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分布式操作系統不會只有鴻蒙 OS,很可能會像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出現 Android 和 iOS 兩雄爭霸的局面。”談及 9 月 10 日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鴻蒙 OS 2.0(Harmony OS,下稱“鴻蒙 OS”),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軟件學院教師、《庖丁解牛 Linux 內核分析》作者孟寧認為,鴻蒙 OS 一定會引起國內外巨頭的跟進。
鴻蒙 OS 主要涉及五大技術:應用框架、13000+APIs、HUAWEI DevEco、方舟編譯器和分布式應用。假如鴻蒙 OS 是一棟大樓,這五大技術就是地面上可以看到的建筑物,內核則是看不見的地基。
圖 | 鴻蒙 OS 五大技術(來源:華為 HDC)
基于此,DeepTech 就大眾較為熟知的分布式應用和方舟編譯器這兩大 “建筑物”、以及作為“地基” 的內核,和前文的孟寧、華為云 MVP 馬超、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馮曉兵、鑒釋科技首席架構師劉新銘等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分布式能力:鴻蒙 OS 的“房頂”
華為給鴻蒙 OS 的定義,是“首個真正為全場景時代打造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分布式,也是華為在鴻蒙 OS 的介紹中,提及最頻繁的名詞之一。
孟寧告訴 DeepTech,傳統分布式操作系統主要在云端使用,比如 Hadoop。據他了解,鴻蒙 OS 是業界首款終端分布式操作系統,也是面向 5G 智能物聯網環境開發的操作系統,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協同多個智能終端,完成單個終端難以達成的目標。
圖 | 華為表示鴻蒙 OS 是“首個真正為全場景時代打造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在本次發布會上,華為也通過系列案例,展示了鴻蒙 OS 的分布式能力,比如讓“遠程課堂如現場教學”。此前,使用教育軟件進行在線教學時,所有界面都擠在手機、或平板等設備上,由于界面太繁雜、干擾信息太多,學生使用時很難集中注意力。
鴻蒙 OS 的分布式能力,可讓遠程學習“像在教室里一樣”。發布會現場,華為展示了某教育 App 的案例,該 App 基于鴻蒙 OS 分布式框架,能把教師的實時講課放到大屏上,學生手上拿的平板或手機,僅用作跟老師的溝通。
此前這樣的應用,無法在單設備上完成,更無法在兩個設備之間聯動,而鴻蒙 OS 的分布式能力,則能實現上述功能。
圖 | 多屏聯動課堂(來源:華為 HDC)
孟寧分析稱,分布式操作系統和集中式操作系統是相對的。在組織管理上,分布式操作系統更具靈活性和魯棒性,可避免集中式操作系統的單點依賴、容錯性差等弱點。
因此,分布式操作系統可靈活地進行不同組合和協同,它的主要作用,是統一多種硬件資源,為分布式應用提供簡潔的高層應用接口。
當前,市面上大多數分布式技術,都是云端分布式技術,而云端分布式技術和終端分布式技術,并沒有顯著區別,但它們面臨著差異巨大的網絡環境。云端分布式系統所依賴的網絡,往往是數據中心內部的有線網絡。
而終端分布式系統所依賴的網絡環境更復雜,如 Wi-Fi、藍牙、5G、以太網等異構網絡。因此在技術優化上,終端分布式技術的挑戰更大,而華為使用的正是終端分布式技術,孟寧認為這也是華為作為網絡設備提供商的自身優勢所在。那么,終端分布式技術,會有哪些特點?他給出了進一步分析:
1、低延時。以上述教育類軟件為例,它對低延時有著廣泛需求。但由于網絡、協議棧和操作系統進程調度等因素的制約,用戶很難獲取流暢體驗。
而鴻蒙 OS 可從整個軟件技術棧,對系統進行優化,目前可以看到華為將網絡性能優化的解決方案,提煉出一個新的技術概念——分布式軟總線。
相比硬總線,軟總線的意思是在多終端設備之間,有一條互聯互通的數據通道,它能為多終端協同和系統管理提供基礎服務。
圖 | 鴻蒙 OS 分布式軟總線(來源:華為 HDC)
2、可實現跨設備數據管理。在跨設備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操作系統不僅面臨著低延時文件存取、數據庫訪問、搜索等挑戰,還有數據管理上的挑戰。當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跨設備數據同步足夠快,數據管理的難度也會降低。
如下圖所示,華為表示鴻蒙 OS 的遠程讀寫性能、OPS 性能(Open Pluggable Specification,能為平板顯示器增加計算能力)、以及檢索性能,均高過三家友商的操作系統。
圖 | 鴻蒙 OS 的分布式數據管理能力(來源:華為 HDC)
3、更安全。手機等終端產品,分布在不同網絡環境下,它不像云端可以集中在固定的數據中心內部,因此終端分布式系統面臨著更多的安全挑戰。如何確保正確的人,用正確的設備正確地使用數據?這是分布式安全的挑戰。
