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何方神圣?
工業互聯網承擔著近幾年工業領域當紅頂級流量,而20年3月17日國務院主持召開的常務會議提出的要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壯大數字化經濟新業務,依托工業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加快上線上云,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活服務,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平臺"又再一次讓工業互聯網不僅僅承載流量與曝光的作用,而且也逐漸讓其脫離了名詞領域,逐漸蠶食版的拓展到應用層面。那么工業互聯網究竟是什么?“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于2012年提出,隨后美國五家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除了通用電氣這樣的制造業巨頭,加入該聯盟的還有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IT企業。而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為: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工業級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和融合起來,高效共享工業經濟中的各種要素資源,從而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幫助制造業延長產業鏈,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我們通過定義能夠清楚的認知到以下關鍵信息:工業級平臺、實現共享,目的是提質增效,而且站位非常高,面向的是產業級平臺。
工業互聯網緣何而起?
剪裁人員利用率提高80%、制版人數減少50%、不良品率由原來的2%降低到0.06%、產品生產周期由原來20天減少到10天、設備利用率提高20%、管理效率提高30%以上……這是工業互聯網給某服裝工廠改造之后的答卷。很顯然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為企業賺的利潤,只有服務的客戶有了利潤,才能體現服務者的價值,從而贏得訂單。為了客戶贏得利潤無非為提升設備利用率、降低產品不良率、減少因數據黑盒而產生的窩工現象,當然這些只是面向客戶內部實現的運營優化。那么除了內部節流之外再就是服務附加值增加,比如本來的皮包加入GPS導航具備防丟失功能、老人用的拐棍具備特殊情況報警與位置跟蹤功能等,在之前傳統的產品基礎之上附加更多服務,甚至在得到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新的需求收集、新產業孵化,也就是開源或者新產品、新模式的生產培育,因為數據會帶來更多增加服務的基礎。
也就是概念再滿天飛,即使政府補貼,但是最終的推動點應該屬于用戶,只有用戶收到切實的利益,體現了工業互聯網的價值,他才會被更廣泛的推廣。
所以凡是不以給客戶帶來實際效益的工業互聯網改造都是耍流氓,雖然隨著工作方式更改、組織架構調整會引來效率或者周期延長,但那個只是陣痛期,但是如果未來許久都一直屬于陣痛期的話,只能說明藥用錯了。
旗艦版的企業信息化
百度百科對于企業信息化的定義:指通過計算機技術的部署來提高企業的生產運營效率,降低運營風險和成本,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和持續經營的能力。與工業互聯網的定義有眾多相似之處,都是為了降低運營風險與成本。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外乎兩個方向,第一是電子商務網站,是企業開向互聯網的一扇窗戶;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統,它是企業內部信息的組織管理者。也對應到工業互聯網效益的最終歸宿:開源節流,電子商務將爭奪更多銷售機會,而內部管理系統則極大范圍內實現數據共享,降低運營成本。
概念與效果類似盡在不言中,工業互聯網與企業信息化提法當中最大的區別在于連接萬物(設備、供應商、客戶、人)、工業級平臺,也就是說企業信息化更多的是實現企業內部部分業務的數字化與數據共享,外部業務拓展無法也只是電子商務拓展銷售計劃,與供應商之間的聯系更多也只是電話、微信,高端一些的會利用郵件留存。即使軍工行業發展比較靠前的廠所協同目前也只是數據傳遞,沒有真正達到連接客戶、供應商等企業外圍數據;對于平臺問題更是企業信息化建設路上的絆腳石,由于企業信息化建設都是case by case,而且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中比較忌諱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造成信息化建設煙囪聳立、信息孤島,而且平臺也五花八樣不盡相同。
為了實現企業內部數據共享與統一,最大限度打通產業鏈上企業之間的數據,那么企業信息化的建設范疇顯然力不從心,只有加入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信息通信技術才能讓數據飛的更遠,連接更多的業務場景,極大釋放數據的價值。企業信息化目的在于實現企業內部數據共享,而工業互聯網旨在完成產業級的數據共享;企業信息化建設更多依靠單點平臺,工業互聯網依靠云計算的PAAS平臺,極大實現平臺統一性。
工業互聯網旗號響亮
企業信息化重點在于企業內部的以數據為驅動的流程重構與數據共享,而工業互聯網重在完成產業鏈當中企業之間的數據傳遞與串聯,那么工業互聯網所包含的內容將不僅僅是建設信息化系統,而是需要包含網絡、平臺與完全在內的三大體系。
網絡體系——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工業互聯網要將整個工業系統覆蓋,實現人、物品、機器、車間、企業以及設計、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產業鏈互聯,形成工業智能化的“血液循環系統”,打造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是實現工業全要素各環節泛在深度互聯的前提,重點實現企業之間的數據共享。
平臺體系——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工業互聯網是服務于傳統制造業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需求,其構建主要基于大數據的支撐,它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云計算等理念、架構和技術融入工業生產中。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數據匯聚、建模分析、應用開發、資源調度、監測管理等提供支撐,實現生產智能決策、業務模式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產業生態培育,形成工業智能化的“神經中樞系統”。
