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承載先行”,一張高質量的承載網絡是“5G改變社會”的有力支撐。
昨日,在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組委會于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期間舉辦的首屆“5G前傳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中國信通院、三大移動運營商、設備廠商、模塊廠商、測試廠商以及證券機構在內的多位業界大咖人物齊聚,共同探析了目前5G前傳網絡面對的挑戰以及未來的前景機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張海懿在論壇上表示,隨著國內5G基站加速規模建設,前傳市場逐步啟動,25Gb/s成為前傳承載接口的主流速率。目前CWDM/DWDM/MWDM/LWDM等多種5G前傳WDM承載方案并存發展,支持OAM機制的半有源方案成為WDM前傳部署型態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張海懿指出,5G光模塊關鍵光電芯片國外廠商的產業化能力已基本成熟,而國內廠商整體上仍處于研發或小批量階段,有待進一步聚焦短板加速推動。同時,5G前傳模塊、前傳系統的標準化工作在ITU-T/CCSA等多個標準組織有序推動,預計2021年上半年初步完成標準化工作。她建議業界后續聚焦不同WDM方案產業基礎共性,合力推動5G前傳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大運營商悉數登場 共話前傳技術挑戰
中國移動集團首席專家、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與IT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晗
中國移動集團首席專家、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與IT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晗在論壇上表示,5G前傳組網模式發生重大變革,5-15站集中的中等規模C-RAN成為5G前傳網絡主流場景,未來可能采用更大規模集中模式。為適應前傳需求,中國移動提出半有源Open-WDM/MWDM方案,破解前傳啞資源管理和光纖資源緊張難題,該方案同時兼具可管可控和低成本優勢。
對于半有源產業的發展情況,李晗稱,“雖然在創新過程中曾經面臨很大的壓力,但是很多廠家都給予了堅定的支持。目前已經完成13家設備商、模塊商實驗室測試及異廠家光模塊OAM互通測試。”截至目前,已經有36家設備商、芯片商、模塊商參與Open-WDM/MWDM標準討論和產品研發生產,16家設備廠商參與Open-WDM系統生產,核心產業“光芯片+光模塊” 已具備量產能力。
中國電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唐建軍
中國電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唐建軍則在論壇上重點介紹了面向5G前傳的O波段DWDM。他談到,“5G前傳選擇xWDM技術為主已成為共識,基站光纖資源將日益稀缺,后續發展應盡量節約光纖使用。隨著5G規模建設和運營,前傳系統的可靠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至關重要,需要前瞻考慮。”鑒于此,他認為,應該向O波段來要帶寬,因為O波段可以完美匹配5G前傳需求。
具體來看,唐建軍分析稱,可以采用25Gb/s LWDM解決方案,LWDM是一種介于CWDM和DWDM之間的WDM技術,采用800GHz通道間隔,在O波段零色散點附近支持12個25Gb/s波長具有良好的傳輸性能;同時空閑的長波段提供了廣闊的擴展空間,可以支持12×25Gb/s LWDM和12×10Gb/s CWDM的共纖傳輸,為運營商后續采用5G技術重耕2.1GHz/1.8GHz等低頻資源預留了前傳承載空間。
據介紹,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完成首批多廠商25Gb/s LWDM方案測試,且第二批測試也已經完成。他呼吁行業共同推動O波段DWDM的標準化和產業化,一是協同推進O-Band DWDM的國際標準化:二是協同打造全國產化的O波段產業鏈。
中國聯通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部主任王光全
中國聯通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部主任王光全指出,前傳網絡對5G大規模建網提出挑戰,需要重新認識前傳網絡。隨著帶寬需求不斷增加,大容量DWDM技術不斷下沉,走向網絡邊緣。為應對城域多業務綜合承載需求,中國聯通攜手國內外產業鏈牽頭制定了基于低成本DWDM可調諧激光器的G.metro標準。從骨干、城域到邊緣接入,打造基于DWDM的大容量基礎網絡,承載上層業務網絡。
“從骨干網到城域核心,再到城域邊緣接入,DWDM技術一脈相承,因此國內外主要運營商共同在ITU-T制定了面向城域綜合承載基于DWDM技術的G.698.4標準(前G.metro),當前正在制定25G接口,得到行業廣泛認可。”他介紹到,2020年7月初,中國聯通啟動5G波分前傳集采測試功能,在無源CWDM方案外,首次將波長自適應城域接入型WDM(G.metro)方案納入。目前,G.metro標準化已完成最新草案,等待提交2020年9月全會討論,標準修訂即將在2021年完成和發布。
產業鏈集體發聲 半有源方案獲得普遍認可
作為主要的設備廠商代表之一的華為亦出席了本次論壇。華為傳送網產品線副總裁袁勇強在期間談到,5G前傳網正在經歷從“無”到“有”,再到“優”的升級。他強調,5G前傳故障比4G惡化近10倍,對5G可用性影響不容忽視。潛在光路故障點大幅增加,前傳是5G網絡可用性關鍵瓶頸。因此,5G前傳建設需綜合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性、可運維性和可用性。
