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印發文件,明確要求破除“唯論文”論不良導向,打造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從“三評”(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破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到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一直在探索中優化。
科技界出現的論文撤稿、學術造假等科研不端事件,給中國創新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浮躁的科研背后既有個體利益的驅使,也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制度反思??萍荚u估既要發揮政策的外部規制約束作用,按照科技發展的內在規律,制定有利于創新人才、拔尖人才的產生和培育,有利于重大成果產出的政策體系,提升科技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也要加強科學共同體的內部自律建設,發揮科技評估的“問責”和激勵效應,增強科技創新自信,為科技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
科技評估的國外經驗
科技評估伴隨著科學共同體而生,是科技建制化的必然產物和發展要求。從歐洲的文藝復興到20世紀前半葉,科學研究的組織形式主要是科學家自由研究和相對松散的組織模式,目的主要是增加知識,提供公共知識產品,促進人類文明。300多年前,英國人發明了“同行評議”的辦法,發揮科學共同體在發表論文、申請項目和榮譽授予評審過程中的作用。二戰后,科研的外部性和基礎科研成果的公共品性質越來越強烈,對經濟社會國防各個方面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國家對科研的資助越來越大,建制化機構作用越來越突出??茖W研究不僅增加知識存量,更多表現為服務國家利益。社會建制本身就是賦予特定的職責、使命和目標建立起來一套規制行為。 發達國家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完善科技評估法律制度體系,注重科技計劃的監督評估。首先,發揮第三方專門機構和科學共同體的獨立評估作用。美國政府在啟動實施重大科技計劃或評估科研機構創新能力時,都會委托第三方評估,其國家研究理事會就是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典型代表,其經常受國會委托進行第三方評估,且評估重大項目的立項重點考慮優先選擇領域和國家利益。英國建立了獨立的科技中介咨詢和評估機構,科技評估以公開招標和政府購買的方式進行。科學共同體是德國科技評估體系的中堅力量,馬普學會的科學委員會在科技評估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了保證第三方專家中立和公正,設立廣泛專家庫,專家不連續擔任評委且定期輪換,專家中不僅有科學家,還有技術專家,項目管理專家等。其次,堅持分類評估,針對重大國家科學計劃和技術創新攻關項目,采取不同的評估方式。日本針對自然科學探索項目評估不急功近利,從重大科學發現導向評估,針對尖端技術探索研究計劃以重大發明和解決的技術難題為導向評估。再次,在科研機構評估方面,注重能力和實績,職稱和獎勵僅發揮榮譽和激勵作用。法國的科技獎勵與職稱評審、項目經費劃撥截然分開,且表現為市場性、分散性和獨立性,沒有層次等級之分,僅僅是激勵手段,且人物獎多于成果將、民間獎多于政府獎。
立足國情確立更加科學的標準
服務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成果導向。我國在2000年頒布了《科技評估暫行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科技評估制度體系??萍荚u估不是目的,而是促進科技成果形成的手段。需要堅持科學技術創新的重大成果導向(原始科學發現和關鍵核心技術),而不是論文專利或其他成果的表現形式。事實上,科學、技術與工程是平行發展關系,在研究內容、方法,組織模式,成果的表現形式都不一樣。重大技術創新的集體攻關以“任務帶學科”和基礎研究的自由探索以“學科促技術”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能以形而上的形式邏輯和確定的技術路線圖規劃基礎科學研究的方式多樣性。發揮科技評估的指揮棒效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還要兼顧我國國情,堅持科學的導向,采取科學的方法。 從委托人角度來說,科學作為社會建制,科技工作者是一種職業,政府和人民委托開展研究,必然要求定向目標考核和科技成果產出。由國家組織委托的重大科技計劃,強化國家使命和人民價值驅動,調配力量集體攻關解決國家戰略需求。對于自由探索競爭性的基金類項目,評估以解決定向問題和原創性貢獻為導向,重視同行評議。地方科研計劃和企業計劃的技術成果以解決實際問題,產生經濟影響和增加人民福祉為導向。研究成果可以多種形式,基礎研究成果包括重大科學發現、重大科學思維貢獻;工程技術成果包括重大技術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以及衍生科技成果形成的經濟社會效應。 堅持工具理性下的分類評估原則。從評估事項和過程來說,主要有人才、項目、機構和事前、事中、事后的評估,分解為科研經費分配和項目評審、研究方向遴選、研究機構競爭力和效益效率評估、成果評價和結題驗收等。對機構的評估,不能簡單理解為數頭銜、數項目、數經費、數論文,而要問一問“科研經費都干了什么?”要把研究機構在科技風險研判和技術預測,承擔重大項目計劃,推進重大平臺建設,產出重大原創性成果,培育匯聚一流人才隊伍等方面的能力作為考量指標。對項目的評估,也即決策支持的評估。申報人的獎項、頭銜和職稱不作評選申報評審的唯一依據,更加注重項目的驗收。基礎研究,探索技術主義路徑的“代表作”和國內外同行評議相結合的制度;工程技術評估,注重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把重要知識產權,國際會議邀請報告以及推進中國品牌、中國制造形成重要影響作為參考指標;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把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能力和“卡脖子”問題作為重要指標。 構建自律的科學共同體發揮評估優勢。科研本質是科學共同體的學術研究和國家建制化集體攻關的使命擔當,要注重他律和自律的兼顧和結合。構建專業性、自律性和自主性的科學共同體,建設科學共同體的學術公約和學術章程,營造自由的學術環境,打造中國學術流派。違規行為在學界要受到學術懲處,打破熟人社會形成的科研人情圈子。發揮學術委員會和專家顧問委員會在研究的質量水平、方向學科布局、人員職稱評審、科研計劃項目、人員頭銜和榮譽等評審過程中的關鍵性作用,減少行政權力的過度介入和對微觀評估的干預。對集體攻關的科技成果,創新團隊集體記功,創新團隊對個人的貢獻、能力進行認定和推薦。注重人才能力和實質貢獻評估導向。從本質上講,科技人才評價是科學技術系統內部的一種評價活動,涉及人才職稱、頭銜和榮譽等,關系到人才的使用和個人利益。把職稱評定等權限下放到機構組織,由研究機構的學術委員會推薦人才獎項、頭銜,評定職稱,行政管理機構認定和履行組織工作程序。按照工作量、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貢獻推薦和評估。發揮人才頭銜和獎項的榮譽性和激勵性作用,打破把人才頭銜、獎項和論文數量作為人才的“終身制”光環。在引進人才時不簡單以論文、頭銜和獎項作為評判依據,而是以代表性科研成果和同行評議作為參考。
-
科技
+關注
關注
3文章
1595瀏覽量
33070
原文標題:“破四唯”之后:科學的評估體系如何確立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