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芯片行業發展最近一直是行業熱點 , 華為海思設計的芯片被美國卡脖子, 臺積電因為接受美國商務部的規定,無法為海思代工,美國設防的理由就是中國在5G技術上保持了領先,現在制裁已經擴大到了Tiktok這樣的社交軟件。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廠商的限制是否會嚴重讓行業處于艱難之中? 在第三代半導體的發展進程中, 中國廠商的機會在哪里?中芯國際創始人兼CEO、上海新昇總經理,現芯恩(青島)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汝京,在中信建投證券和金沙江資本舉辦的線上直播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如果中國在5G技術上保持領先,將來在通訊、人工智能、云端服務等等,中國都會大大超前,因為中國在高科技應用領域是很強的。”
“美國如果公平競爭贏不了,它就會采取行政的方式,1980年代對日本做了一次,2018年開始,又開始對5G進行制約,但是這次它的對手不再是日本。美國對中國制約的能力沒有那么強,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第三代半導體有一個特點,它不是摩爾定律,是后摩爾定律,它的線寬都不是很小的,設備也不是特別的貴,但是它的材料不容易做,設計上要有優勢。”
“第三代半導體,IDM開始現在是主流,但是Foundry照樣有機會,但是需要設計公司找到一個可以長期合作的Foundry。”
“有的地方我們中國是很強的,比如說封裝、測試這一塊很強。至于設備上面,光科技什么,我們是差距很大的。如果我們專門看三代半導體的材料、生產制造、設計等等。我們在材料上面的差距,我個人覺得不是很大了。”
“要考慮短時間之內人才基礎,這是我們一個弱點,基礎可能做了,但是基礎跟應用之間有一個gap,怎么去把它縮短?歐美公司做得比較好一點,我們就借用他們的長處來學習。”
“個人覺得第三階段,如果只是有了材料,有了外延片,來做這個器件,如果我們用一個6寸來做,投資就看你要做多大,大概最少20億多,到了六七十億規模都可以賺錢的。這是做第三段。如果第二段要做Epi(外延片)投資也不大,相對應的Epi廠投資,大概只要不到10億就起來了。”
這些觀點是原中芯國際創始人兼CEO、上海新昇總經理,現芯恩(青島)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汝京,今天在中信建投證券和金沙江資本舉辦的線上直播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美國對中國的制約能力有限
問:從2018年中興,包括2019年華為被美國納入實體名單以來,半導體產業最熱的兩個概念就是國產替代和彎道超車。兩年來,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著美國的各個層面的封鎖,請問你如何看待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所謂國產替代和彎道超車?
張汝京:我常常不太了解為什么要彎道超車,直道就不能超車嗎?其實隨時都可以超車,彎道超車不是捷徑,反而是耗時費力的方法,這是我的看法。
目前,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有很多限制,但這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早在2000年之前,就已經出現所謂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于1994年解散),也是一個國際間的技術封鎖。最近出現的就是《瓦森納協定》,都是對某一些國家實行高科技技術、材料和設備等的禁運。
2000年,我們回到大陸建Foundry廠的時候,這些限制都還存在,但小布什政府對于中國還是比較支持的,他任期內逐漸開放了一些限制。
我們當時在中芯國際從0.18微米級別的技術、設備和產品要引入中國大陸,都要去申請許可。0.18微米、0.13微米我們都去美國申請了,而且得到美國政府4個部門的會簽,包括美國國務院、商務部、國防部和能源部。能源部比較特殊,它是怕我們做原子彈之類的武器,但我們不做,所以能源部通常都會很快的去通過。所以這個限制是一直存在的,但是2000年以后逐漸的減少了,我們就從0.18微米一直到90納米、65納米,45納米都能申請獲批。而且45納米的技術還是從IBM轉讓來的,這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此后,我們又申請到了32納米——這個制程可以延伸到28納米。之后我本人就離開了中芯國際,后面可能就沒有繼續申請28納米以下的技術,但也可能不需要了。