為此,華為提出了Leaf OTN半有源解決方案,旨在打造高品質的5G前傳網絡。他介紹到,該方案不僅可以提升前傳可靠性--高可用率支撐99.99%高可靠性5G業務,同時能夠實現閉環前傳管理,從模塊級、波長級、光纖級和網絡級四級運維支撐5G前傳的高效運維。特別是,Leaf OTN半有源解決方案可以實現12波容量翻倍,1站1芯省光纖,滿足5G大容量可保護。目前,Leaf OTN半有源解決方案已經在全國規模試點和商用。
在當天的會議現場,華為演示了已經在多個省市試點和商用的半有源方案。華為半有源方案的監控和管理采用圖形化拓撲呈現,遠端接入光纖、干線光纖、近端接入光纖出現故障可分別自動染色;通過調頂技術可在網管實時顯示遠端光模塊狀態和告警;網管通過監測線路狀態還支持線路故障的自動保護倒換。現場演示反響熱烈,業內普遍認為,半有源方案在提升前傳網絡可用性和降低前傳網絡運維難度確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興通訊OTN方案總監羅來榮
中興通訊OTN方案總監羅來榮發表演講表示,5G RAN及EPC重構下的5G前傳網,是5G新基建重要組成部分。在5G前傳中,帶寬需求快速上升。運營商們需要一張高性能、低成本、可管控、易維護、可保護的前傳網絡。目前,在5G前傳解決方案中,半有源前傳是業界關注焦點。而5G半有源前傳關鍵要素中,系統工作波長是基礎,同時需要提供輕量級OAM管理功能,并且兼具低成本。他介紹到,在中國移動的5G前傳MWDM測試中,中興通訊率先完成全部測試項目。
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朱宇則從光模塊廠商的角度進行了發言。他談到,前傳方案必須統籌考慮網絡建設成本和整個生命周期的維護成本,而不僅僅是初期光模塊的成本。他分析稱,25G前傳光模塊有望實現100%國產化,而25G前傳光模塊國產化的規模應用將會帶動光模塊整個產業鏈的國產化。朱宇建議,未來應推動DU云化,重用數據中心多通道光模塊資源,集成硅光也可用于前傳;同時需要盡快發布行業標準,明確產品技術規劃,推進規模生產與使用,降低成本,并應推動光網絡進一步開放和解耦。
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國內市場總監程社成
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國內市場總監程社成就5G前傳光模塊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表示,5G前傳50G PAM4 灰光和彩光模塊預計在未來1-2年陸續推出;單波100G PAM4 SFP112或NGSFP56可能在未來3-5年用于5G前傳;5G前傳25G灰光和彩光模塊國產化已基本Ready,年底開始逐步批量;單波100G技術已基本成熟,100G LR1/ER1相比4*25G LR4/ER4成本優勢明顯;400G LR4/ER4技術上可行,相比400G LR8/ER8性價比更優。
VIAVI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傳輸網絡測試高級產品專家沙慧軍
VIAVI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傳輸網絡測試高級產品專家沙慧軍則從測試廠商的角度,談了其一體化測試解決方案對5G前傳網絡部署的保障。他表示,5G由于其特性或者垂直新應用,導致激發對5G承載從前傳到回傳甚至骨干網需要很多新的技術演進。而VIAVI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測試儀表廠商,不僅支撐著很多的運營商,同時也支撐著很多的標準化進展。“在測試規范上我們支撐著整個技術的演進。VIAVI從多個維度來保證5G的部署,不管是從實驗室到現場,還是到后面長期可靠性現網的檢測,我們在整個生命周期里面都能夠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
資本市場持續看好中國光通信市場發展
中信證券研究部高級副總裁丁奇則從投資機構的角度,對當前中國光模塊市場的發展狀況與未來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談到,過去十年中國光通信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而國內電信市場+海外數通市場是驅動過去光通信增長的主要動力。未來云計算、AI等將引爆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IDC產業未來三年市場規模有望實現30%復合增速,100G+400G將成為市場主流需求。同時,5G推動運營商新一輪無線網絡資本支出投入,基站數量提升+速率升級疊加將推動迎來電信光模塊量價齊升。
丁奇表示,從光通信行業占有率角度來看,2020年前十大供應商已經有五家為國產廠商,我國在無源器件、光組件、光模塊封裝中已經迎頭趕上。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國內光通信產業的不足與短板。他指出,目前,國內光芯片產業水平與國外存在1-2代差距,國內電芯片產業水平與國外差距更為明顯。“我覺得未來十年我們的機遇是往上游走,上游會有更高的毛利率,企業的盈利更好。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從自主可控的角度來講,上游也是非常關鍵的,直接影響著5G和云計算。”
責任編輯:pj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65瀏覽量
424847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552瀏覽量
71404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9瀏覽量
56484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