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代移動網絡中,室外部署優先于室內部署。這通常會導致用戶在室外移動時收到穩定可靠的信號,但建筑物內部的性能卻不一致。這導致大型建筑物出現黑點和通話掉線,這破壞了許多企業在其數字計劃中實施移動優先策略的努力。反過來,這限制了運營商通過網絡獲利的能力。
無論用戶是在室外還是在建筑物深處,對于用戶而言,獲得一致、無縫和高質量的5G體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5G由于支持高帶寬、低延遲和高設備密度,因此能夠支持非常廣泛的應用和用例。它是許多行業中數字化轉型計劃的核心,并支持從擴展現實到基于傳感器的自動化的新型通信、工作和表現方式。
室內5G體驗需要與室外體驗完全融合
企業建筑物內部和外部都必須同時支持5G的功能,并且用戶進出建筑物時必須具有不間斷的體驗。這意味著,運營商和企業第一次有強烈的動機去投資與室內網絡相同程度的建筑物內無線網絡。5G時代涌現的創新不僅將增強業務案例,而且還將使用先進技術來提供卓越的室內移動體驗。
第一次,將部署網絡,其中室內服務質量的重要性與室外服務質量的重要性相等,而不是事后才想到。因此,室內和室外覆蓋必須作為一個單一網絡進行規劃和優化,以支持整體體驗和一組通用應用。
同時,這有挑戰。室內蜂窩系統需要以與室外不同的方式運行。它們具有不同的功率限制和回程要求。他們通常需要每平方米支持更多的人員和設備,并且可能需要與其他IT系統集成,例如LAN或邊緣計算。
為了滿足這些室內需求,技術不斷發展,但是每種解決方案在早期的網絡時代都有其缺點,并且與室外網絡的結合非常有限。
從大規模MIMO到小型業務部門,需要一系列解決方案
首先,主要的室內解決方案是用于大型場所和小型小區的分布式天線系統(DAS)。近年來,我們看到了數字室內系統(DIS)的出現,該系統解決了第一代方法的缺點,即使用功能強大的集中式基帶單元以及以太網和光纖布線來最大化可伸縮性和易于部署。
DIS在5G時代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在結合了諸如大規模MIMO之類的技術來實現更高的性能和可擴展性。最重要的是,DIS允許室內網絡與室外網絡并行規劃和部署。大規模MIMO通常與室外宏小區相關聯,但是在華為的LampSite等解決方案中,大規模MIMO現在也可以在室內擴展。
在這種情況下,室外基站具有64T64R天線,而室內系統(具有大規模MIMO的LampSite)在單個小區內合并了虛擬64T64R體系結構,以支持多用戶MIMO和分布式波束成形。即使在建筑物的難以觸及的部分,這也提高了每個用戶的體驗質量,并且使使用具有高容量但距離非常短的高頻頻段更加實用。
大約20%的室內站點的流量較高,在未來2-3年內將需要擴容,但其他站點的流量較低,運營商可能更難獲利。這就是為什么室內解決方案必須采用多種外形尺寸,可以結合起來以實現運營商和用戶成本、容量和覆蓋范圍的最佳平衡的原因。
例如,華為的DIS系列產品范圍從高端MIMO、城域和園區模型到LightSite(適用于較小的場所)和LampSite Spartan(面向小型企業的低成本、小尺寸設計),還包括LampSite Sharing,一種適用于多個MNO客戶使用網絡的地點(例如購物中心)的多運營商解決方案。
歐洲和中國的運營商正在引領早期的大規模室內5G部署
對室內5G網絡的早期需求很高。20多個國家/地區的30多家運營商已在體育場館、校園、大型酒店和交通樞紐等室內/室外環境中部署了5G DIS。
例如,在歐洲,例如蘇黎世展覽中心和瑞士的酒店,已經有一些項目用4G和5G DIS代替DAS。到目前為止,購物中心和活動場所一直是中東地區的主要關注點,而在中國采用5G DIS的前五種環境是交通樞紐、商業辦公室、運營商自己的商店、大型活動場所和政府大樓。
城市和政府要求室內覆蓋范圍廣,以為其公民提供廣泛的服務。例如,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一份報告,評估了城市不同地區的移動用戶體驗。在4G時代,該評級主要針對室外環境,但在5G時代,該評級也適用于醫院、購物中心、交通樞紐、大學校園和其他室內/室外區域,這表明政府現在如何推動運營商提高運營商的服務質量。無論用戶身在何處,都能獲得移動體驗。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采用5G,并將其用于支持新的應用以及工作和娛樂方式,將會有更加廣泛的環境,在這些環境中,出色的室內/室外5G體驗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么提供一個靈活、可擴展的解決方案如此重要的原因,該解決方案現在可以部署以支持當前的使用模式,然后以彈性方式擴展或調整以實現將來的位置和用例。
這樣,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的5G用戶,這在服務質量上將沒有任何區別,這反過來將為運營商提供許多新的方法來利用其5G網絡。
責任編輯:pj
-
帶寬
+關注
關注
3文章
926瀏覽量
40913 -
移動網絡
+關注
關注
2文章
444瀏覽量
32851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9瀏覽量
5639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