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亞馬遜推出智能購物車“Dash Carts”,讓無人零售再一次成為了大眾討論的焦點。
最好的時代
Dash Carts采用“條碼掃描+重力感應”的識別方式,有人認為這宣告了Amazon Go代表的機器視覺路線的失敗。其實不然,畢竟Amazon Go越開越多。今年年初的首家Amazon Go Grocery門店總面積約合966平方米,能夠容納近5000種商品,差不多是Amazon Go的10倍,這足以證明技術的飛躍和商業化的成熟。Dash Carts更像是技術成熟后的商業考量,用不同產品形態來適配各種場景下的差異化需求。
其實全球首家純視覺無人店并不是Amazon Go,而是AI零售技術提供商視達SandStar與海航酷鋪在2017年共同打造的。當年國內刮起了一陣無人零售狂潮,追逐風口的創業公司像雨后春筍版涌現。所有人都鉚足了勁往前沖,以博取更多融資籌碼和品牌曝光。熱錢涌入,使得競爭如同烈火烹油般激烈。然而,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表象下,多的是劣幣驅逐良幣和揠苗助長的故事。如此浮躁的大環境下,企業很難靜下心來打磨技術和產品。
如今,投機者隨風口一同散去,賽道上只剩下幾個真正關注技術和商業價值的獨行者,他們堅信AI對傳統零售業的巨大賦能。日前剛剛獲得新一輪融資的視達SandStar就是其中之一。對這些人來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不少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不過對于無人零售來說,這也帶來了需求和機遇。為了阻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各國正在不遺余力地減少人際社交接觸,無形中催生了對于無人零售、無接觸式購物的龐大需求。
以智能貨柜為例,從存量市場來看,目前國內自動售貨機保有量大約在50萬臺,未來完全可以被用戶體驗更好的智能貨柜所取代。增量市場則更加值得期待,預計市場規模在400億元以上。
根據智研咨詢整理的數據,與智能售貨機發達的日本、美國相比,我國智能售貨機在市場普及率、使用率和功能服務上還遠遠不足。日本每25人就擁有一臺自助售貨機,人均年消費金額2270元。美國每48人擁有一臺,消費額為910元,而中國7277人才擁有一臺機子且平均人均消費僅為5元,仍然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
疫情下的短期需求為無人零售方案商創造了更多實戰演練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用戶習慣。這對于無人零售技術的長遠發展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大幅提前了無人零售市場爆發期的到來。以上種種,我們有理由相信,無人零售正在迎來它最好的時代。
無人零售之“道”
視達SandStar成立于2016年底,是國內最早的一批無人零售技術方案商。成立時曾用名YI Tunnel,致力做技術和商業的連接。近日,視達SandStar宣布獲得數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泰國電信業領軍企業、泰國正大集團子公司True Corporation旗下的數字化分支True Digital Group(以下簡稱TDG)。此前,公司也曾獲得來自BV百度風投、昆仲資本、峰尚資本、國鵬資本、墨白資本的投資。
三年大浪淘沙,視達SandStar能一直走到現在,成長為國內無人零售賽道上的領軍者,跟它對于無人零售本質的深刻理解息息相關。
在創始人吳一黎看來,無人零售重點不是無人,而是它有沒有通過技術手段幫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無人”只是零售終端數字化升級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現。
無人零售興起之初,曾有過一段技術路線之爭:RFID、重力感應、靜態識別、動態識別,誰才是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其實只要認清無人零售的本質,答案就顯而易見了:RFID、重力感應和靜態識別雖然在特定條件下也能完成無人化結算,但數據采集的顆粒度遠不如動態識別,成本上也沒有優勢。從數據驅動和降本增效的角度來看,動態識別自然是更好的選擇。而視達SandStar一開始的方向就是對的。
順著這個思路延展,無人零售技術的本質又是什么?是通過人臉識別和商品識別算法,將人貨場中的“人”和“貨”在線化和數字化,從而進行更好的匹配。立足這個價值點,無人零售技術的應用其實非常廣泛,并不拘泥于智能貨柜和無人便利店。將來無論是在消費者畫像分析、貨架陳列優化、智能提醒補貨,還是選品定價策略的制定上都大有可為。
目前,這些應用已經嶄露頭角。以視達SandStar旗下的AI智能貨柜為例,客戶反饋的數據證明,智能提醒補貨可幫助降低40%的補貨成本。同時,智能貨柜的分析功能,可幫助優化選品、定價、及陳列等一系列經營策略,從而幫助供應商提升30%的銷售業績。
正因為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近年來零售商們不斷加大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埃森哲分析,全球范圍內零售商們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支出,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50億美元。而到2035年,依托人工智能技術,零售和批發的盈利能力將提升60%。
