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破圈”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畢竟誰都不想在下一個科技浪潮里成為“前浪”。
那么,下一個科技浪潮在哪兒?
雷軍曾說,未來沒有所謂的互聯網企業,未來每個公司都變成物聯網公司。
答案或許便是擁有萬億市場規模,涵蓋城市、交通、安防、物流、家居、工業等等領域的物聯網。
而目前,這場關于物聯網的“側翼戰”的號角已吹響。
5G:萬物互聯的“加速器”
2009年,伴隨“感知中國”的提出,“物聯網”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我國更是于2012年,頒布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但在當時,由于底層技術不成熟、產業碎片化嚴重以及缺乏相關協議標準,物聯網在國內的發展基本上處于“涼涼”的狀態。
但隨著3GPP 的R13協議標準在2016年6月凍結后,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帶蜂窩物聯網覆蓋廣、低功耗、低成本、大容量等優勢,全球物聯網進入了“快車道”。
據公開資料的數據顯示,全球消費級IOT銷售額快速增長并于2017年超過智能手機,同比增長29.5%,其中,全球物聯網連接設備達到了83.81億臺。此外,預計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204.12億臺,其銷售額規模將是智能手機的2倍。
如今,在5G的賦能之下,尤其隨著3GPP 的R16協議標準(主要針對eMBB場景,預計于今年6月份推出)以及R17協議標準(主要針對mMTC場景,預計于2021年12月底推出)的完善,物聯網有望切入“高速路”。
比如5G三大應用場景之一的mMTC場景,其最大的特點是海量連接,每平方公里可以同時有100萬接入設備。這無疑有利于物聯網低成本化、大規模商用。
因此,艾瑞推測,受益于5G的商用,中國物聯網的設備連接量將增至2025年的199億。
而據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5G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7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增至63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5.4%。
5G三大典型應用場景
當然,5G的出現,只是讓物聯網有了“量”的可能。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物聯網白皮書(2018)》提到,一些重要標準研制進度較慢,跨行業應用標準制定困難,尚難滿足產業急需和規模應用需求。
因此,物聯網要有“質”的變化,迎來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還需面臨產業標準不一、跨行業應用標準不一等問題,而國內企業還需面對進口芯片成本高等問題。
換言之,想在物聯網時代里“獨領風騷”,那現在就需花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建立行業標準,甚至還需具備芯片等研發能力,乃至需涉及云計算、AI領域。顯然,沒有個幾百億難成事,但即使投進去了,未來也有可能打水漂。但阿里、亞馬遜、華為、小米等為何還要冒著損失幾百億的風險入局呢?對于它們而言,不投入,損失的可能不止是幾百個億,甚至是慘遭時代淘汰。
特勞特曾說,戰略和時機是商業競爭的制高點
因此,現在入局,是戰略意義大于前期收益。
“跑馬圈地”進行時
放眼全球,如今的物聯網格局是群雄四起,可以說是叫得上名的科技公司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布局物聯網。比如亞馬遜聚焦于工業IoT領域;比如阿里側重于工業、城市、生活、醫療等領域。
圖來源:方正證券
視野回到國內的物聯網格局,目前當屬阿里、華為、小米跑在最前面。
阿里
阿里巴巴在2018年的云棲大會上高調宣布,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也是阿里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之后一條新的主賽道。其定位是“要做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主導行業的發展。且旗下的阿里云計劃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
當然,阿里是有這個“底氣”的。
在物聯網所需的數據、算力、算法等層面,阿里有在云計算市場占據第一梯隊的阿里云以及達摩院作為后盾。至于產業整合能力,以阿里為主導的“IoT合作伙伴計劃聯盟”已聚集了設備生產商、芯片廠商、模組廠商等一批產業鏈合作伙伴。
因此,憑借這樣的綜合實力,在Gartner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中《競爭格局:物聯網平臺供應商》,阿里云成為了最具競爭力的10家企業之一,僅次于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目前,阿里計劃于今年投入100億元,圍繞天貓精靈全面布局 AIoT 以及內容生態領域,同時推出智能家居品牌“妙物”。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天貓精靈事業部總經理庫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妙物的目標是孵化出 10 個像米家這樣的智能硬件品牌。
華為
作為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
基于華為的雄厚基底,在今年年初,榮耀總裁趙明十分有信心地表示,2020年榮耀要在中國全面開啟智能手機中國前二,智慧全場景和IoT第一品牌的沖鋒之路。
小米
2019年,小米確立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并提出All in AIoT,5年投入100億。不到一年時間,雷軍宣告小米2020年重大戰略升級:2019年年初提出5年“AIoT”100億元的戰略,加碼升級為5年投入“5G+AIoT”500億元。
雷軍表示,“5G+AIoT”是貫穿小米集團全產品、全平臺、全場景的服務能力,是小米互聯網基因在新時代全面爆發的“題眼”。
顯然,雷軍欲在下一個科技浪潮,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而從小米的財報數據來看,小米的IoT業務也正在發力。2019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實現營收620.88億元,同比增41.7%,增長迅猛,營收占比也從2018年的25.1%快速上升至了30.2%。此外,截至2019年末,小米的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達到2.34億臺,同比增長55.6%。
顯然,這樣的成績在當下已十分耀眼。
總結
從全局來看,在國內市場,阿里、華為、小米固然是跑在前頭,但騰訊、百度、中興、國內三大運營商等等也沒閑著,以直接參與或投資入股等形式布局物聯網。
因此,加之物聯網仍處于發展前期,分水嶺預估仍需5到7年時間才會出現。
此外,物聯網涉及的范疇甚廣。相信未來的局面是這樣一個態勢:大生態是多巨頭并進,在垂直領域等小生態則由寡頭引領。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577瀏覽量
372847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8瀏覽量
563991 -
萬物互聯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3瀏覽量
141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