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楊琳
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的最新制裁令正式生效:凡是使用美國的制造設備、基于美國技術開發設計生產的芯片,如果沒有美國許可,均不得供貨華為。
作為華為的重要供貨商,制裁令發布當天(8月17日),三星、SK海力士等韓企就已停止生產向華為供應的半導體。響應如此迅速,難道斷供華為也是韓企的愿望嗎?
斷供華為,三星、SK海力士:我也不想啊
此番斷供,三星、SK海力士等韓企也是迫不得已。
華為此前公布,2019年華為共從韓國企業購入了11.85萬億韓元(約合683億元人民幣)的產品,主要涉及由芯片、半導體制品及顯示器等,該金額占據當年度韓國對華出口的電子裝備總額的近6%。
其中,三星以及SK海力士均為華為的重要供應商。據韓媒報道,2019年三星電子對華為銷售額約為7.3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26億元),占三星電子總銷售額的3.2%;SK海力士對華為銷售額約為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3億元),占總銷售額的11.4%。今年二季度,華為依然是三星電子銷售額貢獻最大的前五名客戶之一。
3個月前,三星和SK海力士等制造商還沒被納入美國禁令的限制范圍。最新禁令公布后,基本封鎖了華為從第三方備貨的渠道。
韓媒透露,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經向美國商務部申請了對華為的出口許可,至今尚未有企業獲得美國的許可。相關人士分析稱,如果美國允許了相關企業的申請,那么其限制措施將變得毫無意義,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表面風光”的韓國半導體
半導體行業產業鏈大致為三部分:上游是半導體原材料和生產設備等,中游是核心環節,包括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部分的設計、制造、封測三大環節,而下游則是市場應用,包括手機、PC、汽車在內的終端產品。
而韓國的優勢主要是存儲芯片和顯示面板,處于產業鏈的中游環節。這就導致韓國半導體仍然有被“卡脖子”的可能。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的數據,2019年全球半導體供應商 Top 10 名單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分別以 522 億美元和 224 億美元的收入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12.5%和5.4%。
不過,即使位列全球半導體供應商的前三名,三星電子、SK海力士的半導體原材料同樣依靠上游供應商——日企。
數據顯示,目前日本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份額中占比超過60%。生產制造半導體所需的19種必備材料中,日本在14種芯片材料的供應上占據超過50%的全球市場份額。
可以肯定的說,沒有日企的供應,不僅是韓國,全球的半導體制造都會受挫。
制裁背景下,韓國對日依賴不降反增
2019年7月,日韓貿易摩擦發酵。占據原材料優勢的日本,宣布限制高純度氟化氫、氟聚酰亞胺和光刻膠對韓國的出口。這3種材料都是半導體生產中使用的核心材料,三星電子、SK海力士、LG等韓企都需要這些材料來生產NAND閃存、OLED屏幕等產品。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前5月,韓國半導體行業進口材料中,91.9%的氟聚酰亞胺、43.9%的光刻膠及93.7%高純度氟化氫都是從日本進口。
日本政府要求每個相關出口項目都要單獨獲得批準,此舉對韓國半導體企業的沖擊可想而知。
日本制裁一出,韓國一邊尋求替代方案,一邊加快了扶植國產化的腳步。去年8月,韓國宣布將投入約41億美元的預算,促進100種主要從日本進口物資的供應端口多樣化。
不過,鑒于半導體生產工序特性,所需材料很多屬于高技術壁壘材料,生產工藝復雜,純度要求苛刻,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過去的一年中,雖然韓國已實現高純度氟化氫氣體的量產,但想完全實現國產化、不受日本影響,韓國還任重道遠。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日本逐步放開管制,即使在推進國產化的背景下,韓國對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需求仍然不降反增。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發布的信息,今年前7月,韓國從日本進口的半導體設備和集成電路設備增長了77.2%。
據悉,相關進口設備的增加和三星電子的大規模投資有關,今年5月,三星電子宣布宣布將在平澤建立 NAND 閃存生產線,投資金額或超57億美元。
而在去年7月,三星電子、SK海力士還紛紛表示,要幫助韓企降低對日依賴,努力推進國產化進程,實現自給自足。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59瀏覽量
180985 -
SK海力士
+關注
關注
0文章
958瀏覽量
384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