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了一年時間的期待、質疑、理論、投產、認可、爭執、盲目、理性之后,HarmonyOS 2.0的到來,終于再一次為普世之間所有關心鴻蒙的人,打開了新的情感宣泄口。
只是今年,大家的話題從“鴻蒙什么時候可以廣泛的使用?”變成了“鴻蒙2.0是不是可以替代安卓?”
雖然看上去這一年的時間里,HarmonyOS 1.0-HarmonyOS 2.0之間的推進并沒有那么的洶涌澎湃,但是從輿論關注點的轉移上來看,在HDC 2020上所展示的HarmonyOS 2.0,讓大家再一次對“鴻蒙系統”給予了希望,看到了可能。
“分布式”、“多場景”,這些是鴻蒙的核心,也是鴻蒙能夠有未來,有可能的根基。今年的HarmonyOS 2.0終于完完全全的向開發者敞開了自己——“開源”才是今年能夠讓HarmonyOS 2.0再次升騰的關鍵。
開發者可以通過使用分布式SDK 、開源代碼和申請定向代碼等方式,加入到鴻蒙系統的生態中;另外在工具層面,華為所提供的IDE工具以及方舟編譯器,也可以做到“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進一步縮減了開發者們在面對新平臺環境時的開發成本。
在今年種種嚴峻的形勢下,所有關心華為的人,包括華為自己都對“鴻蒙”的發展表現的更加“急迫”,大家越來越急于看到鴻蒙的未來,以至于忽略了“時間”所帶來的不可逾越的跨度。
“鴻蒙2.0是不是可以替代安卓?”這個問題放在目前只有兩歲的鴻蒙身上實在是有些揠苗助長的意味。“替代安卓”只可能是HarmonyOS未來無數可能中的一種,但絕不是它現在就能一蹴而就的結局。
因為如今鴻蒙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
為什么一定要是第二個“Android”?
當一種事物與另一種事物極為相似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將這兩種事物放在一起比較,分出高低,最后在考慮用強的去取代弱的那一方,尤其是在你并不滿意現狀的情況下,會下意識的希望后來者能夠將前者踢下馬,并且是越快越好。
這套思維邏輯無可厚非,因為“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天然法則,人類也是在這套法則下才進化到了今天這種程度。只是這套法則有一個天然的劣勢就是直接否定了“后來者本身的意義。”
如果后者真的取代了前者,在人們眼中,他只是將原本前者該實現的意義實現的更好,而其本身所能帶來的“全新的意義”,便會因為被同化繼而被大家遺忘。
Android和HarmonyOS現在就是這樣一種關系。
華為在系統方面一直都有著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到如今,當它的硬件涉及到足夠多的領域時,華為開始構建自己的生態。只是因為與Google的合作,華為意識到這反而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很多想法要先和Google溝通很久才能落地。
“生態的根基是系統”,系統就像是一種無形的規則,將生態里的各種設備橋接起來,打破了硬件之間的壁壘,實現硬件之間的聯動,最終經過硬件協同所達到的無感的設備切換與共享體驗,便是生態。
只是在HarmonyOS誕生前,系統都是Google的,華為所構建的生態系統,其實就相當于在屬于別人的田壟上耕種,收獲。
可一旦華為的“作物”水土不服,或者Android土壤的肥力不夠豐沃,這其中的改變都不是華為可以直接左右的,就比如Android 由于應用兼容性的問題,平板體驗一直很雞肋。
而最后一旦成品不盡如人意,遭受非議的卻總是華為在前,這并不是華為想要的結果。
“中國的軟件開發人員就像是產線的裝配工。語言是別人的,工具是別人的,啥都是美國的,我們中國有什么?我們的大學沒人研究編譯器,我們是一盤散沙,我們沒有根。”沒有根,所以不踏實,這對于華為的生態構建來說,一直都是一個“隱患”。
于是美國通過華為對中國的挑釁與含沙射影,成為了引爆一切的導火索,HarmonyOS誕生,國人有了自己的系統,生態的搭建可以隨心所欲不再受制于人,引發轟動,也是遲早的事。
