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各大科技公司迎來***。根據Layoffs.fyi的數據,自3月11日,全球已有450多家科技公司受疫情影響,共有58000多名員工被裁。前五名的美國公司是Uber(6700名)、Groupon(2800名)、Airbnb(1900名)、Toast(1300名)、Yelp(1000名)。
看到身邊同事一個一個地被裁,我們不得不問這樣一個額問題:“哪些人會被裁?裁員的標準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個別high performer(優秀員工)也會被裁?”
事實是,大部分的公司并不會將裁員的決策過程公開。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永遠無從知曉。員工們得到的唯一消息就是,你組里的某某被裁了,在他們的Slack被關閉之前,跟他們道個別吧。僅此而已。
這種看上去毫無人情味的做法背后的原因很復雜。理想狀況下,裁員的決定往往只有公司最高層才事先知情,比如SVP、VP級別的管理人員。他們之下的總監、經理們,可能也完全不知情。這樣其實是為了保護公司其他的員工,消息過早泄露不但影響員工效率,公司的對外業務也會受影響。
那么問題是,VP級別的人對下屬需要有多了解,才能做出誰去誰留這樣的重要決定?
裁員標準是什么?
VP們首先會參考的數據是所有員工的績效評估結果。比如,谷歌的評級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Superb(S)/ 需要改進
Strongly Exceeds Expectations(SEE)/ 大幅超出預期
Exceeds Expectations(EE)/ 超出預期
Consistently Meets Expectations(CME)/ 一貫達到預期
Needs Improvement(NI)/ 需要改進
其中,大部分員工會拿到EE或CME,少數拿到SEE,個別人拿到S和NI(我之后會專門寫一篇文章講解不同評級之間的區別。)
谷歌的評級比較“頭重腳輕”。也有一些公司取消了S級別,而將CME擴充為MME(mostly meets expectations)和ME(meets expeectations)兩個級別,評級系統變得“頭輕腳重”。
NI會被裁,毋庸置疑。NI之后,容易被裁的就是CME(或MME和部分ME)級別的員工。VP們很多時候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按照指標裁員。如果公司的董事會和CFO認為公司必須至少裁員10%,VP們就只能照做。先把最沒有爭議的、應該被裁的員工放在名單里(比如績效是NI的員工),然后再用排除法,最終湊出10%。
因此,我們在注意保證自己的績效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成為被“湊數”中的一員。CME有時并不意味著你的表現不夠出色,很多其他因素也會降低你的評級。比如,剛剛加入公司的員工容易拿到CME,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兩個角度理解自己的評級。
你的組是否屬于公司的核心部門?非核心部門的組在calibration(績效校準)的過程中往往不占優勢。校準的過程其實就是各個部門之間撕B的過程,僧多粥少,僅有的幾個SEE、S名額應該給誰,最后還是要看部門對公司整體的貢獻。那些對公司的績效沒有明顯貢獻的組就只能幫人墊背了。
公司沒了你的項目,還能否正常運轉?即使是核心部門,也不是所有的項目都重要。(所以,不合理的項目不要輕易接。)
眼下重要的項目不一定意味著在未來同樣重要。一些項目反而和公司的長期目標相悖。公司如果明年計劃砍掉一個重要業務,那就只能通過裁員重組做到。
你的職務的可替代性有多強?一些剛剛走入職場的工程師,雖然能力很強,但是畢竟更容易被替代,這也是為什么公司高層被裁的比例相對小很多。
如果你的評級不錯,業務也很重要,但還是被裁,那就很可能是公司內部政治原因了。很多時候,政治因素根本無法掌控。比如兩個部門的總監不合,導致其中一個部門的員工損失慘重。不過,政治斗爭嚴重的公司離開也罷。
裁員后,幸存者該如何做?
幸存下來的員工在***過去后往往會有兩種心態。一種是,對公司完全失去信心,開始面試找下家。另一種完全相反,他們會繼續留在公司,因為很多公司裁員之后,公司內部機會反而更多,公司的業績也會轉危為安。
如果你是前者,注意不要將自己跳槽的意愿透露給公司其他人,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有第二輪裁員。如果你已經預感到自己要被裁掉,盡早開始刷題,以防萬一。其實,在疫情期間找工作并非壞事。現在仍在招人的公司往往更可靠,招聘的崗位也往往比較重要。
如果你是后者,除了關注公司內部新的機遇,抓住新的項目,也可以幫助老板查缺補空,把被裁的同事的業務接過來,或是重新評定,讓老板看到你的主動性。公司人手變少的情況下,人均工作量往往變大,這時也是你證明自己價值的好時機。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71瀏覽量
105475
原文標題:硅則分享:裁員浪潮之下,誰更容易被裁?
文章出處:【微信號:zidongjiashishuo,微信公眾號:自動駕駛說】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