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領域,我們的技術水平長期以來并不占優勢,并且高度依賴進口。但如今,在人工智能應用上,經歷了的“大練兵”后,智能影像診斷、遠程醫療等,讓中國積累了更多自己獨有的經驗。
未來,醫療器械+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某種彎道超車的可能性?而上海在邁向科創中心的過程中,又能在這個潛力無限的創新領域抓住哪些機會?
近幾個月,吳東博士不斷收到來自寧波、深圳等城市的邀約,希望她能帶著新組建的醫療器械團隊,入駐當地。但吳東暫時還在考慮中,上海的研發人才和技術積累,相對更有優勢。
對上海的好感,緣起于2011年。那時,中國醫療器械水平發展嚴重不足,全球500強巨頭企業不愿意錯過龐大的中國市場,紛紛計劃著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吳東曾任3M、柯惠的高管,2011年起供職于美敦力,她為公司的研發中心選址,當時有4座候選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而她最終選擇了上海。
10年過去了,但是吳東發現,國內的醫療器械公司,依然與國際上有很大差距。
以呼吸機為例。呼吸機的外殼設計和汽車外殼有相似性。用來控制呼吸動作的系統,也類似于汽車的控制系統。再者是電子系統、合成系統。把這些技術一一分解就會發現,醫療器械和汽車有極大相似性,所以這兩個行業的技術人員時?;ハ嗔鲃印at療器械行業中,50%以上的人才不是出自醫療專業,而是出自汽車等設備行業。
10年中,我國的醫療器械行業,也經歷了與汽車業類似的發展過程:早期沒有自主研發的動力,因為不需要研發,復制國外產品也能活得很好。中國市場足夠大,只要產品便宜、質量不差,企業就能分到一杯羹。
然而,擁有復制能力,卻未必掌握了核心技術。比如對呼吸機來說,核心是控制系統。它可以在病人不能呼吸時幫助呼吸;但是當病人自己有一些呼吸能力后,又會慢慢減少出氣量,讓病人的自主呼吸漸漸恢復。如果一臺呼吸機,只知道不斷給病人加氣,那后果不堪設想。
“這個控制系統設計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需要大量臨床測試和調整?!眳菛|解釋,此類技術改進,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是國際大企業的“功底”。醫療器械面對的是生命,沒有足夠的臨床驗證,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能輕易改動。她說,最怕的是復制國外的設備,卻不理解為什么這樣設計,復制時又想當然進行自作聰明的改動,那樣更加危險,“還不如完全不動腦筋復制下來”。
在美敦力擔任全球副總裁期間,吳東還兼任康輝集團總經理??递x是國內知名的骨科企業,“但研發動力依然不足,還是以復制國外產品居多。”吳東說。
醫療器械產品差異極大,既包括止血海綿,也包括醫用磁共振成像等大型設備?;A領域涉及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精密機械、光學、自動控制、流體力學等。因此,醫療器械的發展受基礎工業水平影響。美國、歐洲、日本由于發達的工業基礎,長期處于世界領先位置。
多年來,我國高端市場幾乎被跨國公司占據,國內企業主要生產中低端、具有價格優勢的產品,如中小型器械及耗材,僅有部分產品如監護儀、麻醉機、血液細胞分析儀、彩超和生化分析儀等具備出口實力。我們想要追上,非短時間可以達成。
但是此次,給了這個備受關注的領域一針“強心劑”。尤其是遠程問診、人工智能、無接觸自動化系統等,在中大放光彩。醫療器械+新科技,在中國似乎迎來了一個風口。
喬昕從事醫學影像行業已有30多年。第一次聽說數字醫療,還是10年前的事。
當時,幾大跨國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數字醫療的潛力,比如一臺CT機,在普通人眼里只是一個大硬件,但它的后臺,其實有40種以上的操作軟件,每一個軟件都意味著一項技術。CT機的購買成本中,軟件占了一半。如果軟件可以放在云端,供更多人免費下載使用,那么采購成本將會大為縮減。這就是“數字醫療”的發展潛力。
10年中,也有不少客戶“吐槽”說,機器本身質量不錯,就是軟件操作起來非常麻煩,一點兒都不人性化。這些醫療軟件需要受過訓練的專業醫生才能操作。但其實,軟件如果設計得更人性化、更便利些,對操作者的要求就會降低,再結合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等技術,最終走向遠程診斷、無人操作、人工智能的開發方向,似乎水到渠成。
-
傳感器技術
+關注
關注
51文章
345瀏覽量
98027 -
醫療器械
+關注
關注
19文章
827瀏覽量
51489 -
核心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625瀏覽量
196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