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綜合報道(文/程文智)要說科技產業今年什么最熱門,非“5G”莫屬,截至到7月底,全球已經有126個國家,將近400家運營商在開展5G部署的研究,而我國目前走在世界前列,截至到今年6月份,我國的5G入網用戶已經上億,5G終端連接數超過了6600萬。從5G的產業鏈來看,它的應用、運營商、終端、上游的模組、器件,芯片,以及更加上游的設備材料來看,它涉及的產業鏈非常長。
本文主要談一談5G射頻前端的發展狀況和趨勢,以及國內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和貢獻。射頻前端模塊(RF Front End)主要包括濾波器、功率放大器(PA)、低噪聲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射頻開關、天線調諧器、雙工器,以及接收機/發射機等幾部分。
其中在射頻濾波器方面,國內企業最近有不少動作,比如開元通信近期推出了其最新的射頻發射模組(FEMiD)芯片品牌“鴻雁”系列產品;天津諾思獲得經緯輝開1.27億元投資后,終于在近期解決了南昌3億元的借款問題,其BAW濾波器產線進入量產倒計時,預計十月份可以達到全面投產狀態。
全球射頻前端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
根據Resnant的預測,2020年全球射頻前端市場將超過1500億元,其中濾波器市場超過1000億元。進入5G時代,手機終端新增了N77/N78/N79等高頻頻段,射頻濾波器用量大幅增加。
Qorvo曾在公開場合表示,4G手機濾波器用量約為40個,而5G手機將提高到70個,另外在3GHz以上的頻段,BAW濾波器是主流方案,隨著5G的持續滲透,BAW濾波器市場的產值占比持續提升。
根據公開數據,4G時代單部手機的射頻濾波器價值量在4-7美元之間,到5G時代,這個數字會變成10美元以上。在芯片封裝端,射頻前端模塊逐步從CSP封裝形式轉為WLP封裝形式。
圖1:手機中射頻前端結構圖。(圖片來源:Wind)
從濾波器方面來看,基站跟終端都略有不同。基站側主要是以金屬濾波器和陶瓷介質濾波器為主,在這個領域國內跟國外有一些企業都在布局。國內主要有大富科技和武漢凡谷等企業;國外有村田、TDK、京瓷、凱瑟琳(愛立信)、康普和CTS等企業。手機側,4G時代主要以聲表面波濾波器(SAW)和體聲波濾波器(BAW)為主;到5G時代,LTCC和IDP將會迎來發展契機。另外,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也會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由于技術和專利上的優勢,當前濾波器市場主要以國外的企業為主,其中,SAW濾波器主要供應商為村田、TDK、太陽誘電、Skyworks、RF360等幾家廠商,體聲波濾波器為Broadcom、Qorvo、太陽誘電和RF360等幾家主導;LTCC和IDP濾波器主要供應商為村田、太陽誘電和RF360等。手機端射頻濾波器國產化率僅為個位數。
在功率放大器方面,基站側在2G/3G時代基本全部使用LDMOS工藝,4G時代開始使用氮化鎵工藝,預計5G時代,氮化鎵工藝將成為主流。LDMOS產品市場份額主要被NXP、Ampleon、Wolfspeed等占據。超過70%的氮化鎵PA市場被住友電工、Wolfspeed和Qorvo占據。手機側PA在4G時代主要采用砷化鎵工藝,全球4G PA約90%市場份額被Skyworks、Qorvo、博通、高通和村田占據。5G時代,還是會延續砷化鎵工藝的發展。
在天線方面,4G基站就開始采用MIMO技術,不過當時最多采用8T8R,天線主要是無源天線。到5G時代,將會更多采用Massive MIMO技術,主要采用64T64R,并且向有源天線演進,天線與濾波器集成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將會更受歡迎。基站側天線全球市場超過40%的份額被中國企業占據。在手機上,介質更低的LCP天線可能會成為一種主流。
其他的射頻開關、LNA,以及天線調諧器的發展勢頭也很好。從工藝上來看,RF SOI工藝可能會取代砷化鎵工藝,逐漸成為射頻開關的主流工藝。LNA目前以SiGe工藝為主,但在毫米波波段,SOI有望成為主流。天線調諧器目前以SOI工藝為主,RF MEMS工藝的占比逐漸增加,因為RF MEMS工藝在品質因數、線性度和插入損耗等方面的性能更好。供應商方面,射頻開關的主要供應商有Skyworks、Qorvo、村田、博通和卓勝微等;LNA的主要供應商則包括博通、安森美、英飛凌、TI和NXP等;
射頻前端市場國產量與需求量相差甚遠
縱觀射頻前端的整個產業鏈,幾乎每個環節都被國外廠商占據著主要市場,比如射頻PA市場,Skyworks、Qorvo、博通和村田四家企業就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在濾波器市場,村田、博通、太陽誘電和Qorvo、Skyworks聯手拿走了95%的市場份額,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僅占個位數。
不過自去年以來,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和美國對大陸科技公司的技術管制,加速了國產器件的替代步伐,射頻前端產業也不例外,現在不少下游品牌廠商都在積極尋找能夠國產替代的射頻芯片廠商。國內射頻企業迎來了發展良機,而且隨著技術上不斷的積累和突破,國內有不少射頻前端企業開始嶄露頭角,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國內射頻開關企業卓勝微、射頻芯片代工企業三安光電、封測企業長電科技等。
