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作為5G商用的關鍵一年,政府多次提出加快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作為“新基建”中最受矚目的領域,5G在政府、運營商以及產業鏈的共同拉動下不斷加快前進的步伐。中國電信作為建設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的主力軍,高度重視ICT技術和業務的融合,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DICT生態圈。
正值5G發牌一周年之際,在2020新基建5G發展論壇5G網絡建設與創新分論壇上,中國電信研究院移動通信研究所所長王慶揚以“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為演講主題,闡述了中國電信5G SA創新工作進展和展望。
中國電信研究院移動通信研究所所長王慶揚
堅持SA技術路線 加快SA產業成熟
從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四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至今已滿一年。在為期一年的建設過程中,中國電信在5G建設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自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宣布共建共享后,已開通5G基站就超過了14萬個,其中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電信在多地新增開通疫情防控專項保障5G基站1000個以上。
中國電信作為5G SA(Stand Alone,獨立組網)的先行者,據王慶揚介紹, 2018年6月中國電信發布了《5G技術白皮書》,在業界首次全面闡述技術觀點和策略,中國電信始終優先選擇SA組網方案,并且圍繞SA組網開展了大量技術創新工作,在全球電信行業變革與轉型的大潮中,更是為5G SA賦予了云網融合的新內涵。
在SA方案組網方面,中國電信聯合5家設備商以及5家芯片商,從3GPP的2018年6月份版本(F20)開始持續推動5G產品迭代開發和驗證。基于中國電信自主掌控的、開放的5G模型網,陸續實現了首個數據會話、首個異廠商接口互通、首個高清語音打通,首個手機芯片與網絡異廠商互通。同時,在全國15個城市開展了SA無線組網測試,實現了首個與現網4G協同的跨廠商5G SA試商用網絡。
基于以上基礎性工作的不斷突破,中國電信于2020年1月底率先完成5G端到端系統功能驗證、異廠商互通測試及整系統性能測試,完成104個異廠商接口組合測試,解決關鍵技術問題超過200個,組織產業鏈解決3GPP非后向兼容CR 67個,推動5G SA網絡設備具備基本商用能力的目標基本達成,為5G SA的規模商用奠定了基礎。
在SA網絡部署與運營中,中國電信基于“云網融合”的理念,以云原生化、三層解耦為目標,推進5G在基礎設施、網元功能、業務應用、運營管理等全方位的云網融合,制定了基于云網融合架構和IPv6承載的5G SA部署方案。目前中國電信已全面啟動SA獨立組網的網絡部署,力爭今年在全球率先實現5G SA規模商用,用戶不用專程前往營業廳辦理業務,不換卡、不換號,更換5G SA手機后即可默認開通5G SA及VoLTE,同時中國電信也將與移動、聯通協同發布基于RCS技術的5G消息業務。
先行者總要冒險犯難
眾所周知,2018年6月3GPP 5G SA標準凍結后,迄今為止全球尚未有SA規模商用網絡,因此為在2020年率先實現SA規模商用,中國電信必然會遇到很多未知和困難。王慶揚從標準、產業鏈、5G場景以及演進路徑四個方面做了具體解釋。
一是,標準不成熟。在R15標準制定過程中,出現了大量非后向兼容的修訂(NBC CR)。王慶揚指出,中國電信梳理并認定的必要NBC CR及重要CR共61個,均已寫入電信企標要求。目前估計后續可能還有NBC CR出現,但在2019年6月后,R15的NBC CR已經顯著減少,趨于穩定。
二是,產業鏈不成熟。由于距離R15 SA標準凍結的時間較短,網絡設備與終端芯片均未經過充分驗證,存在大量不同廠家對于標準協議理解不一致的問題,在測試過程中出現不斷打補丁升版本的情況,增加了版本管理的復雜性。此外,終端芯片落后于網絡設備,2019年下半年只有海思芯片較為穩定。經過中國運營商的共同努力,進入2020年之后SA產業鏈情況得到明顯改觀,目前已經具備基本商用能力。
三是,5G場景更復雜。4G商用初期只有MBB需求,因此當時的R8與R9標準比較單純,網絡部署也比較規整。相對而言,5G商用初期的需求比較廣泛,特別是新增了大量的To B需求,5G標準也在后續版本不斷完善以滿足這些需求。因此5G網絡的適時演進對于SA領先運營商保持技術領先非常重要,先行者不但要在R15探索前行,在R16、R17等后續版本也要繼續引領前行,持續推進產業鏈成熟。
四是,網絡演進多樣化。一方面由于國外已商用5G網絡均采用NSA,對SA的需求與升級動力不足;另一方面,5G網絡部署有多種具體選項,各運營商未必會做出對于5G全局發展最優的選擇。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業界對于5G SA的推動力量。在這種情況下,由中國電信牽頭制定的《5G SA部署指南》即將發布,更彰顯其對全球SA發展的意義。