鴻蒙 OS 的安全法則是,面對潛在外部攻擊設置防火墻;面對潛在內部攻擊,則采用檢測已知威脅、和 “AI 檢測未知威脅” 兩種辦法。
圖 | 鴻蒙 OS 的安全能力
此外,華為云 MVP 馬超就鴻蒙 OS 分布式技術做了如下總結,他表示,鴻蒙 OS 主要包含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安全三大塊,這類似于變形金鋼中大無畏式的超級合體戰士,本身汽車人單體的作戰能力已經非常優秀,再通過組合方式可表現出更優秀的作戰能力。
談及其他廠商也在使用分布式技術,馬超分析稱,此分布式并非彼分布式,傳統意義上分布式技術是做減法,鴻蒙OS的分布式技術是在做加法,通過分布式硬件的虛擬化技術,打破單一物理設備硬件能力的局限,讓不同硬件的能力可以互為補充,從而帶來全場景智慧體驗。
說到過去一年人們對鴻蒙 OS 的不滿,孟寧認為,目前用戶能感受到的操作系統主要是手機操作系統,其中 Android 和 iOS 位居市場統治地位,鴻蒙 OS 如果加入該存量市場的競爭,并不能帶來多少商業價值,反而會讓鴻蒙 OS 在替代 Android 上付出巨大投入,而這很不劃算。
鴻蒙 OS 從物聯網、車載系統、智能家居等領域切入,其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更小,因為業內還沒有其他終端分布式操作系統誕生,所以鴻蒙 OS 是在順應 5G 時代潮流,開拓增量市場。隨著搭載鴻蒙 OS 的智能產品的上市,用戶對鴻蒙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此外,華為本次也宣布,2021 年華為手機將全面升級鴻蒙 OS。 孟寧認為:“很有可能實現的預見是,鴻蒙 OS 不僅能進入手機操作系統,甚至能進入電腦操作系統領域。如果得以實現,鴻蒙 OS 作為分布式操作系統,也將成為人機交互的統一接口界面,那時它就是真正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
圖 | 鴻蒙 OS 的分布式能力(來源:華為 HDC)
方舟編譯器:鴻蒙 OS 的 “房梁” 之一
鴻蒙 OS 之所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發布,而不是在該公司其他大會上發布,是因為一款操作系統能否取得成功,技術本身并不是關鍵,開發者生態才是關鍵。
本次大會上,華為消費者 BG 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表示:“中國科技產業非常繁榮,但是現在的繁榮非常容易凋零枯萎,原因是我們沒有根,特別是在軟件領域,(可以說)中國的軟件行業是沒有根的。”
孟寧認為,“根”就在于構建開發者生態,這也是操作系統領域競爭的關鍵。只有在操作系統上提供豐富的應用程序,用戶才會選擇它;而只有提供完善的開發工具,開發者才會選擇它。
一般來說,開發者開發應用程序時,使用的是編程語言和編程接口,編程語言對應的工具是編譯器,編程接口對應的是編程框架、SDK、云服務接口等,這些都是開發者生態中最核心的工具。
從 HiLink、HMS Core 5.0、HiCar、以及模擬器和集成開發環境等配套工具和服務來看,鴻蒙 OS 在開發者生態方面,已具備一定實力,并已吸引不少開發者加入其中。
圖 | 鴻蒙 OS 中的方舟編譯器 2.0(來源:華為 HDC)
這里要重點講一下方舟編譯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內編譯器專家馮曉兵告訴 DeepTech,編譯器和操作系統都是系統軟件,它們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和價值。
在計算機系統中,編譯器的作用主要有兩個:第一,將開發者開發的應用(通常使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開發),編譯為可以在目標平臺上執行的目標程序;第二,通過多種分析和優化技術,讓目標程序可以更適合于在目標平臺上執行。
終端用戶可能意識不到編譯系統的存在,但是編譯系統又是不可忽視的,比如現在很多終端應用都采用 Java 語言開發,而很多 Java 應用的執行都離不開 JIT(即時編譯技術)支持。
編譯器對于開發者生態有著重要作用,曾擔任惠普 Java 編譯器技術實驗室主任、鑒釋科技首席架構師劉新銘,對此有著深刻體會。劉新銘告訴 DeepTech,華為方舟編譯器的首席架構師周志德,是他的好朋友和前同事。
過去十年左右,劉新銘和周志德共同參與了包括 Open64 編譯器在內的諸多項目。他們都堅持簡單通用的設計原則,熱衷在正確的抽象層上做正確的事情。
劉新銘指出,方舟編譯器也秉持著相同的設計原理,并在其中設計了特定的 Java 抽象,來實現 Java 特定的優化目標。他認為,方舟編譯器也讓中國創建自主的計算機軟件生態系統成為可能,因為有了編譯器,才會有操作系統。中國只有具備自主編譯器,才能在谷歌等國外巨頭面前擁有發言權。
同時,鴻蒙 OS 的開源,是構筑開發者生態的另一極。孟寧表示,開源軟件已成為最主流的軟件開發模式,連微軟都已開始擁抱開源。開源軟件具有 “眼球足夠多,Bug 無從藏” 的代碼質量優勢。
圖 | 華為積極擁抱開發者(來源:華為 HDC 大會)
