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我國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分別下發相關《通知》推進“新基建”建設。至此,“新基建”成為2020年各行各業的第一個建設熱詞。那么,“新基建”與當下熱推的靜態交通有何聯系?“新基建”建設又將如何賦能靜態交通的智慧發展呢?
現代城市交通理論把交通區分為靜態交通和動態交通,前者是交通出行中所有停車行為的總稱,而后者則指各類動態的交通行為,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完整的城市交通系統。
隨著智慧化城市進程的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開始成為現代化城市的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標桿,交通智慧化發展也順應城市智慧化,迅速成為智慧城市當下以及未來交通發展和變革的方向。但從當下的智慧交通建設進度來看,不管是無人駕駛、交通大腦亦或是空中交通,目前的智慧交通更聚焦于動態交通建設,而靜態交通的智慧化建設,并未引起太大的關注。
盡管智慧停車和ETC的建設口號較為響亮,但就目前看來,靜態交通行業依舊處于“等風來”的狀態。“新基建”建設熱潮來襲,靜態交通能否借此“翻身”,打造另一個千億商機市場呢?
借力“新基建”東風,靜態交通沖鋒上陣
根據官方定義,“新基建”是服務于國家長遠發展和“兩個強國”建設戰略需求,以技術、產業驅動,具備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特征的一系列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總稱。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新基建”的重點在于一個“新”字,并且附帶更多的科技色彩。只是,“新基建”如何與靜態交通聯系在一起?而我們又如何肯定“新基建”將成為靜態交通大火的東風?
從“新基建”內容來看,其覆蓋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將促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行業落地。由此可見,安防行業尤其是交通行業,將成為“新基建”的首批受益對象。靜態交通作為交通行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也將得到發展。而進一步梳理“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領域,我們發現,至少有四個領域能與靜態交通產生聯系,分別是5G基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以及人工智能。
首先談談5G基建與人工智能。隨著數字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需求,人工智能與5G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中落地融合已是必然趨勢,而場景作為5G+AI落地的核心,當下已經覆蓋到越來越多的行業應用中去,例如交通行業。那大力推進5G基建與人工智能對于靜態交通建設有何益處?在停車成為交通行業的剛需背景下,靜態交通迅速成為了AI落地的一個優質場景,智慧停車、ETC等熱潮持續上漲,并收獲了大量的安企粉絲不斷涌入到靜態交通的智慧建設中去。不過,與此同時,與動態交通的AI化一致,AI靜態交通也必須協調眾多復雜的基本要素,前期建設成本高成為不可忽略的實施,但較為幸運的是,5G基站建設將有效降低運維成本,也就是說,只要大力推廣5G基站建設,AI靜態交通的建設成本將有望得到降低,AI靜態交通也將真正實現大規模爆發。這也是業界共識——“智慧停車或將成為5G+AI的首個落地場景”的原因所在。
再來談談大數據中心。盡管被稱為靜態,但并不意味著靜態交通系統并沒有數據產生,相反,靜態交通系統也在實時生成海量數據,包括車輛保有量信息(包括分區域、時間、不同車種車輛保有量信息等)、交通管理信息(如單向行駛、禁止左轉、限制進入等)以及城市道路網基礎信息(如道路技術等級、長度、收費、立交連接方式等)等等,而這些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計算問題,都依靠大數據中心得以解決。而大數據中心建設的規模、質量,也將直接影響靜態交通生態的速度與準度。
而至于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新能源車開始備受關注并逐漸流行,除了普通機動車使用中會出現的臨時停車、長時停車等情況,新能源汽車還有停車充電的需求,同樣,新能源車停車充電現象也是靜態交通的一部分。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也給靜態交通鑄造了一個新的建設場景。
“新基建”熱潮下,智慧停車與ETC仍是重點
區別于動態交通,靜態交通是所有車輛在交通出行中的停車行為的總稱,包括公共交通車輛乘客的上下車停車、貨運車輛的裝卸貨物停車、車輛在停車場的停車行為等等。盡管“新基建”中提到將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但就目前來看,智慧停車和ETC依舊還是靜態交通的發展重點。
由于承載著城市的車輛停放,停車場誠然已成為靜態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停車場為核心的智慧停車體系建設也由此展開。
在智慧停車體系建設中,一套完整的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分為閘門管制、(車位)在席偵測。收費支付及后端管理四個板塊,其中(車位)在席偵測以及收費支付是當下討論的最為火熱的環節。
