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柔性線路板所有資料整合一起(機械性搭配、設計準則、線路類型與幾何結構互連形式),應該同時制作紙樣來進行搭配性與后續事項檢驗:
1.端子區域間是否夠寬,足以適應線路數量與尺寸需求;
2.可以簡潔進行合理機械搭配以便進行使用與組立,計算線路數量乘以線路寬度與間距,之后依據電性需求計算柔性線路板最小寬度;
3.線路寬度瓶頸在于機械性搭配問題,這決定了單層最大線路數量,也決定了整體設計層數需求。此時有個小問題存在:電阻是線路平均寬度的函數,如果瓶頸區域短則線路縮減可以在單層中通過更多線而在其它區域增加寬度來補回導電度。這樣應該可以理解,當多層柔性線路板要在一個半徑下變折,外部層必須設計得比較長來補償更大通道長度,這部分被稱為進階堆疊設計;
4.讓所有接都維持在單片柔性線路板上;
5.整束線路都以類似的方式設計(高電流線路以高電流模式設計、敏感的線路則以敏感的方式設計)等;
6.檢討與最佳化整體布局、折疊處理、進階設計、折葉、、使用時的近接,一直到良好的形狀被建立完成。進行復制并將它們串接在一起,以決定有多少成品柔性線路板可以填入生產板面來估算成本。有效的設計會具有高線路密度,這樣可以預期連接器區域布局會看到瓶頸。一個想法在發展初期就要先推估柔性線路板數量,而這些柔性線路板可以在各層制作連接端子,之后紙樣尺寸也依據這個數量進行設計。
讓線路保持正確序列并逐步變化進入密集區域是柔性線路板設計比較會面對的頭痛問題,多數狀況設計師無法非常自由彈性的配置插梢或接點。實務的世界,柔性線路板設計都會在產品計劃的后期才能加入,這多數都發生在線路連接配置已經決定了之后,很少有機會可以重新安排。此時必然會有許多狀況,左邊線路必須到達右邊的插梢或接點,PTH則是一種比較泛用的解決方案,它允許利用層間連通重新配置接點關系。而不想用PTH的設計者,可用方案則有外折、反折、雙面跳線結合、穿越連接等。
以設計觀點來看,一片柔性線路板的設計是相當講究的,但是相對單位柔性線路板也需要比較高的成本來建構,多小柔性線路板集聚在整片生產尺寸的柔性線路板上,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也因此在執行上會比較便宜。相當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技術與品質標準允許多個接點結合在一個端子上,設計就可以打破復雜的線路設計,簡化為分離的柔性線路板且可以采用比較普及的端子。比較小片的柔性線路板依據類型配置成群體可以方便與測試,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
-
線路板
+關注
關注
23文章
1203瀏覽量
47089 -
柔性電路板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10瀏覽量
2947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