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陳運清發表了主題演講。他指出,利用AI等技術,推動網絡智能化演進,是行業的發展方向。
陳運清表示,自2019年6月發布《中國電信AI發展白皮書》以來,中國電信的整體思路是:加快智能化網絡升級,形成智能化產業生態,提升智慧化運營水平,打造全面融智的“隨愿網絡”,提供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隨心業務”,成為“AI 網絡建設者、AI 產業驅動者、AI技術應用者、AI服務提供者”。
陳運清指出,“近些年,中國電信以CTNet2025為牽引,從最開始引入SDN/NFV、云計算之外,還通過助能和助治分別引入了AI、大數據和智能中臺等概念,推進網絡架構重構,打造簡潔、敏捷、開放、集約、泛在、高速的新型網絡,最終實現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我們的整體思路是連接是基礎,平臺是抓手,應用是關鍵,智能是紐帶,通過這樣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來豐富傳統的雙線業務,來豐富新型的ICT應用。”
由此來看,底層技術的基礎網絡尤為重要的。為了更好的構建智能的自制化的網絡,構建以端到端IPv6作為基礎的全IP的承載的底座是關鍵。“為了實現業務的靈活調度,要支持向SRv6+EVPN的可演進的網絡能力方向來引進,從而更好的服務于今后在5G網絡、云網融合和泛在智聯方面的應用場景,拓展新的空間。”陳運清透露。“除了原有的多種形式接入網和骨干網之外,中國電信重點的是要構建一個新一代的運營系統。關鍵是要構造一個端到端的云網服務的編排,云網服務的編排與網絡AI的引擎進行密切的聯動,實現新老共存,平滑轉型。”
為了完成此項工作,中國電信開始對網絡AI領域進行研發和實踐布局,其整體策略是,從底層入手,分階段實施,通過深入研究AI的核心技術,掌握一系列AI方面的前瞻性基礎性框架。在此基礎上,中國電信搭建了AI賦能平臺。據了解,賦能平臺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算法賦能,通用AI算法、行業AI算法、電信專用AI算法;數據賦能,訓練數據高可信存儲、訓練數據標注平臺;框架賦能,提供TensorFlow、Caffe等主流AI計算框架服務;算力賦能,GPU等AT資源的統一管理(容器+虛擬化)。
陳運清介紹稱, AI賦能平臺應用場景主要是對運營商內部智慧運營方面的運營場景,它主要服務于中國電信的效率提升,解決中國電信流程環節中的一些時效性的問題。總體思路是,在洞察AI產業及技術發展的基礎上,以AI賦能平臺為主線,聚焦智慧運營,對AI創新研發和規模應用進行賦能;核心目標是支持云網融合的戰略,發揮運營商的數據優勢,來達到差異化的AI能力。目前,AI賦能平臺自主研發,取得核心突破;嵌入集團現網核心業務流程,為AI研發應用賦能。
除此之外,中國電信在面向5G的大趨勢和線網基礎上,抓取了兩大場景,大視頻(eMBB)和物聯網(mMTC) ,探索AI賦能。即依托AI技術,助力5G新業務場景和應用,提供端到端的監測能力,實現網絡故障精準定位、預測和網絡運營監控,構建自動化業務保障運維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5G時代,為大視頻和物聯網等業務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用戶基數大、端到端流程復雜、故障定位難、運維支撐效率低。只有簡化智能化的處理端到端的流程,智能化的進行故障定位和排障,才能支持運維、支撐效率。為此,中國電信提出充分利用AI的技術來進行智能業務的保障,確保用戶的體驗。據陳運清介紹,中國電信在移動基站節能和運維智能化等方面使用了人工智能。
在標準方面,中國電信結合研發實踐在國際國內標準組織全方位布局網絡人工智能領域,提升其在國際及行業的影響;和GSMA積極合作,發布技術網絡人工智能的觀點和指南,展示現網應用成效,引領產業發展;還積極參加了國內標準的定制。
陳運清強調,中國電信的愿景是在人工智能、網絡人工智能、智能自治化網絡等方面為產業界做出新貢獻,為此中國電信構建了5G產業創新聯盟。“未來,中國電信將以5G產業創新聯盟為中心,發揮智能化的云網能力優勢,廣泛引入生態合作伙伴;以開放實驗室為平臺,面向合作伙伴打造端到端的服務能力,通過聯合創新中心,與客戶聯合研發,合作共贏,打造五大生態賦能體系。”
責任編輯:tzh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71瀏覽量
88875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996瀏覽量
269294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66瀏覽量
5645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