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鉛錫膏的組成中,它主要由錫/銀/銅組成,并用銀和銅代替原來的鉛。首先,錫/銀/銅體系中基體的特點和場景,錫與非必需元素(銀和銅)之間的冶金響應是決定溫度、固化機理和力學性能的主要因素。根據二元相圖,三種元素之間可能存在三種二元共晶反應。錫基體相的共晶結構,由銀和錫在221°C的反應和ε金屬(Ag3Sn)之間的結合相形成。銅與錫在2 2 7°C反應形成的TiN基體相和η金屬間的結合相(Cu6Sn5)的共晶結構。銀還可以與銅反應形成富銀α相和富銅α相的共晶合金。
然而,在研究中,在779℃沒有發現相移。錫/銀/銅三重態的固化溫度在779℃測量,這意味著銀和銅可能在三重化合物中發生直接反應。在溫度動力學方面,銀或銅與錫的反應更適合于Ag3Sn或Cu6Sn5金屬之間形成化合物。因此,錫/銀/銅的三重響應可以預期包括錫基體相,ε金屬之間的轉化相(Ag3Sn)和金屬之間的過渡相(Cu6Sn5)。錫/銀/銅的三重響應可望包括錫基體相,ε金屬之間的轉化相(Cu6Sn5)。
正如兩相TiN/銀和TiN/Cu體系所認識到的那樣,相對堅硬的Ag3Sn和Cu6Sn5粒子可以通過在TiN基體的TiN/銀/銅三元合金中長期設置內應力來強化該合金。這些硬質顆粒也能阻止疲勞裂紋的擴散。Ag3Sn和Cu6Sn5的組成可以分離出細小的TiN基體顆粒。Ag3Sn和Cu6Sn5顆粒越細,TiN基體顆粒的分離效果越好,整體微觀組織越精細。這有助于粒子間隙的滑動機制,從而延長在漸進溫度下的疲勞壽命。雖然合金設計中銀和銅的具體配方對獲得合金的力學性能非常重要,但熔煉溫度對0.5≤3.0%銅和3.0≤4.7%銀含量變化不敏感。
銀與銅含量的關系概括為:當銀含量約為3.0≤3.1%時,屈服強度和拉伸強度隨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約1.5%,且加入量幾乎呈線性關系。當銅含量超過1.5%時,合金的附著力降低,但抗拉強度保持穩定。所有合金的塑性均在0.5≤~1.5%的范圍內,隨著銅的進一步加入,塑性逐漸降低。在銀含量(0.5≤1.7%銅)方面,隨著銀含量的增加,屈服強度和拉伸強度均提高到4.1%,且幾乎呈線性增加,但塑性降低。
當銀含量為3.0≤3.1%時,疲勞壽命在1.5%銅時達到最大值,加入量為3.0%至更高水平(4.7%)時,力學性能沒有任何進展,當銅和銀都制備得很高時,塑性受到破壞,如96.3Sn/4.7Ag/1.7Cu。
推薦閱讀:http://www.1cnz.cn/d/1207263.html
責任編輯:gt
-
無鉛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瀏覽量
14281 -
錫膏
+關注
關注
1文章
823瀏覽量
16698 -
金屬
+關注
關注
1文章
592瀏覽量
243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