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掃描電子電鏡(SEM)、掃描探針顯微鏡(SPM)先進儀器等獲取微觀圖像,幫助人們理解物質的結構,已成為材料研究界普遍使用的方法。如何讓微觀圖像開口說話,告訴人類它們所知道的秘密呢?
深度學習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近日,北京郵電大學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綜述了近幾年深度學習在SEM、TEM及SPM結構表征方面的應用,總結了深度學習在表征圖像分析方向的機遇和挑戰,并對未來交叉領域研究進行了展望。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Materials Today Nano。
“以往科研人員基于他們本人的知識,逐一分析圖像以獲得他們認為重要的信息,但隨著微觀圖像越來越多、分辨率越來越高,圖像分析的難度和工作量越來越大。”該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蘇東說,“深度學習方法可以自動提取特征并分析,正在被用于對大規模微觀圖像的處理。”
深度學習是一種以人工神經網絡為基礎架構,能夠對數據進行表征學習的機器學習方法。不同于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需要人為的特征設計,深度學習可以實現自動的特征提取,因而可以獲得更為有效的特征表示。近年來,深度學習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醫學圖像處理等多個領域都開展了應用。
在圖像處理中,深度學習模型可以被用于目標分割、缺陷檢測和分類等問題。該論文第一作者、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研究生葛夢舒表示,材料學微觀圖像的分析和一般的圖像分析有所不同。微觀圖像中的信息不是表觀的,很多時候要進行深入分析處理,才可能理解其中的意義,如何讓深度學習實現這些是一個挑戰。
目前的研究中,深度學習可實現SEM圖像的自動歸類,甚至實現像素級的目標分割,還可以實現圖像分辨率的增強。在STEM分析中,深度學習則被用于缺陷檢測和分類、原子識別、晶格類別識別等問題。對于SPM表征技術,深度學習可以實現對針尖形狀的自動較正,對材料表面分子結構和旋轉角度的自動識別以及構效關系分析。
該論文另一通訊作者、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蘇菲認為,目前一些領域表現出極強的發展潛力,比如模型和算法在材料學圖像分析中的可擴展性、表征任務的可擴展性等。“不可否認的是,研究中還存在不少挑戰,比如如何讓深度模型和損失函數更符合物理及化學理論,如何對數據進行合理標定進而優化算法的性能,如何將深度模型方法與實驗分析方法結合,把深度學習整合到實驗方法中等。”
-
圖像識別
+關注
關注
9文章
520瀏覽量
38267 -
微觀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8777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00瀏覽量
1211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