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板塊之一,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我國未來重點部署的核心戰略,從中央到地方頻頻定調加快其發展。也正是這場疫情,讓制造業企業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對復工復產、提質增效的意義。疫情期間,在大量工廠停工的情況下,工業互聯網化程度越高的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速度也就越快,為工業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隨著5G技術的不斷完善和5G建設的快馬加鞭,其所具有的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特點將給工業互聯網提供技術基礎。疊加政策推動,工業互聯網更是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成長土壤。
疫情中的一匹“黑馬”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社會生產活動按下“暫停鍵”,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很多行業企業更是面臨生存的考驗。“互聯網經濟”成為了今年以來各種悲觀預期中的一抹亮色。通信網絡不僅為隔離中的普通大眾的社交平臺和在線購物等電子商務活動提供技術支撐,其在行業領域的應用為傳統工業制造業盡快復工復產“插上翅膀”。
火神山醫院十天落成的中國速度,其背后就是工業互聯網強有力的支撐。而在疫情后的復工復產方面,工業互聯網化程度越高的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速度也就越快。如在疫情較為嚴重的湖北某市,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手段,及時了解到企業一些資產的情況,與政務稅收系統進行輔助校正。
在這些不同的故事背后,工業互聯網成為了企業抵抗疫情等不可預知負面因素的一面“盾牌”,從而也讓制造業企業進一步認識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提質增效的意義和迫切性。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基建”成為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穩增長的重要戰略方向,工業互聯網則成為新基建的七大板塊之一。
我國工業互聯網駛入“快車道”
近年來,尤其是進入2020年以來,中央多次定調新基建,把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七大重點領域之一,同時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要求推動工業互聯網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為代表的省市已經率先發力,長三角將共同發揮“示范區”頭雁效應,全力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驅動、融合應用的“生態區”。近日,湖北、重慶等地也召開相關會議,計劃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工程。
經過近年的政策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取得了可喜成果。據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介紹,測算表明,2018年、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分別為1.42萬億元、2.13萬億元,占GDP比重分別為1.5%、2.2%。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達3.1萬億,占GDP比重為2.9%。
目前全國各類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總計已有數百家之多,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近60萬臺/套,孵化出了一批新型工業 APP,解決了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痛點。
“5G+”打通工業互聯網最后一公里
盡管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處于發展初期。相比于傳統的工業運營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復雜程度更高。
一方面工業互聯網需要打破企業不同環節、不同部門、不同平臺的數據孤島,讓數據流動起來,在流動中產生價值。另一方面,現代工業本身就是一項高度復雜的綜合工程。工業互聯網的平臺服務商,不僅需要提供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技術服務,能解決企業建設中來自生產、管理、數據、成本等不同方面的實際問題,當中的難度可謂不小。
隨著5G技術的不斷完善,5G的普及推廣將對工業互聯網發展帶來許多利好。
首先,5G助力破解工業互聯網設備互聯互通難題。通過將5G技術與工業PON、MEC(移動邊緣計算技術))等相結合,能夠降低工業場景協議轉換和設備接入難度,提升工業互聯網異構數據接入能力,有效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
其次,助力支撐海量工業數據實時同步傳輸。5G能夠提供端到端毫秒級時延和接近100%的高可靠性通信保障,滿足工業大數據無線傳輸需求和工業領域大量即時處理需求。
第三,助力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廣度與深度。一方面,5G將助力工業互聯網全要素、全環節高效互聯互通;另一方面,5G將加速人工智能、AR/VR等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與探索,催生形成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拓展工業互聯網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gt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44瀏覽量
53645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6瀏覽量
564760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3瀏覽量
941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