比如在射頻濾波器方面,國外企業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了高頻段BAW濾波器市場,中低頻SAW濾波器技術進展緩慢,這也成為了國產替代的重點領域。
在國內的射頻前端領域中,深耕濾波器產業多年的企業有好達電子、中電26所、德清華瑩和中電55所等。企業方面卓勝微、信維通信和麥捷科技在SAW濾波器領域相對較快,其中麥捷科技與中電26所合作,信維通信與德清華瑩在合作開發新的產品。在體聲波濾波器領域,漢天下、開元通信和天津諾思等廠商進展迅速。
好達電子是濾波器出貨量領先的國內射頻廠商,其主要產品包括中頻SAW濾波器、聲表諧振器、雙工器和其他射頻濾波器產品。
諾思擁有300多項技術專利,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發BAW濾波器,技術實力最強的BAW濾波器廠商之一。它擁有自有濾波器Fab,在天津、南昌和綿陽三地建有生產線。該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Fab的BAW濾波器供應商。其高功率容量體聲波濾波器在基站領域有應用。據其官網信息,諾思天津工廠濾波器交付能力3億顆/年,南昌工廠的交付能力為12億顆/年。綿陽工廠規劃總投資額為128億元,屆時將具備110億顆FBAR濾波器產能。
開元通信采用的是Fablite經營模式,它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新興的、專注于射頻前端解決方案的本土芯片公司。公司總部成立于廈門市海滄區,目前在上海張江設有運營中心,并在深圳設有銷售及客戶支持中心。公司產品主要基于BAW、SAW、TC-SAW還有LTCC的濾波技術,覆蓋了分立濾波器、射頻模組還有WLP管芯等產品領域。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已申請了50多項發明專利,其中包括10余項PCT的國際專利。該公司在2019年就發布了BAW濾波器品牌“矽力豹”系列產品,隨后又推出了SAW濾波器品牌“蜂鳥”產品系列。今年8月又正式推出了射頻發射模組(FEMiD)芯片品牌“鴻雁”系列產品。
EM6375是“鴻雁”品牌的首款射頻發射模組芯片,同時也是國內首個量產的FEMiD射頻發射模組產品,采用了適用于模組的先進WLP封裝方式,集成了單頻性能富有競爭力的各頻段濾波器管芯,有效減小了射頻前端在手機板上的占用面積,占用面積僅為分立方案的1/4至1/3。相比于傳統分立濾波器 開關的方案,通過器件優化和集成優化,系統功耗也可以得到明顯降低。
圖2:EM6375內部開蓋圖。
具體性能參數方面,EM6375集成了高性能SOI射頻開關及多個頻段、不同工藝(BAW、SAW、LTCC)的雙工器和收發濾波器芯片。同步推出的首發產品,FEMiD 5G射頻模組濾波器芯片EM6375,將高線性多擲數mipi控制射頻開關,及多個基于BAW / SAW / LTCC技術的雙工器和收發濾波器集成至一顆發射模組芯片內部,能支持B1/3/5/7/8頻段發射和接收,B34/39/41頻段接收,GSM850/900/1800/1900發射通路,支持B1+B3, B3+B41 和B39+B41載波聚合,支持n41及EN-DC,同時還集成了7個AUX口,可以擴展至更多的頻段。
漢天下是國內率先全面掌握BAW濾波器量產技術的公司之一,擁有關于BAW濾波器、諧振器的多項核心技術。2019年推出了適配5G技術的一些濾波器產品,包括全頻段N41濾波器在內的多款產品。
在PA市場,4G之后,國內PA企業就已經開始慢慢的站穩了腳跟,有了4G這個基礎,現在正在向5G方面布局。從未來看,國內5G基站的建設會加速,需求會增長,這樣會極大拉動PA市場需求,包括氮化鎵的需求。同時5G基站的建設也會拉動5G終端的發展,而終端的發展也會進一步帶動5G砷化鎵市場的發展。
目前氮化鎵工藝的市場還未完全打開,國內企業也主要集中在砷化鎵工藝階段。但從未來來看,國內的發展趨勢可能跟國際差不多,一方面基站側氮化鎵工藝會逐步取代CMOS工藝,成為宏基站的主流。但在微基站方面硅基的CMOS方案和砷化鎵還是會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終端側,砷化鎵還是主流,不過,可重構的PA是5G PA一種潛在的技術路線。硅基的氮化鎵有望降低成本,成為手機PA的一種解決方案。
在毫米波段PA的技術發展方面,一方面基站側的毫米波頻段,硅和砷化鎵具有成本優勢,但是氮化鎵仍然是高功率PA的一個優選方案;手機側在毫米波的波段方面,PA仍存在多種可能的技術路線。
PA 市場主要由國外廠商主導,市場份額集中在Skyworks、Qorvo 和博通等國際廠商中。國內PA 廠商基本是Fabless 設計公司,主要有海思、卓勝微、昂瑞微、唯捷創芯、紫光展銳、慧智微、飛驤科技、銳石創新等,主要代工廠有三安光電、海特高新。
在天線方面,國內的基礎還是比較好,市場占有率比較高,5G天線發展會帶來量價同升的局面。5G技術的發展會推動小基站天線的應用,對于終端側的天線,5G也帶動模塊化的發展,逐步引入了一些新的材料和一些新的技術。同時毫米波段天線將會系統化和集成化,毫米波的5G天線相關廠商也正在加緊天線、濾波器以及材料的布局。從未來的趨勢看,基站側天線會從MIMO升級成Massive MIMO;終端側,一方面是高階的調制,載波聚合和MIMO三大技術提升5G天線帶寬與下載的速率,軟板天線已經成為目前的一個主流。在毫米波段方面,模塊化是一個趨勢,同時AIP的封裝也是未來的一個主流。
