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社會進入后疫情時代,各國經濟逐步重啟。疫情加速了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催生很多新領域的萌芽與發展。創新技術的落地,特別是5G時代來臨,帶來了很多創新應用的可能性。而去全球化趨勢,雖然讓全球化供應鏈面臨諸多挑戰,但也帶來了國產化替代的機遇。
疫情、5G技術、去全球化…這些復雜的因素疊加,催生了各行業的哪些重要變化?創業者又該如何在變化和危機之中尋找到新的市場需求,及創新機遇?
在《中國企業家》雜志主辦的2020(第十二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大會上,IDG資本合伙人余進作為“尖峰論壇”主持人,與幾位企業家就“5G時代,創業者如何實現超越”為主題進行了一番探討。
其中,多點Dmall、堅果和小馬智行Pony.ai均為IDG資本被投企業。
以上創始人、企業家基于各自的領域分享了近期的觀察,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余進:首先,疫情在很多方面加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居家抗疫的生活場景加速了很多零售企業的線上化。多點DMall恰恰是幫助零售企業實現線上零售的。我們先請多點DMall的張峰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觀察到的零售行業數字化的現狀,以及正在實踐的創新舉措?
張峰:零售行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熱情非常高,疫情期間用戶的習慣也在加速遷移。可以想見的是,今后“到家”的需求會快速增長,增速達40%-50%,
多點為應對疫情主要做的三方面部署。第一,多點在北京的合作伙伴物美絕大部分生鮮商品來自于產地直采,多點配合物美把供應鏈夯實,保證商品準時送到店鋪;第二,多點配合物美在北京搭建整體及時配送網絡,提升揀貨效率,優化物流;第三,抗疫期間,多點配合物美在北京開了4000多個提貨站,提升用戶體驗和整個超市的效率。
疫情期間多點實現了更快速的發展,核心在于我們數字化的系統。多點的理念是助力B、服務C。這套助力B的系統,是多點五年時間里自主研發的零售操作系統,這套系統重構了所有零售的場景,通過解構的方式把這些業務細分好、云端化。
這些方式實際上改變了傳統超市經營的邏輯,以前的經營邏輯是從總部做管控。
拿最近非?;鸬闹辈ヅe例,如果沒有數字化的手段,很難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直播在以前我們使用的一系列方法上迭代了很多。因此,數字化轉型不光是把C端的數字環境做好,實體零售的B端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余進:隨著中國的數字化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看到云計算、SaaS、AI和安全這四個領域的技術基本上已經趨于成熟。著眼數字化的未來發展,中國現在也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好的生長、應用技術的土壤。多點的零售數字化實踐就是很好的案例。居家抗疫除了購物,當然也離不開娛樂。傳統院線在這次疫情中受沖擊很大,但相反也有公司趕上了“宅家經濟”的風口。接下來請堅果的胡總來分享一下后疫情時代娛樂行業創新的挑戰與機遇。
胡震宇:其實堅果做的事情很簡單,把電影放映、電影發行的設備,變成了一個時尚的智能終端,并把它接入了互聯網的內容。
受到疫情的影響,電影院沒辦法營業,很多電影沒辦法直接在院線發行。所以,在線發行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新的業態。我們看到年初一的時候《囧媽》就實現了新的發行方式。
在內容層面,5G的到來將會讓云游戲成為流行。以前我們的游戲是基于PC端的游戲,顯示器通過HDMI線連接到主機。如果5G的網速超過HDMI的速度,就意味著所有的游戲都可以直接安裝在云端服務器上,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大屏的顯示,因此我認為未來堅果投影跟激光電視會是將來云游戲非常好的載體。
受限于帶寬,真正的4K視頻還未來得及普及,而5G的到來將使得在家在線看4K視頻成為可能。
余進:所以更要關注宅家經濟,像軟硬件的結合,以及居家場景可能會有很多想象空間。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間,還催生出了像“無人配送”等新模式的出現,人們的行為模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接下來我想請教小馬智行的彭軍總,你覺得這些變化對智能出行這一產業會帶來哪些影響?
彭軍:疫情期間,小馬智行無人駕駛車隊也投入到抗疫過程中,把貨物、包裹送到用戶家里。
其實在從倉送到小區的城市干道上進行自動駕駛相對比較容易,最難的是如何解決最后100米的問題,即從小區門口到每棟樓,甚至從樓送到家。
當然,這段時間大家取包裹的行為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已經習慣于去小區門口取包裹。
隨著疫情的逐漸得到控制,今后大家對出行安全——不僅是人身安全,還有健康方面也有需求。如果是無人駕駛,每次送完一個乘客,可以對整個車進行全方位自動消毒,疫情催生了這些技術。
總的來說,疫情會加快整個行業的發展,像最后一公里送貨這樣的自動出行方式就能夠更快落地。長遠來看,人們對更加自動化、更加方便的出行方式的需求很高。人和貨的出行方式都會更加自動化。
余進:我們知道,小馬智行在中美兩個市場同時進行布局。在“去全球化”背景下,小馬智行會做出哪些戰略布局方面的調整?