所以自然而然,之前在Google那里受的“委屈”,讓Android順理成章的成為了HarmonyOS對標的對象。這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無數人開始期盼著鴻蒙早日落地,可以取代目前Android的統治地位,再加上對于美國種種行為上的不滿,這份期待逐漸演化成了“催促”,到了華為的身上,便是壓力。
其實并不像大多數人所認為的,HarmonyOS 1.0只是停留在PPT上的東西。在智慧屏系列產品上,我們就已經能夠實實在在的體會到HarmonyOS。
在搭載了鴻蒙系統的華為智慧屏上,當一臺華為手機和一臺華為智慧屏聯動時,我們可以將手機上的視頻通話、游戲等畫面投到電視大屏上,反之亦然,整個聯動過程不需要任何數據線,完全靠無線打通。
硬件之間的互動聽起來并不新鮮,蘋果的 AirDrop 功能就意在實現這一目標,讓同屬 iOS 系統的蘋果設備之間可以通過該功能“隔空投遞”文件。
不過華為的HarmonyOS是完全不同的東西———AirDrop 是一種基于藍牙傳輸技術的應用程序,而鴻蒙是一個操作系統,它可以驅動設備 A 操控設備 B,AirDrop 則不能。
但是為什么HarmonyOS的體驗并沒有讓人覺得“驚為天人”,甚至會有些平平無奇呢?只有實際使用過智慧屏的用戶才能明白,因為在基礎功能的操作邏輯上,搭載了HarmonyOS的智慧屏和普通的基于Android的智能電視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是一件好事,說明HarmonyOS并沒有去通過設置系統操作上的門檻來打造自己與傳統Android電視之間的“差異性”,也就是說用戶去學習HarmonyOS邏輯的成本非常低,幾乎為0。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這對于系統環境的遷移是非常有利的。
不過人,只有感覺到“不同”才會認可“有差異”,HarmonyOS對比Android這種相對平級化的體驗,沒有讓用戶遇到設想中的“不適應”,加之此前大家對于HarmonyOS的期望太高,忘了當時的它發布才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于是最終就會被誤認為是鮮有突破。
今年的HarmonyOS 2.0卻不一樣了,它的系統層級更清晰,也變得更加模塊化,可以依照硬件處理器性能、內存的不同,讓開發商自己去調整系統模塊,靈活變更大小。在這樣的設計下,開發商想要讓各種硬件用上同一個系統,就變得非常簡單和方便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它和Android一樣,開源了,并且余承東明確了在明年10月,HarmonyOS 2.0會面向所有4GB以上內存設備,包括華為的智能手機。而這恰恰是去年大家都在期盼而HarmonyOS 1.0沒有實現的事情。
所以說,如今脫離桎梏的鴻蒙,與Android已不在同一條賽道上,它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要取代Android,而是成為比Android更加優秀的存在。
“取代”并不是唯一證明自身的方式,鴻蒙的野心,遠比“取代”要大得多。
鴻蒙憑什么在吸引開發者?
從這次HDC 2020來看,華為的戰略布局清晰得可怕。自研程度高的IoT產品、HarmonyOS和搜索引擎都在加速,現在的業務導向有點Google的感覺,單從研發技術和格局來看都是一流的水平。
而這些,說白了都是華為“1+8+N”生態中的一部分。作為未來華為生態的基礎,開源的HarmonyOS2.0就像是華為自己剛剛劃出的“大畝良田”,如何讓這畝田地更加長久的肥沃,自然是要大批的開發者入駐在田上進行耕作才是最好的結果。
蘋果的App Store,它的意義在于蘋果給第三方軟件開發者提供了一個方便又高效的軟件銷售平臺,收益,讓開發者的開發熱情空前高漲;Google Play則是憑借著Android設備高額的市場占有率以及開源的自由屬性,通過廣告收益實現對開發者的吸引。
那么問題來了,華為是如何吸引開發者來到HarmonyOS 2.0的世界里揮灑自己的創意呢?
首先,自然是最核心的手段——“錢”。10億美元的“耀星計劃”、“全球應用創新大賽”,華為極具誘惑力的收益分配機制,以及華為品牌本身的影響力最終都能轉化為開發者豐厚的“收益”,鴻蒙生態作為完全獨立于蘋果iOS、以及谷歌Android之外的一個新興的生態體系,蘊含著無窮的商機,也是全球開發者的新機會。當熱情的投入有了回報,試問有哪位開發者會拒絕鴻蒙這塊兒等待開墾的肥沃土壤呢?
