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鈦媒體)
5G話題隨著新基建概念的誕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眾說紛紜。與此同時,SD-WAN(軟件定義廣域網)作為近年流行的新型網絡方案,各大運營商與市場先行者也在評估未來5G環境,SD-WAN是否能夠貢獻價值?繼2019年6月探討“SD-WAMN與5G融合組網“之后,筆者基于目前最新的市場信息,繼續這個話題。有不足或偏頗之處,也請技術大咖不吝賜教。
目前5G第二代技術剛剛進入試驗階段不久,少數嘗鮮者已經開始啟動POC(概念驗證)。而市場宣傳已經把5G捧為大神,幾乎任何需求都離不開5G,那么果真如此嗎?試著分析一下5G的特點。
實際上,5G除了傳輸速度更快,最令人感興趣的特點就是切片技術。切片技術(Network Slicing),通俗地說,類似于網絡vLan技術,根據業務場景,將網絡設立虛擬的多個邏輯鏈路,不同的虛擬鏈路適應不同應用需求,從而達到更加精細的傳輸性能。這一概念已經在SD-WAN技術中完全實現。未來5G切片是否會替代SD-WAN切片?又或是兩者共存協作?筆者認為后一種情況的可能性較大。
ITU 已經為5G劃分了三大業務場景:eMBB 增強移動帶寬,mMTC 海量機器通信,與uRLLC 超高可靠低延時,各自包括一些更加精細的具體業務,如4K高清視頻,VR/AR,物聯網,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無人駕駛等等。而就目前所知的實現手段,多是通過物理硬件方式的方式,以下兩種:
供應商的設備。5G技術供應商可通過設備模塊的設置,實現某種切片能力,然后安裝在基站內。然而,這不是一種端到端的實現方式,即最終用戶可能享受不到真實的切片能力。Sim卡。運營商可以通過給sim卡分類,比如通過號段分類,確保某短號碼的sim卡具備某種切片能力。但是定制sim卡并投放市場,要考慮到成本投入與產出回報,而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我們發現,以上兩種手段只能實現單一的切片能力,如果希望再實現另一種,還需要再定制設備模塊與sim卡。這給運營商帶來更加復雜的運營與管理,最終會影響到最終用戶的成本與使用。換句話說,當某個企業特別需要某幾種切片能力,而運營商評估認為這不是一個大量級需求,那么企業用戶可能會因此得不到服務,或者付出高昂成本。與此同時,還要考慮移動信號的帶寬是否足夠支撐多種切片能力的實現。
有人提出可否利用eSim卡幫助實現切片能力。目前eSim卡的發展并不成熟,而且這類似于服務器虛機,也是需要底層物理資源的支持。而SD-WAN的切片技術如何實現呢?實際上,在SD-WAN領域,這種技術被描述為:應用識別與性能管控,或稱之為基于應用的質量服務(Application based QoS)。
這項功能是通過軟件識別多種應用,并作優先級的區分,以確保高優先級的應用數據的傳輸性能。有能力的SD-WAN服務商,一般都可以識別幾千種應用。軟件實現手段的優勢就在于,一套方案可以實現幾千種切片能力。而這并不會被底層鏈路的帶寬所束縛。
因為當SD-WAN實現應用場景的切片后,會調度智能負載均衡與動態智選路由的功能,充分利用底層帶寬,有多少用多少,進行高質量的傳輸。SD-WAN可以快速切換(1-2毫秒),多種應用切片,按照優先級順序,使用同一條帶寬傳輸到對端。此外,由于SD-WAN還有虛機部署模式,可直接部署在云端。隨著數字化發展越來越快,企業上云、跨云、云遷移,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成為必選項。
由于各方面原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5G大規模普及可能會在5-6年之后,在此期間,傳統網絡如專線、MPLS、互聯網,LTE(3G/4G)仍將是普遍存在。如何精打細算利用這些傳統網絡,壓榨資源利用率,確實是SD-WAN最拿手的能力。
擁有千種應用識別技術的SD-WAN,可以彌補5G切片的空白,并利用5G的卓越傳輸能力,為運營商與企業用戶,打造更精細、性能更高、且定制化的低成本企業網。
(責任編輯:fqj)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9瀏覽量
564008 -
SD-WAN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3瀏覽量
150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