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數字經濟,將逐步成為提振我國產業動能、實現彎道超車的決定性因素。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1~5月的投資數據可以看到,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6.3%,而高技術產業投資則由降轉增,同比增長1.9%,1~4月份為下降3.0%。
“疫情給我國經濟所帶來的影響具有警示性,這將直接關乎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顧問、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名譽會長范恒山近日表示,數字經濟在疫情期間發展得就很好。也就是說,新基建特別是建設數字經濟高地,力度還會進一步增強。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預計為35.9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龐大的網民構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矗
數字經濟對傳統工業尤其是制造業領域將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區域能否成為數字經濟戰略實施、升級的主要陣地?
數字經濟促動了什么
何為數字經濟?專家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重要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目前為止,全國已有20余省定下了數字經濟發展目標。那么,從傳統工業角度看,數字經濟的戰略規劃具體將為哪些制造業領域帶來產業增長?
“由于數字經濟將對傳統產業的組織形式產生重大影響,理論上講,他對所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制造業都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極大提高這些產業的生產效率。”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胡麒牧進一步認為,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工業機器人等高新技術制造業會極大受益之外,實際上一些傳統重化工業,如鋼鐵、化工、能源領域等也正在通過數字化改造進行轉型升級。
如何理解數字經濟的運行模式,是否有產業鏈的概念?
“數字經濟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鏈,而是多個產業鏈的有機集合,這里面既有全新的產業也有經過數字化改造的傳統產業。數字經濟中各個產業之間的聯系是一些共同的技術如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和一些基礎設施如新基建要大規模鋪設的基礎設施。”胡麒牧說。
業界熱議的5G建設是帶動另一波制造業發展的機遇,比如鐵塔和基站的鋪設對上游制造業帶來的需求等。僅以國內全部完成5G建設布點為預設,數字經濟將由此產生多大生產總值?
胡麒牧稱,鑒于5G信號與4G相比具有穿透力弱、衰減大的特點,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5G基站建設密度要更大。預計我國5G宏建站密度將至少是4G基站的1.5倍,總數或將達到近600萬個。考慮5G基站與4G無法共用,這部分基站都是新增需求。
“按照工信部數據,目前累計布設基站只有25.8萬個,遠遠沒有達到5G信號覆蓋的基站需求,所以未來5~6年內都會對基站制造相關產業帶來持續的需求。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0中國5G經濟報告》,國內2020~2025年的5G網絡總投資額大約1.5萬億元。這筆投資的最大一部分,將花在5G基站的建設上。”胡麒牧補充說。
區域一體化的新機遇
數字技術打破區域合作藩籬。那么,區域一體化發展能否成為數字經濟戰略實施、升級的主要契機?
范恒山認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需要把握新機遇、運用新要素。“下階段的重點,是要強化區域發展的數字化支撐,通過數字技術的運用使各個地區超越地理環境、歷史基礎等,以此來重構我國經濟體系、拓展經濟容量。”
以長三角為例,滬蘇浙皖經信部門于6月6日就“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共同簽約,意在推進長三角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其中包括推進數字經濟重大創新平臺建設,超前部署“新基建”,深化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和場景應用,開展車聯網集成創新和合作等。
胡麒牧對此解讀說:“長三角經濟規模走在全國區域經濟體前列,對于產業升級的方向選擇要將機會成本考慮在內。比如,要考慮新產業是否會帶來環境污染、會否有過多的消耗等。而數字基建的低成本、低能耗恰恰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今年4月21日,在《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解讀中則強調了要“建設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創新發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重點園區等”數字產業提振規劃。
那么,區域經濟體要發展數字經濟,應該按照怎樣的步驟依次推進?
胡麒牧認為,發展數字經濟應該經歷這樣三個層次:首先是技術研發,然后是基礎設施鋪設,之后是應用場景的拓展。
“不過,這三個層次其實是動態交織相互促進的。比如,技術研發的同時就在嘗試成果轉化和商業應用。基礎設施的鋪設需求可能會隨著應用場景的拓展不斷增大。而應用場景拓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新的技術需求,又返回來推動技術升級。”胡麒牧補充說。
也就是說,數字經濟不但可以使得區域一體化下的制造業實現高能級循環,還極有可能因此實現一批技術攻關。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各省第一季度生產總值中,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增速較快。以上海、浙江為例,上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增長15.3%,新能源汽車產值增長5.7%。智能手機、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分別增長33.7%、25.5%、8.9%和7.5%。
而同一時期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增長4.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7.3%和95.6%。
為什么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與工業機器人?“4G到5G意味著更強大的通信基礎設施、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也是我們前所未有的彎道超車機會。”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柳表示,區域產業鏈的升級就在于是否抓住了這樣一個“技術窗口”。
從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25.5%的增長來看,更多技術領域正逐步實現攻關。“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突破,需要占據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鏈主’位置和關鍵環節,也就是要培育更多核心技術如關鍵材料、部件等上游的隱形冠軍企業。”陳柳表示。
責任編輯:tzh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08瀏覽量
238297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1瀏覽量
25693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9瀏覽量
5640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