統籌開展自主與合作創新 攜手打造SA繁榮生態
電信運營商作為技術與業務的創新者,致力于打通全產業鏈,實現從技術研發到商業場景全鏈條創新的提升。在自主與合作創新方面,中國電信開展了大量的實踐工作。
“多頻協同”是當前全球運營商的共性問題,即如何將運營商的多個頻段協同起來,發揮高低頻段的各自優勢,為To C和To B客戶提供更好的連接。“超級上行”是中國電信在多頻協同方面的創新實踐,核心理念是通過TDD高頻載波和FDD低頻載波的密切協同,發揮高頻大帶寬和低頻廣覆蓋的各自優勢,提升整體容量和覆蓋,縮小時延。王慶揚透露,自從去年8月正式在3GPP啟動標準化工作,“超級上行”得到了業界伙伴的大力支持,預計將在今年8月份完成核心標準制定,同時“超級上行”也已納入主流設備商和終端芯片商的產品路標,為其落地商用奠定了基礎。
智能調度是中國電信從全球5G運營角度出發提出的又一個技術創新,基本原理是通過NWDAF對業務體驗、網絡性能及功耗進行分析決策,為不同的業務選擇最合適的RAT或者頻段,實現RAT之間以及頻段之間的智能業務調度,發揮多網協同優勢,保證用戶體驗,降低全網總體功耗,實現綠色節能。該方案的提出是基于中國電信對移動網未來演進的判斷,即4G與5G是長期共存的關系,5G不會替代4G,同時5G也可能以較窄的載波帶寬、較低發射功率的形態部署于低頻段,WiFi6發展迅速且具備接入5G網絡的能力,因此全球運營商可以從長遠來考慮4G、5G以及WiFi的多頻段多接入融合組網與節能。王慶揚指出,智能調度可以充分發揮多制式多頻段網絡的各自優勢,從更高的層面對網絡負載進行調控,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將全網的總體功耗控制在較低水平,實現5G融合網絡的智慧運營。
中國電信積極參加O-RAN工作,倡導無線接入網(RAN)的網絡智能化、接口開放化、硬件白盒化及軟件開源化。參與創建OTIC(開放無線網絡測試與集成中心),推動滿足O-RAN標準的產品成熟和落地,降低運營商網絡部署成本和運維成本,推動產業鏈繁榮發展。同時中國電信為加強自主掌控、快速敏捷響應行業需求,降低運營成本,組織開展5G端到端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創新,包括室內低成本覆蓋方案、UPF、MEC、NEF、切片管理器、MANO等,目前第一代產品的開發均已基本完成。王慶揚透露道,目前中國電信自研產品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可以單個獨立提供,也可以組合起來形成整體解決方案,為To B客戶提供快速敏捷的服務。
共建共享是大勢所趨和工作前提
2019年9月9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宣布采用接入網共享、核心網各自建設、5G頻率資源共享的共建共享方式進行5G網絡建設部署。對此,王慶揚表示共建共享是大勢所趨,也是技術演進、網絡部署工作的前提。
在技術演進方面,研究和制定NSA共享向SA共享演進推進策略,涉及多方面,包括網絡技術方案、網絡建設方案、終端選網策略、業務保障等。此外,基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簽訂的頻譜資源共享原則,積極推動FDD頻率重耕,打造共享頻譜產業鏈,特別是200M TDD和50M FDD大帶寬5G產業鏈,兌現共享紅利,保持競爭優勢;積極評估4G/5G動態頻譜共享技術方案,推動4G/5G動態頻譜共享方案落地,為4G向5G的平滑過渡和業務轉換奠定技術基礎。
在統一規劃方面,由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形成了各自固有的移動網絡規劃方法和流程,在目前共享網絡的要求下,需要雙方盡量統一網絡規劃方法,從打造一張共同的共享網絡角度出發和實現目的,同時各省市結合各地實際情況,重新研究一套統一移動網絡規劃方法和流程。
在統一運維方面,由于網絡質量的關鍵仍然在于無線網,因此在無線網共享的背景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需要統一無線網運維方案和制度。雙方按照對等互利原則,統一服務質量要求,實現用戶感知一致。王慶揚表示,在組織架構方面,5G共建共享工作組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聯合設立的獨立專職協調機構,這也是業界首創。
最后王慶揚表示:“中國電信將一直努力、持續推進5G產業發展,致力于為To C、To B客戶做好5G所有場景服務。”
責任編輯:gt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56瀏覽量
62462 -
中國聯通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648瀏覽量
61684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6瀏覽量
5647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