從咪表、手持終端PDA到地磁、視頻樁,第五代停車管理技術——高位視頻監控已經出現并已在不少場景中完美落地。除了對車位的覆蓋率更高、不易受到人為破壞以及維護成本低等,高位視頻監控還極具智能化。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高位視頻監控內置車牌識別算法,具有車型識別、車臉識別、車標識別等能力,可對目標車輛的所有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此外,高位視頻監控整合消防火警報警系統、防盜竊報警系統以及可視對講系統,完美充當了停車場“哨兵”的角色,實現了對停車場車輛的365天、24小時的全天候(車位)在席偵測,并將停車場的無人值守逐漸變成事實。
而基于免息免密小額支付+車牌識別技術的融合應用,無感支付很快成為了靜態交通收費環節的主要技術應用。與“掃碼付”不同,無感支付采用 “車牌付”形式,僅需將線上資金賬戶與車牌綁定,車輛經過收費站時攝像頭識別出車牌號,自動從對應賬戶中扣除費用,全程不需要現金找零,不需APP充值或手機掃碼。將車輛出場通行時間由原來的10秒縮短至不足2秒。停車場的無感支付應用已經趨近成熟,但比無感支付更為智慧、方便的停車收費方式——ETC,似乎更奪人眼球。
作為一種特殊的電子收費系統,ETC與無感支付一樣,終結了停車場現金支付時代。但區別于無感支付,ETC更快捷且更具科技色彩。具體表現在,安裝了ETC設備的車輛在進行自動繳費的同時,就已經在ETC探頭的助力下完成了對汽車身份以及車輛信息的識別匹配環節,加速了車輛的快速通行。盡管ETC主要應用在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場景,但在政策推動下,我國在今年年底將基本實現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大型交通場站停車場景ETC服務全覆蓋,ETC將在居民小區、旅游景區等停車場景得到逐步應用。
“智慧停車+ETC”將如何變革靜態交通體系?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將盤活現有的停車體系。再加上與“自動找車位”的融合,“智慧停車+ETC”正在打造一個科幻的“無人停車”時代!
靜態交通的“當打之年”即將到來?
“當打之年”一詞出自評書語,原指武藝(武功)成熟與巔峰期的年齡段。那在“新基建”的助推下,靜態交通是否能進入“當打之年”?
全球物聯網市場顯著增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視覺應用的增加,而由5G基礎設施支持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則將在多種架構的邊緣支持視覺智能。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應用視覺智能的靜態產業也深受5G技術的恩惠。在基礎級技術領域,5G將提供比4G更快的數據速度,更高的數據容量,更好的覆蓋范圍,更低的延遲或更快的響應時間。5G將解鎖互聯設備的潛力,將無處不在的連接變成現實。智能攝像頭到傳感器的數據收集,這些數據將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從城市街道到交通系統的一切。例如,當你在停車場找空位時,智能系統將指引你找到空位。而在“新基建”熱潮下,5G視頻產業將進入新的備戰狀態,且隨著5G與AI進行深度結合, 智慧停車、ETC場景中的智能監控攝像機以及其他邊緣端智能設備,將展開更豐富和更深入的AI應用。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新基建”將促使靜態交通進入“當打之年”。我們姑且只能認為,“新基建”只能讓靜態交通加速進入“當打之年”。
從靜態交通產業的發展來看,目前大多企業的智慧停車解決方案還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的階段,不能對停車信息和數據加以分析,只是滿足了某個或某些場景的停車需求,距離城市級智慧停車場景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距離。
由于涉及數據采集、數據傳輸以及數據分析,靜態交通的發展本身就借助政府政策的力量。而“新基建”的發展同樣需要政府加大對規劃、建設、運營、監管的全環節治理水平,強化產業政策引導。也就是說,靜態交通要想進入“當打之年”,還必須滿足以下三個因素:一是開放民用市場的接入,擴大民營企業參與投資建設的渠道;二是加快出臺靜態交通建設、運營和管理的標準規范、管理辦法、法律法規等等;三是加強對靜態交通的安全監管,確保網絡安全、平臺安全和數據安全。
小結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新基建”預計將帶動大數據相關投資超 3.5 萬億元,促使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且到2025 年,“新基建”還預計將帶動5G 全產業鏈相關投資預計累計超 5 萬億元。也就是說,樂觀來看,“新基建”將打開更多個億萬商機市場。而智慧交通作為“新基建”的重要落地場景之一,必將迎來“紅海”市場,靜態交通亦然。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71瀏覽量
9970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9瀏覽量
238925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379
原文標題:新基建”添火,靜態交通能否進入“當打之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asmag001,微信公眾號:安全自動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