給個人帶來巨大損失。
相比較于可知的威脅,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更具不可預測性,人們的隱私數據如何被利用、流向何方等都是未知數。乃至在數據泄露或,人們的人身安全又是否會產生安全隱患呢?
在個人信息泄露頻發的態勢下,超過七成的民眾擔心人臉數據泄露。浙江理工大學一名教授被杭州野生動物園強制使用人臉識別入園,更是一怒之下將后者告上法庭。所以,即使人臉識別技術帶來了便捷,但是如果不解決個人生物信息的安全問題,就難以獲取更廣泛客戶的認可和信賴。
近日,國內安全領域巨頭360公司入局人臉識別科技領域,主打安全并發布5款人臉識別終端硬件、管理軟件及智慧解決方案。該公司項目負責人認為,眼下市場上的不少人臉識別產品都處于“裸奔”狀態,技術安全和個人隱私安全等問題應當得到重視。
目前,對于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各國政府的態度并不一致。相比之下,東方國家對于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發展人臉識別產業更加支持;而很多西方國家,特別是一些城市,對于人臉識別技術依然充滿懷疑,并以各種方式進行抗拒。
例如,美國就有多座城市通過訂立法律的形式來禁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例如舊金山,明確要求政府機構不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此后美國其他多座城市也紛紛跟進。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信息安全是一方面,隱私顧慮也是重要的原因。
有些企業或者商家限于成本制約,采用了低成本、有瑕疵的技術,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破解,盜取個人隱私。通過人臉識別記錄暴露個人行蹤、非法收集、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甚至出現倒賣牟利等不法行為。另外,采用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攝像頭固然能夠幫助追蹤嫌犯,但是某種程度也加深了普通人被監控的不舒適感。
特別是對一些西方國家的民眾來說,因為生活習慣、社會環境的差異化,他們對于自己是否活在監控的狀態下、自己的隱私問題是否得到保障更加的關注。出于對“被監控”、“隱私被窺探”等顧慮,這些人就會產生抵制人臉識別技術的想法。
因此,要想強化對公民生物信息安全和隱私安全的保護,減輕大家的“不安全感”,就需要不斷完善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法規,對個人信息及其他數據的收集、存儲和使用進行進一步細化管理。只有在完善的人臉識別法律體系監管下,人們才能獲得更多的安全感,這個行業也才能取得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fqj)
-
360
+關注
關注
1文章
416瀏覽量
29937 -
人臉識別
+關注
關注
76文章
4011瀏覽量
818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