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機器人迎賓導引、端茶送水、販賣飲料、搬運貨物等,正從不同側面展示著機器人的“十八般武藝”。在娛樂當道的大環境下,機器人也開始發展自己在表演方面的才能,而會演電影的AI機器人,你有沒有見過呢?
經典的影視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受得了大眾的檢驗。而那些能夠稱之為經典的影視文藝作品,往往人物鮮活、劇情跌宕、音效動聽、剪輯精良。當然,在這種種因素中,選對適合的演員是十分重要的。縱觀整個影視產業,目前電影和電視劇的主演都由“小鮮肉”、“老戲骨”等擔當,觀眾對此也比較認可。如果讓AI機器人來擔當主角,將會發生什么呢?
近日,據外媒《The Hollywood Reporter》報道,即將上映的一部影片證明,由AI機器人來演電影也不是不可能。據介紹,《b》耗資7000萬美元,講述了一位負責創造完美人類DNA的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人類DNA可能對機器人造成威脅,于是他開始幫助自己創造的AI機器人逃生的故事。
其中,人工智能機器人Erica將擔任科幻電影《b》影片的主演,由曾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Bondit Capital Media公司、比利時Happy Moon制作公司以及紐約Ten Global媒體公司共同打造。目前為止,科幻電影《b》的劇情框架已基本確定,但還沒有確定導演和任何人類演員。
且不論《b》影片的劇情、燈光、道具等如何,但是要讓人工智能機器人Erica擔任主演這一舉動就已經激發了眾多觀眾的好奇心,從而為電影做了一場奪人眼球的宣傳。到底影片最終拍出來效果如何,現在還未可知。不過,我們倒是可以來聊聊“機器人與影視界的那些事兒”。
要想演戲、演劇、演電影,離不開劇本。在演藝之路尚未開啟以前,機器人也曾嘗試過寫稿。早在幾年前,美聯社、彭博社等新聞媒體機構就已經開始用機器人撰寫部分新聞報道,機器人在寫詩、作詞、寫散文等方面的“才能”逐步得到展示,并讓許多業內人士充滿了危機感。
對此,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機器人寫稿的水準只能是照貓畫虎的粗線條式的勾勒,而優秀的劇本和詩歌,乃至精彩的故事,是需要運用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完成的,而目前AI機器人顯然不具備上述能力。
再來回到人工智能機器人演劇這件事情上。從目前來看,5G、AR、VR、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移動追蹤、遙感探測等技術的進步,已經影響了影視作品的制作、分享、傳播、版權認證等多個環節。不過,這些技術大多都是由人引入、被人使用的,因此演員在演劇、制作者在剪輯的時候,能夠自主決定使用某種技術且會自動調整人物的表情、動作、體態等。
而將同樣的技術運用在人工智能機器人上,還能達到一樣的效果嗎?在拍電影的過程中,經驗豐富、演技突出的演員,只要一拍攝星球爆炸下實時變身等特技動作,就能立刻按照導演的要求調整走位、姿勢和表情,并且同時發出尖叫等聲音,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而如果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話,在聽到導演的指令后,難免需要現在大腦存儲芯片的記憶之中搜索相關指令并進行圖像識別、語義分析,之后才能對相關指令做出回應。這期間,就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也顯示出人工智能機器人要想當演員就必須具備“聰慧的大腦”、“靈活的肢體”和“豐富的情感體驗”。而在近兩年內要達成這一目標,無疑是十分困難的。
需要注意的是,好的電影離不開好的布景和道具。要讓道具制作者完成工作,需要借助手持式掃描儀創建出數字3D模型,然后機械臂會用精密的銑削在數小時內生產出精確的復制品,逼真且輕便的道具就此出爐。近幾年,3D掃描以及3D打印技術在影視道具制作方面所具有的價值,已經受到諸多業內人士認可。
讓人工智能機器人來拍大片,不僅需要新奇有趣的劇作內容作支撐、友好高效地人機合作來協調,更需要的就是用扎實的技術體系做保障。試想一下,如果連讓機器人在影片中自如地與其他演員進行交談和互動都有問題,又何談機器人有擔當主角的可能呢?或許在遙遠的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在影視領域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吧!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68瀏覽量
207361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000瀏覽量
269335 -
工業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1文章
3367瀏覽量
927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