國內市場方面,艾瑞咨詢的一份報告指出,2019年國內AI+零售市場規模達到6.5億元。未來隨著需求方數字化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算法準確度及穩定性提升、落地效果打磨、方案成本優化等,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6.7億元,2018-2022年CAGR達到44.6%。而零售企業在AI技術上的投入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42.6億元,無人零售技術方案商們將有機會分走很大一杯羹。
視達SandStar之“術”
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也是崎嶇的。由于國內特殊的創業和資本環境,催生出了大量玩家,但真正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客戶的認知建立和消費者習慣養成也需要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下,視達SandStar開創出了一條獨特的技術出海之路。
創始人吳一黎認為,海外便利店市場——尤其是北美和東南亞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對于通過技術賦能提升經營效率有著更加強烈的需求。客戶付費意愿和能力都更強,較為寬松的市場環境非常利于公司成長。
因此,2017年國內市場還非常火爆時,吳一黎就定下了技術出海的戰略。并在2018年初遠渡重洋參加在美國舉辦的NRF大會,全面吹響了進軍海外市場的號角。如今,視達SandStar的技術已經已經在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并服務了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中不乏可口可樂、聯合利華這樣大眾耳熟能詳的國際巨頭。
在海外市場取得佳績后,視達SandStar也越來越受到國內零售企業的認可,相繼和萬達、超市發、中石化等多個知名企業達成了合作。
視達SandStar的成長路徑,無疑為國內同行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不過要將其付諸實踐并取得成績卻并非易事。無人零售相關技術落地海外最大的痛點就在于,實施難度大,交付成本高。
眾所周知,零售是一個極度分散的場景——門店分散、行業分散、地域分散。不同行業和門店的環境千差萬別,必須有專業團隊進行定制化的實施。即便是同一個品牌的門店,也往往分散在各個城市和地區。光覆蓋一個國家的市場就已經是不小的挑戰了,更何況要在全世界多點開花。
為了做好實施和交付,2019年完成近億元的B輪融資后,視達SandStar開始加大力度建設海外支持體系,一邊自建團隊,一邊和當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共建生態。目前,視達SandStar已先后在北京、美國設立了分公司,其中美國分公司還請來了無人零售圈資深行業專家Mike Kiser出任總經理。
在加入視達SandStar之前,Mike Kiser有32年的零售銷售運營經驗。他曾任美國最大的自販機運營商Canteen的CEO,還曾是世界500強企業Compass Group的CMO及董事會成員。除此之外,Mike Kiser還曾經是NAMA(北美自助行業協會)的董事會成員。
視達SandStar能夠在海外市場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得益于其國際化的團隊基因。核心成員很多都有海外留學經歷或世界500強外企的工作經驗。
新的征程
正是出色的成績和團隊,給資本和市場賦予了足夠的信心。
視達SandStar最新一輪的投資方TDG,是泰國正大集團旗下True Corporation(泰國電信和數字服務供應商)的下屬子公司,是東南亞地區實力最雄厚的B端集成數字化服務供應商之一,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領域有雄厚的實力和廣泛的資源積累。
據介紹,在達成本次戰略合作之前,視達已與TDG所屬的正大集團合作超過2年時間。在2年合作期間,視達不斷打磨自身市場領先的無人零售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產品、積累得越來越多的客戶資源,展示了作為科技公司孜孜以求、不斷創新的特質。
本次與正大集團和TDG建立的戰略合作關系,也將為視達在AI+零售領域內提供豐富的市場支持,進一步奠定視達在全球AI+零售行業的領軍地位。
可以預見,隨著新一輪融資到位,擁有充足彈藥的視達SandStar,將充分利用當前的特殊機遇,加速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布局。
無人零售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而視達SandStar也將迎來它最好的時代。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34瀏覽量
268893 -
亞馬遜
+關注
關注
8文章
2650瀏覽量
83322 -
無人零售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瀏覽量
61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