彭軍:其實小馬智行既不是出海,也不是國際公司到國內布局。作為一個創業企業,我們一開始就在中美兩個市場同時進行開發、研發、和市場的嘗試。
從現在的發展來說,我們在本地化、國際化,以及文化建設等方面面臨著一些挑戰,但同時也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和辦法。
我認為汽車行業今天所面臨的的問題是,去全球化趨勢對產業鏈的影響較大。因為造一輛車所需要幾萬個零件都遍布于全球各地,需要全球化的產業鏈供給。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很可能是一個重要機會。去全球化也不是第一次發生。回顧日本、臺灣和韓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汽車、高科技行業在二戰后的發展,可以看出,大政治趨勢對本地的產業鏈發展、技術提升是有幫助的。所以我們要積極地看待,一方面積極尋找合作伙伴,進行國產化替代;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在產業鏈上做好布局,才能減少去全球化帶來的影響。對有志創業的人來說,這可能是接下來非常好的一個機會。
余進:中國不僅是全世界的制造基地,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因此如果下游市場夠大,會牽動整個產業鏈上游的發展,推動產業鏈的國產化替代。此外,你剛剛提到了一直被歐美國家“卡脖子”的半導體領域,這點我也深有感觸。先進制造領域是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的,是科技、市場與投資相結合的產物,其發展離不開各方的協同努力。IDG資本在2003年起開始布局全球半導體行業,至今已有17年,所以在這個領域持續投入,是需要耐心和決心的。
剛剛彭總介紹了疫情影響下的智能出行領域。其實很多行業應用正在借助5G、大數據等“新基建”的力量為抗擊疫情和后疫情時代做出貢獻,比如面對各種貨品和抗疫物資的輸送,自動化不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人員感染的風險。極智嘉(Geek+)是一家專注在物流領域的AI機器人公司。我想請Greek+的鄭總來分享一下物流行業智能化的創新場景?
鄭勇:不難發現,現在無論是618或者雙11,大家都能夠很順利地拿到自己購買的商品,這背后其實有大量的自動化技術做支撐。
極智嘉做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我們稱之為柔性的自動化的解決方案,能幫助企業人工成本,并能很好地應對市場變化。
而5G技術的發展,能讓機器人對于邊緣端的依賴更少,依靠5G的大帶寬通信能力,可以把大量現場數據存到后端,在后端去做計算、判斷、決策。
通常,在倉庫中負責搬運的機器人是幾十臺、幾百臺同時運作,機器人之間包括跟云端之間存在大量通信,5G對于通信的實時性提高也讓整個系統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余進:今天我們這里的一位嘉賓正在做著與馬斯克的SpaceX類似的創新。請藍箭航天的CEO張昌武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地球之外的太空地域,我們對新基建可以作何詮釋?以及如何在其中找到創新機遇?
張昌武:其實在過去幾年,中國在民營航天、商業航天的領域發展步伐很快,出現了一批研制火箭、衛星應用的企業,藍箭航天也是其中一家。
5G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帶寬問題,但針對未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有新的追求:要在完整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立一個立足于全球的覆蓋性網絡,而衛星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要不斷提高運載火箭的可靠性,降低成本,提升發射頻次,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快速把低軌衛星互聯網系統組建起來。作為太空基礎設施,低軌的衛星互聯網系統在未來會通過跟地面系統融合,最大化實現我們在連接、互聯、通信上的全球一體化,讓應用場景從量變到質變。
余進:繼續去全球化的話題。作為一個經歷過全球供應鏈問題的過來人,請湖北新藍天新材料的CEO鄒泓分享一下自主創新的經驗。
鄒泓:新藍天新材料是最早將硅材料工業化的企業。硅被認定為是最有機會取代石油化工,成為未來新能源的一種重要部署。
面對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所面臨的產業供應鏈阻斷、國際間封鎖限制、互不信任的特點,我們新藍天新材料從1999年剛開始發展時就碰到了這種情況。實際上,硅產業在中國雖然只有短短30多年的歷史,我們通過對基礎技術的整合和研究,已經打通了整個硅產業鏈,在自循環上形成了一套體系。
目前國內民營企業已逐步取代國外的有機硅公司,后者退出的時候留下大批有機硅的應用人才,填補了前者在新應用領域的一些空白。
對企業來說,在擔憂去全球化問題的同時,也需要考慮更加積極地進入全球市場。
余進:你剛才提到非常重要的概念,一個產業鏈的打通、產業的創新很難靠一家企業去承載,需要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因此,后疫情時代,如何打造開放式創新的生態?
鄒泓:目前在硅產業鏈,我們是通過和各個企業形成一個互動、交互的模式,以此達到在產業鏈效率上的不同程度的提高。
目前來說,在我們這個行業的產業鏈只能通過并購或者收購的方式,形成產業鏈互補。實際上,實體經濟互聯網產業化仍然處于摸索階段。產業互聯網談了這么多年,始終沒能真正落地。
在數字化趨勢下,線上企業和線下企業走向融合,產業互聯網就是線上線下融合的產物。
對于如何做好產業互聯網,首先,一定不能用消費互聯網的思維去構建,因為消費互聯網思維是要去顛覆(原有格局)的,組織架構是扁平的,但產業互聯網已經形成了共融的體系。其次,做產業互聯網的企業必須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效率,目前來說,傳統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雖然已經融合得很好,但效率上肯定沒有目前互聯網的效率高。
責任編輯:pj
-
帶寬
+關注
關注
3文章
939瀏覽量
40964 -
智能終端
+關注
關注
6文章
882瀏覽量
34786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5瀏覽量
5647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