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境一:僅三成用戶使用智能電視功能
年輕的電視受眾逐步轉向電腦、平板或手機等豐富多彩的智能終端和視頻網站,在互聯網盛行的今天,很多家庭甚至不購買電視直接擁有電腦就可滿足需求,而老一輩的受眾對電視機仍然有強烈依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當電視逐漸智能化,智能電視將實現網絡搜索、視頻點播、數字音樂、網絡新聞、視頻通話等各種應用服務時,根據跟蹤監測顯示:只有不到三成的用戶真正使用智能電視的功能,絕大部分用戶買回去還是看傳統的電視節目,尤其是不具備智能知識的老年人。這一來是因為用戶的習慣需要培養,就像以前大家都用諾基亞的直板機、都用黑白屏彩屏的手機,但等到市面都是智能機的今天,很多男女老少不也人手一部智能機嗎;二來是要讓電視重新成為家庭娛樂的中心,讓它成為老少咸宜大家都懂得使用的產品。三星彩電營銷部長李明旭曾表示,所謂真正的智能電視,應該具備能從網絡、AV設備、PC等多種渠道獲得節目內容,通過簡單易用的整合式操作界面,簡易操作將消費者最需要的內容在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現。因此,智能化的同時需靠考慮是否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二)困境二:智能電視無標準定位,影響售后
智能電視近年發展迅猛,幾乎每個品牌的電視都有相應的智能型號。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3年1月,智能電視的滲透率為37%;到2013年第四季度,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已達50%以上;2014年,我國智能電視市場總量將達到3128萬臺,滲透率超過69%。但令人尷尬的現狀是:智能電視仍無準確定位。參與其中的生產者,究竟是軟件公司,還是硬件生產商?是應該以白電行業標準對其進行規范,還是重新定制一套與之匹配的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更為嚴峻的是,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的生產者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行業標準的缺失造成消費者維權難的狀況時有發生。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介紹,目前智能電視的技術硬件已經完全成熟,而內容軟件卻問題頻出。主要表現在:智能電視易感染病毒和木馬,APP應用下載也很困難,APP下載后不能安裝使用,使用過程中出現卡頓、死機現象,用戶智能交互體驗不流暢等。遺憾的是,智能電視的軟件系統安全問題并未納入電視的“三包”。據了解,軟件系統是智能電視的“大腦”,但這個“大腦”至今服務水平的步伐卻沒跟上,致使智能電視的“智能”出現售后服務盲區。
據江蘇省家電行業協會統計,去年四季度,該省家電投訴熱線和微信平臺共接到3438起家電類投訴,排第一位的是液晶電視,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關于智能電視的投訴。在網上搜索發現,“智能電視死機現象”詞條高達485000個,“智能電視應用交互問題”詞條達6690000個,不難發現的是,智能電視的投訴大多集中在軟件領域。顯然,消費者在購買智能電視時,往往只關注電視的相關功能,對軟件的售后維護問題很少關心,賣家也著重從功能、硬件售后維護保修等方面介紹產品。而目前各品牌智能電視的售后維修標準各異,智能電視硬件維修均按照國家“三包”規定進行維修,而在軟件服務上,尚無明確規定。
(三)困境三:智能電視無法進行產品升級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河南消費者楊先生投訴某品牌智能電視剛使用兩年就無法升級,廠家宣傳的網絡點播功能成為擺設。這一報道,無疑將智能電視升級快的用戶新痛點暴露出來。當前電視企業在系統和軟件研發上可謂火力全開,推動智能電視更新換代速度日益加快。這就意味著,消費者購買的最新產品很可能在半年后就落伍了。而智能電視技術更新周期縮短、產品更新換代快也讓用戶必須承擔高額成本更換整機,才能享受到最新的應用體驗和服務。
毫無疑問,消費者最迫切需要的是一臺可以用很多年而且功能不會落伍的電視。企業提供更新服務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智能電視產品升級換代速度的行業狀況真實存在,讓用戶為行業弊端埋單的狀況也亟待變革。在互聯網時代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正在快速進行網絡化戰略轉型的智能電視產商能否為用戶帶來真正不會過時的產品,結束這種行業亂象,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四)出路思考:面對智能電視行業的種種困惑,出路在何方?
出路之一:精簡的“未來電視”
智能電視發展到今天,多先進的技術多智能化的系統都具備,甚至有時候讓人感到“智能電視、電腦,傻傻分不清楚”,電腦能做的事情智能電視幾乎都普及到了,想要什么服務下載對應的APP就可以了,等到智能電視系統發展到可以玩網游,配置可以滿足玩家的需求,那么智能電視就是一部超大屏幕的電腦,那電視自身的屬性就不存在了。
而智能電視另外一個發展道路應該是傳統電視的進化型,在此稱為“未來電視”,繼續沿著電視發展的道路前行,將互聯網、數字有效結合到電視中來。但現在的智能電視與傳統電視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絕非“節目為王”而是“應用為王”和操作系統的復雜化。套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看電視其實是一個娛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動什么腦筋,打開電視,看看什么節目在播放,好看就看,不好看就換頻道。”這才是電視的屬性,也是有別于電腦的性質之一。
“未來電視”應該是在電視的傳統屬性基礎上進行智能化、數字化,而不是單純地將電腦上的操作程序移植到電視遙控器上。
出路之二:盈利模式轉變,從“硬件”到“硬件+內容+服務”
不可否認,在當前互聯網電視沖擊的行業形勢下,智能電視的整體趨勢是“硬件+內容+服務”的綜合競爭,其中“內容為主”比“硬件主導”更加明顯,用戶的售后服務也增加了系統配置維護、軟件升級調試、使用演示指導等多樣化的需求。妥善處理軟件升級維修是智能電視發展的根本,企業要想獲得消費者更高的認可度,就必須配備專業化的人員上門演示指導、在線專業答疑等服務,改變原來一次性銷售的盈利模式。通過銷售電視機,同時提供內容和服務,形成電視終端的市場溢價,并產生持續服務的盈利能力,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二次購買家電產品的消費者更加關注產品的性能、品質。
在整個產業創新、升級的同時,也面臨著法律空白、規則漏洞、競爭無序以及行業標準等多方面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智能電視的生產有三種模式:一是傳統電視廠商,自己生產硬件,然后再和互聯網公司合作,得到軟件上的支持;其次是一些互聯網企業,為了搶占智能電視的市場,采取代工的方式,請一些電視廠商生產硬件,再將自己的軟件內容植入;還有一些是電視生產和內容提供集于一身的智能電視生產廠商。前兩種方式容易使軟件和硬件相互分離,這種脫節容易使得質量無法保證,追究責任起來無標準責權。
雖然智能電視在產品體驗和售后服務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短板,但是日前工信部《關于加快我國彩電行業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無疑為中國彩電業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如此一來,有了明確的行業標準,就足以規范智能電視參與者的競爭,行業亂局就有望改變。
縱觀現在的智能電視產業,不難發現電視機的尺寸越來越大,外形越來越好看,顯示效果越來越好,但價格卻越來越便宜了。在本就薄利多銷的電視市場,價格戰無疑雪上加霜,在短期內似乎有效果,但無法長期堅持,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擺脫硬件,依靠服務、應用等軟件賺錢,轉變盈利模式迫在眉睫。
責任編輯:tzh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49瀏覽量
103246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57瀏覽量
88739 -
彩電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8403 -
智能電視
+關注
關注
9文章
1388瀏覽量
9561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