安全體系——工業互聯網的保障,工業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工業系統與互聯網天然隔離的邊界,但是安全是影響制造企業上云的關鍵因素,數據安全與工業安全直接影響工業、經濟安全乃至國家總體安全。工業互聯網的安全主要涉及數據接入安全、平臺安全以及訪問安全等方面,通過工業防火墻技術、工業網閘技術、加密隧道傳輸技術,防止數據泄露、被偵聽或篡改,保障數據在源頭和傳輸過程中安全;通過平臺入侵實時檢測、網絡安全防御系統、惡意代碼防護、網站威脅防護、網頁篡改等技術實現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代碼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以及網站安全;通過建立統一的訪問機制,限制用戶的訪問權限和所能使用的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實現對云平臺重要資源的訪問控制和管理,防止非法訪問。
目前工業互聯網細分領域結構情況中,基礎設施規模達到1912.89億元,占總規模的40.9%;軟件與應用規模達到1435.84億元,占比為30.7%;通信與平臺的規模為1290.85億元,占比為27.6%;工業安全為37.42億元,占總規模的0.8%。通過數字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工業互聯網還沒有到真正他所定義的工業級平臺的程度(通信與平臺規模僅占比27.6%),目前還更多的在網絡體系即基礎設施階段掙扎,而這個階段恰好應該是屬于企業信息化的范疇,簡而言之就是工業互聯網是信息化的旗艦、升級版,但是由于現狀所困扯著工業互聯網的旗號干著信息化建設的內核,但是我們可以預測平臺級規模與工業安全會逐漸奪回更多的市場份額。
盡管戰略上工業互聯網是站在企業信息化更高維度、更長業務鏈上形成的工業級平臺,但是并不能違背數字化轉型的客觀規律(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實現企業間的數據融合與傳遞首先解決的則是企業數字化、信息化的問題,所以當我們強推工業互聯網的時候就會發現企業一片黑洞并不滿足業務上云的條件。所以現在工業互聯網實施方式由企業間的平臺搭建,淪為了以綜合咨詢為核心、企業信息化建設補課的窘境,但是至少這樣會避免企業內平臺不統一造成的麻煩,相當于以信息化建設的實質內容完成了工業互聯網改造。
企業信息化的前途已知
工業互聯網鑼鼓喧天但是并不影響先階段他利用信息化建設進行產業升級的本質,所以越來越多的供應商會將之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框架由下圖之前僅有左側拓展框圖進行拓展,拓展到產業鏈之上的平臺與服務。
內部仍然是企業信息化建設,只是在現有國家倡導的工業互聯網中利用統一平臺,但這個并不違背客戶的真實需求,因為我不止一次在大型國企中遇到國企采購二次開發平臺的案例,因為正常來講國企一般采購的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應用系統,但企業內平臺聳立造成的一系列問題讓企業不得不考慮平臺的問題,哪怕僅僅是二次開發平臺,這與國家提出的工業級平臺不謀而合,難道只是巧合嗎?更多應該是前路所致、需求導向的結果而已。但只是目前因為企業信息化滯后(數字化基礎比較差)、企業級工業安全(數據安全問題)等這些問題造成工業級平臺實施時間延后而已,但并不否認它需求的存在,比如登錄月球的想法自古就有,但是技術手段造成古代靠神話、現在靠神舟。
那么企業信息化與工業互聯網如何過渡,我們先看看智能制造的階段等級劃分:
規劃級:開始對智能制造進行規劃,部分核心業務有西你先回基礎;
規范級:核心業務重要環節實現了標準化和數字化,單一業務內部開始實現數據共享;
集成級:核心業務間實現了集成,數據在工廠范圍內可共享;
優化級:能夠對數據進行挖掘,實現了對知識、模型等的應用,并能反饋優化核心業務流程,體現人工智能;
引領:實現預測、預警、自適應,通過與產業上下游的橫向集成,帶動產業模式的創新。
通過上邊對于智能制造階段的劃分其實已經能夠看出端倪,當企業信息化建設到達引領級之后會激發出對于企業外部業務的可視與掌控,或者對于新業務模式的渴望,最后會將企業信息化建設完全過渡到工業互聯網領域。雖然目前極熱度的推廣工業互聯網有些殺雞取卵的味道,可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這是一次偏左傾的引導,或者說是國家層級極度渴望產業升級而吹響的號角。國家層面希望到第五層級產生更多的新興業務形態,所以將工業互聯網定位新基建的之一,但是實現新興業態就目前而看企業內部實現信息化才是基礎,有了數據才會有更多的業務模型、商業模式的出現。
實現產業級平臺化的工業互聯網技術當頭則是云計算,因為一旦所有業務實現數字化、數字化融合,將嚴重考驗計算能力、網絡能力,這些技術寄希望于當今企業服務器顯然不可取,云計算負載將接受驗證,所以云計算、5G作為新基建之一是國家是有深刻戰略考慮的。
如果說云計算是基礎的承載者,那么適用于各行業、各角色的工業APP則成為剛需,但是將工業APP置于頂部去實現企業級的業務功能顯然有待新技術的發展(OT與IT更深入融合),就目前來講,企業信息化還是主流,所以工業互聯網難的并不是工業級平臺、云計算支撐平臺,而是如何解決產業鏈中企業數字化的問題。企業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而且目前也正處于這一步,但是這一步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一個系統一個系統針對企業業務進行個性化定制。目前工業互聯網企業的主流也在于此,大力推廣自己的二次開發平臺(云計算對應的PAAS平臺),而企業內部信息化問題交給了行業集成商,因為這是件耗時、耗人的苦差事,頂級平臺供應商根本不在于這點蠅頭小利,加上企業信息化需要龐大的項目團隊,這與企業效益可控性南轅北轍,所以我們會看到例如華為、海爾、樹根等平臺供應商會有大量外包的集成商,但是仍然會做一些主流的系統應用來驗證平臺、推廣平臺。
綜合來講,企業微信、釘釘等SAAS軟件的出現與技術的發展會縮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難度與周期,但并不能更改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實現工業互聯網基礎的事實,更不能否認現在主流的工業互聯網建設只是給企業信息化建設披上了一層時尚外衣的事實,工業互聯網只是給信息化建設加了一把油而已。
編輯:hfy
-
計算機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4瀏覽量
13250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85瀏覽量
137428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2瀏覽量
941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