其他的射頻開關方面,一方面射頻開關和LNA天線調諧量會進一步提升,射頻開關領域,國內企業已經采用設計+代工的產業模式,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在射頻開關天線調諧方面主要采用RF SOI工藝,LNA方面主要采用CMOS硅+氮的工藝。從未來的趨勢看,一方面射頻開關未來會向雙刀、三刀等多載波聚合的開關演進。
射頻開關廠商主要包括Skyworks(33%)、Qorvo(20%)、村田(14%)、博通(10%)等。目前國內主要的射頻開關企業包括卓勝微、德清華瑩、紫光展銳、唯捷創芯、韋爾股份、迦美信芯等,國內射頻開關封測廠有嘉盛、日月新和通富微電。
總結
總的來說,我們在射頻前端產業還是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的,不過面臨的挑戰也不少,比如我們的射頻前端相關的企業大多是些初創企業,基本都是以單點突破為主,產品線方面還不完善,整體解決方案不足;高水平專業人才也比較匱乏,如果互相挖人的話,對企業的穩定性很不利等等。
我們如果想要在射頻前端產業中占據更大的市場,還是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夯實射頻器件產業的發展基礎;還需要加強人才的培養,注重人才的引進;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引導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避免盲目投資造成行業資源浪費。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射頻芯片
+關注
關注
976文章
414瀏覽量
79649 -
基帶芯片
+關注
關注
12文章
208瀏覽量
33529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66瀏覽量
5645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國產化RK3588邊緣計算網關!硬件國產+系統國產!
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力量。當前國際形勢緊張,國產化工控設備的替代工作尤為迫切,在此背景下,英康仕正式推出RK3588國產化邊緣計算網關,對推動智能化轉型、保障
國產化,更可控 智微工業JVC國產化系列嵌入式工控機
隨著國產化替代需求的持續增長,信息安全與自主可控已成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核心關注點,如何實現國產化替代,構建穩定、安全、可靠的工控解決方案,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智微工業憑借深厚的技術
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不斷增長 國產化持續推進
我國出臺大量政策支持半導體領域創新和產業化,半導體材料國產化率有望持續提升。 2)多家企業積極布局先進封裝材料。 目前多款先進封裝材料被國外
華為純血鴻蒙系統蓄勢待發,Mate60、Pura70有望成為首批體驗者
在科技界風起云涌的當下,華為又一次站在了技術革新的前沿。6月18日,國內媒體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華為純血鴻蒙系統已經完成最后的準備,蓄勢待發。據知情人士透露,備受期待的Mate60和Pura70兩款旗艦手機,有望成為首批搭載這一全新系統的智能手機。
我國力促芯片國產化進程,預計2027年實現整車芯片完全國產化
國內消息源透露,中國工信部已經設定了宏大的目標,計劃在明年將芯片的國產化率提升至25%,并采用積分方式來驅動國家對國產芯片研發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預計到2027年,整車所需的芯片將完全
美格智能聯合羅德與施瓦茨完成5G RedCap模組SRM813Q驗證,推動5G輕量化全面商用
很高興我們的測試平臺能夠幫助產業伙伴實現最終的產品驗證。”
美格智能5G產品總監劉偉鵬表示:“我們很高興與R&S合作,來驗證美格智能SRM813Q模組的優越性能,并為下一步規模化應用奠定
發表于 02-27 11:31
廣和通與多家AIoT產業伙伴合作RedCap終端 共促5G RedCap的落地部署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2024期間,廣和通宣布與亞旭電腦、廣達電腦、普萊德科技等多家AIoT產業伙伴合作RedCap終端,共促5G RedCap的落地部署,為5G應用注入新力量。
芯片EDA國產化率已超過11%,本土EDA市場持續擴大
國內芯片EDA的國產化率也有顯著提高,從2018年的6.24%增加到2020年的11.48%。
阿爾泰科技融合信息產業國產化成果,率先完成的全國產化測控系統軟硬件構架。
阿爾泰科技具有20多年測控系統自主研制軟硬件的產品積累,在國產化需求的浪潮中,其軟件的跨平臺特性?,得到最好的價值體現,基于近年來信息產業的國產化成果,經過大量的軟硬件適配,可以為測控市場提供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