其次是并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的軟件開發環境。HarmonyOS 2.0在正式開源后,開發者將獲得模擬器、SDK包以及IDE工具,這也就意味著開發者們可以開始隨心所欲,毫無阻力的在“鴻蒙”的土壤里播下自己APP的種子。
我們都知道,填充一個新系統的生態需要的不僅是大量的人力,同時還有時間,“時間成本”是不可跳躍的一個過程。但就這點來說,HarmonyOS其實也沒什么捷徑可走,注定得靠時間積累,但是有了方舟編譯器、多終端 IDE 工具等等這些更簡單、更易用的開發工具的幫助,屏幕布局、UI 控件等都可以進行自動適配,編譯調試和燒錄等,開發工具可以自動幫APP去做兼容;
系統內部的構架被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單元,分門別類,再讓開發者針對不同的設備,自由組裝APP功能,輕松做到應用的跨設備遷移……這些,都讓開發者適配HarmonyOS的時間成本將被大大的降低。
現有的成熟應用不需要過高的門檻即可適配并進入到HarmonyOS的環境中,輕松的開發環境對開發者來說自然也是難以抵抗的誘惑,將過程簡化,鴻蒙才有機會構建出自己的生態。它并不需要開發者付出太多系統統一化可能會產生的代價。
當然最后,還需要靠一些情感上的鼓動,尤其是對于國內的開發者來說。雖然這方面一直是華為為外界所爭執的點,但我認為這并不是一項完全負面的措施。無論是Apple、Android還是現在的HarmonyOS,在自己公開的發布會上感謝無數開發者們辛苦付出,既是一種人文關懷,同時也賦予了對開發者們的肯定。
只是HarmonyOS在這方面的天然屬性加成顯然要更高一些:身為國人自研的驕傲,對同胞的支持,再加上共同對抗外部困難的這種砥礪前行的心,余承東的那句“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每一位開發者,都是華為要匯聚的星星之火”所帶來的感動,遠比單純的感謝要厚重的多。
身為國人開發者,當你聽到這句話時,完全有理由熱淚盈眶,這是你的堅持和熱愛,卻又不僅僅只是堅持和熱愛。
當全世界都認為華為即將按下“暫停鍵”的時候,華為選擇了按下了“開始鍵”
打通設備之間的隔離墻是個古老的愿望,但計算機已經誕生70多年了,這一愿望仍未實現。而華為歷時 7 年研發的HarmonyOS,卻已經走到了同時支持大屏、可穿戴、車機、音箱、手表、手機以及 PC 等多元設備的一步。
鴻蒙可以讓多個硬件疊加,成為一個超級設備,多端互聯是鴻蒙的核心,正如余承東所說,鴻蒙面向的是全場景,這個全場景不僅包括硬件,同時也囊括了應用軟件開發,甚至是應用平臺的建設,最終在移動端產業的下一個十年,占據一席之地。
而在HarmonyOS 2.0上被重點提及的“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數據管理和分布式安全”這三大特性,恰恰也是用戶和開發者對一套系統最為看重的三個方面。
分布式軟總線讓多設備融合為“一個設備”,分布式數據管理讓跨設備數據訪問如同訪問本地;分布式安全確保正確的人用正確的設備使用正確的數據。基于分布式技術的協同身份認證更加便捷安全,確保設備間可信連接以及設備間安全的傳輸和分享數據。
脫離從硬件角度來構思系統的思路,才是HarmonyOS真正的與眾不同,這符合未來物聯網下“萬物互聯”的邏輯,令HarmonyOS既“靈活”又極具拓展性。
明年,我們將見到更多搭載HarmonyOS 2.0的華為手機,無疑會加速鴻蒙生態的鋪設,也讓HarmonyOS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對鴻蒙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限制,給了鴻蒙最好的機會,華為未來還要在鴻蒙的路上走很久。
我們大可不必急于求成,鴻蒙現在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為華為構建的物聯網生態新格局添磚加瓦,這棟房子還要造多久仍未可知,但造好之后,它一定富麗堂皇。
責編AJX
-
Android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935瀏覽量
127352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7瀏覽量
251525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4瀏覽量
663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