當前中國企業開放的源代碼比較少,主要是因為企業大多使用別人的開源代碼,原創代碼比較少,這會導致無 “源” 可開。孟寧認為華為近年來,在軟件工程領域投入頗多,相信代碼質量已經得到較大提高。
與此同時,鴻蒙 OS 開源也是自信的象征,不過商業公司不會僅為顯示自信而開源。孟寧認為華為開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1、對華為自身來說,開源可以給外國政府、國際客戶、以及生態鏈合作伙伴吃個定心丸,消除國家安全上的顧慮,樹立開放合作的良好國際形象;
2、開源有利于借助社區力量來改善代碼質量,有利于開發者獲得社區的技術支持,從而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其生態系統;
3、對終端用戶而言,開源可減輕海外終端用戶對隱私和安全上的心理障礙。
本次發布會上,華為表示到 2021 年 10 月,鴻蒙 OS 將面向 4GB 以上所有設備開源,這很可能意味著鴻蒙 OS 在進入手機和電腦之后,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
圖 | 鴻蒙 OS 開源路標(來源:華為 HDC)
鴻蒙 OS 的“房地基”:微內核架構
如果把鴻蒙 OS 比作一棟大樓,那么 Harmony OS 應用框架、13000+APIs、HUAWEI DevEco、方舟編譯器和分布式應用這五大能力,就是房子的五大功能。
而內核則是房子的“地基”,本次發布會上,華為也表示鴻蒙 OS 基于微內核架構,其代碼量只有 Linux 宏內核的千分之一,受攻擊幾率借此大幅降低,終端設備也變得更加可信安全。
那么,到底什么是微內核?微內核可以給用戶帶來哪些好處?孟寧做了以下分析。
說起微內核,先得區分宏內核和微內核。從代碼量上,宏內核和微內核一個多一個少,實際上更主要的是管理職責上的多和少。
成功的單機操作系統都是基于宏內核比如 Linux 內核,單機操作系統的硬件管理、以及系統調用接口之間的幾乎所有管理工作,都放在內核中集中統一處理。
而谷歌的下一代操作系統和華為鴻蒙 OS 都選擇了微內核,背后一定有其原因。下一代操作系統主要面向萬物互聯的 5G 智能物聯網環境,這種環境的特點是,終端類型不僅多種多樣,還需要互相協同工作。
而微內核的好處在于,既方便適應硬件資源差異較大的諸多終端設備,又方便將很多管理職責轉移到分布式系統層面。孟寧認為,這是谷歌和華為在下一代操作系統中,不約而同選擇微內核的原因。
對于微內核可以帶來的用戶體驗,孟寧表示,微內核便于多種終端底層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統一,其可以為多端融合提供更流暢的用戶體驗,顯然這種好處對用戶來說是間接的,用戶往往感受不到產品背后是微內核還是宏內核。
直接的好處就是省錢,因為同等條件下,微內核消耗的硬件資源更少,一旦降低硬件成本,用戶就能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鴻蒙 OS 會刺激國內外巨頭跟進
多年從事 Linux 內核分析課程教學的孟寧認為,電腦操作系統和手機操作系統都是單機操作系統,物聯網操作系統一般是在單機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基礎上,再做一些分布式管理工作。只是在鴻蒙 OS 發布之前,業內沒有面向物聯網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故此,他認為鴻蒙 OS 的發布,一定會刺激國內外巨頭以某種方式跟進。而且在中美技術脫鉤的背景下,中國基礎軟件系統軟件亟待提高,鴻蒙 OS 的發布就像是吹起沖鋒的號角。因為鴻蒙 OS 這樣的終端分布式操作系統,比電腦和手機的單機操作系統要復雜起碼一個數量級。
在技術棧上,鴻蒙 OS 增加了一層分布式操作系統管理,在芯片、系統和編程接口上,則融入了 AI 技術。因此鴻蒙 OS 必然會帶動以操作系統為代表的基礎軟件系統軟件領域的大發展。
對此孟寧總結稱:“我想終端分布式操作系統不會只有鴻蒙 OS 這一個技術棧,很可能會像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 Android 和 iOS 兩強爭霸,因此讓我們拭目以待鴻蒙 OS 的競爭對手的出現。”
由于美國禁令,三天后的 9 月 15 日,三星和 SK 海力士將停止向華為供應芯片,迫在眉睫的“斷供日”,或將給其帶來更大壓力。9 月 10 日,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表示:“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每一位開發者,都是華為要匯聚的星星之火。”這句話,或可以代表華為迎接困難的態度。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6瀏覽量
252083 -
編譯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35瀏覽量
49171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6瀏覽量
664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