總之,對于設備的限制等等,各個美國總統會定出不同的策略,特朗普對中國定的策略是最嚴苛的。
早期美國商務部是很支持我們的,國防部會有很多意見,但是經過4個部委討論通過以后也都通過了。
但這次最大的阻力卻來自美國商務部,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在5G技術上落后了,所以它就希望中國在5G領域的發展腳步放慢,這種限制也有過先例。
第三代半導體發展趨勢:IDM是主流
問:怎么看待第三代半導體,它會以什么樣的規律去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的發展模式會是以IDM為主,還是說也是Design House(第三方設計)加Foundry(代工)這種模式占主導。
張汝京:半導體這個行業要長期投入,從業人員也要耐得住寂寞,經驗是逐漸累積起來的,和網絡電商這些不一樣。
那些東西可以很短的時間有一個好的想法,就可以一下起來,投資人也愿意把錢投到那邊去。
但是第三代半導體有一個特點,它不是摩爾定律,是后摩爾定律,它的線寬都不是很小的,設備也不是特別的貴,但是它的材料不容易做,設計上要有優勢。
它投資也不是很大。所以如果出現了,第一,有沒有市場?有;有沒有人愿意投?可能有些人愿意,因為不是很大的投資,回報率看起來也都不錯;政府支持嗎?政府支持;有沒有好的團隊?這個是一個大問題;人才夠嗎?這是一個問題,真正有經驗的人在我們國內是不夠的。
第三代半導體,就拿碳化硅來講,好的產品市場非常大,因為新能源車里面要用很多。舉個例子,特斯拉的Model 3就用到了碳化硅,silicon carbon(碳化硅)的功率器模組。
這些模組是誰做的呢?
是意法半導體,最近它也開始向英飛凌買一些,它基本上是這兩家提供的,而這兩家基本上都是IDM公司,它做得很好。
看起來第三代半導體里面大的這些都是IDM公司,因為它從頭到尾產業鏈是一家負責,做出來可能效率會比較高。
但是也有Foundry,有的人在日本,有人做Epi(外延片)做得不錯,在我們中國最早的單晶的襯底片不一定自己做的,但是上面外延片自己做。
做了以后,有一些設計公司設計好了以后,在不同的Foundry里去留片,這種碳化硅的Foundry,日本有,臺灣地區有,韓國也有,所以也有這種分工合作的情景。
我們中國大陸也有人想這樣做,所以我個人覺得第三代半導體,IDM開始現在是主流,但是Foundry照樣有機會,但是需要設計公司找到一個可以長期合作的Foundry。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如果資本市場愿意投入,這個所需的資本跟做先進的邏輯平臺差太多倍了。投資并不是很多就可以做,重點是人才。
這些人才,我們國內現在不太夠的,但美國有,有些人還是愿意來大陸來做,日本有一些不一定方便來。
韓國有、臺灣地區有,我們中國大陸自己也有些研究機構做得不錯,如果這些人愿意進到產業界來,這也是很好。
我個人覺得韓國三星就做得不錯。剛剛有幾位朋友提到三星為什么做得好呢?
他就是一個IDM,它財力雄厚,而且它眼光很遠的。雖然國內的市場不大,但是它曉得它一定要掌握技術,所以很早以來中國三星不但是開發材料,做設備,把各式各樣的產業從頭做到尾。
如果有一天它受到制約,這個不給它,那個不給它,基本上除了光科技以外,它都可以活命的。
基本上第一到第三代的半導體產品,它都能夠生產,而且具有很大的競爭力。
在臺灣是有一家有能力做到三星的,這一家它在技術上非常領先,但是除了技術以外,基本上對材料、設備不太去發展。
因為它們覺得不會被海外的市場卡脖子,所以它覺得沒有必要做這個事情。再加上它們的領導喜歡focus在他專業上面,其它他不去碰,所以有很好的機會,但是沒有發展出產業鏈。
我們中國大陸就不一樣,可能會被卡脖子的,所以一定要自己把這些技術開發出來。
我再強調一下,第三代半導體投資并不是很大,重點是人才,IDM我個人覺得是不錯,用分工Foundry合作的方式也可行。
希望投資界的人多注意關懷,給予適當的支持。我再強調一下,投資的錢比做一個先進的邏輯平臺要少太多。
本文轉載自阿皮亞微信號,文章部分內容進行了轉載,版權歸屬原作者,本文作為閱讀分享。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31瀏覽量
423196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334 -
IDM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0瀏覽量
18893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8瀏覽量
5639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