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給全世界帶來挑戰,智能產業為發展帶來機遇。23日在天津啟幕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踏“云”而來,中外科技“大咖”支招獻策,聚焦后疫情時代對智能科技的再認識。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圖靈獎獲得者羅杰·瑞迪以“后疫情時代的人工智能2.0”為題進行視頻演講,他邀請大家共同審視新冠疫情的影響及可行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如果能發明非侵入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專門用于識別未感染病毒的人,這些人就可以正常工作,部分替代封鎖隔離。”
羅杰·瑞迪認為,如今的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中嵌入足夠多的傳感器,不僅能提供與感染者接觸的時間和位置信息,還能提供生物特征信息;但預測人們是否受到感染時存在兩個問題:如何確保每個人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以及如何保護隱私。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說,由于疫情原因,今年世界智能大會首次采用“云”辦會方式舉行,這是一種智能加持的創新體驗。短期來看,疫情造成全球經濟疲軟,如何提振內需、擴大消費,穩經濟、保民生,成為今年發展的核心議題。長期來看,疫情加速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重新洗牌,倒逼中國必須加快轉變增長方式。
楊元慶認為,應當通過大力發展智慧經濟來促進消費增長,推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在后疫情時代增強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正如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新冠病毒,我覺得中國可以在協調全球良性合作、向更加智能化的未來邁進方面發揮獨特作用。”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終身教授泰格馬克說,“因為中國不僅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能提供有效解決方案,還擁有獨特的智慧和5000年的悠久文明。比起西方,中國更有對所需資源進行長期規劃的傳統。”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指出,過去幾年,智能技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從人工智能、數據智能到機器智能,各種形式的智能技術都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今天已經到了一個智能技術無所不在的時代。”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費爾普斯則指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出現了設備對其使用者造成嚴重且無法彌補的傷害的情況。那么,是否可以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護人們在最大合理范圍內免受此類傷害?這一問題值得思考。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78瀏覽量
238882 -
智能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69瀏覽量
881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