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款的垃圾分類箱好高級,得掃碼投遞垃圾,跟取快遞或者去無人超市購物一樣。”4月24日一大早,蓋北鎮珠海村村民錢華定拿著幾袋分類好的垃圾,到村委會旁的再生資源回收站進行分類投遞。這樣的智能化投放,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掃碼“嘗鮮”。
新投入使用的這款智能垃圾分類箱跟普通的垃圾箱有何區別?眾所周知,垃圾可分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大類,而可回收物又具體細分為塑料、紙板、金屬、玻璃四小類。這款智能垃圾分類箱,可實現村民根據類別掃碼開啟垃圾箱進行分類精準投放。
“我們在投入使用前,利用志愿者和村垃圾收集員的優勢,上門向農戶分發放可回收物售賣積分卡。有了這個積分卡,村民們就能通過卡背上的二維碼‘掃碼’打開智能垃圾箱進行投放。”珠海村黨總支書記錢增云介紹,這套運用“物聯網+智能回收兌換”模式的智能垃圾回收終端和積分兌換一體機,在回收稱重后,自動將積分納入村民個人賬戶。投遞垃圾后,村民轉身就能在積分兌換一體機上掃描,將積分兌換成飲料、肥皂、紙巾等生活用品。
地處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區的蓋北鎮,常住人口2.6萬人,新居民近3萬人。高密度的人口,對人居環境影響很大,尤其是垃圾分類,無疑成為鄉村治理的難點和痛點。去年9月,蓋北鎮在珠海、鎮東、世海等村先行試點,探索完善分類投放要定時、分類收集要定人、分類運輸要定車、分類處理要定位等“四分四定”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突出‘人’的因素,從抓源頭分類著手,推行智能化。”蓋北鎮鎮長徐松杰告訴記者。
記者在珠海村看到,家家戶戶門口都放著一個用鋼筋架固定的兩分類垃圾桶。垃圾桶上除了有“共產黨員戶”“村民代表戶”等身份標注外,還安裝了一個小小的芯片。收集員上門收集垃圾時,可通過收集車上的系統掃描、稱重、拍照、判定分類是否合格,實時數據上傳至村內的智慧環衛大數據展示中心并自動積分。
蓋北鎮種植業發達,針對以葡萄、榨菜、芥菜為主的“一果兩菜”種植在田間產生大量農作物垃圾,鎮里要求村民將秸桿統一運往鎮秸桿回收中心進行回收,剩余的葉子及廚房產生的易腐垃圾則集中送到再生資源回收站,經菌種發酵變成肥料后再分發給農戶。如此一來,垃圾從源頭分揀,循環再利用,最終實現“變廢為寶”,形成了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閉環式管理。
如今,行走在蓋北的村間地頭,房前屋后整潔、干凈的美麗鄉村畫卷吸引了不少人駐足。這得益于蓋北鎮在垃圾分類上的積極探索和創新做法。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技術,以鼓勵、引導的方式來推廣垃圾分類,促使村民養成良好習慣,主動踐行垃圾分類活動,不僅有助于垃圾回收減量和生態環境保護,也為下游的垃圾處理環節提供了便利。
蓋北鎮黨委書記朱煒江表示,將進一步加快垃圾分類“智能模式”推廣力度,完善鎮級垃圾分類管理系統,使垃圾分類工作進入智能化、系統化、精細化的2.0時代,讓蓋北更加整潔、美麗、文明、宜居。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557瀏覽量
372790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09瀏覽量
117489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869瀏覽量
553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