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醫療信息化企業來說,年初的新冠疫情為其當期的業務發拓展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影響,醫療信息化企業或將因此面臨一波大洗牌。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IDC2020年初針對醫療行業的一項調研顯示,全國有96%的三級醫院受疫情啟發制定了信息化升級計劃,有88%的三級醫院為應對疫情對信息系統進行了改進或新建。
疫情期間,遠程醫療和互聯網醫療使中小城市醫療救治診治和防疫,以及慢病病人就診和取藥得到支持;醫學影像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輔助疫區的新冠肺炎得到及時的臨床診斷;應用于病區服務的機器人技術,減輕了醫護的工作負擔;大數據技術輔助流行病學調研以及區域監控……醫院改進或新建的方向,無不凸顯著信息化對醫療的重要意義。它們進一步促使過去對信息化技術持懷疑或漠視態度的醫生學者,逐步意識到信息化在新型公共衛生防御體系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醫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啟發而做出的信息化升級的重點領域
(數據來源于IDC、衛寧健康報告:《以中臺思維構建醫療數字化轉型平臺,突破醫院信息系統能力瓶頸》)
當然,2020年信息化行業的變化并不僅僅局限于院方認知與需求的轉變。隨著眾企業年中報的發布,更多的方向與趨勢由此在這些信息中凸顯出來。為此,動脈網對15家醫療信息化上市企業年報進行了分析,雖然醫療信息化市場高度分散,但這些公司總共占據了約20%的信息化市場份額,足以繪制醫療信息化發展的大致走向。
挫折與重生,二季度信息化打響反擊戰
疫情使然,幾乎所有的信息化上市公司股票都在這半年之中走出了“V”字型。
總的來說,疫情對于企業的影響來源于兩個方面:
一是由公共交通、人員流動受阻,醫療衛生信息化行業上下游復工及項目建設延遲、賬款確認延遲,而進一步導致的企業營業收入減少。在調研的15家企業中,僅易聯眾、達實智能、創業慧康、衛寧健康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其余企業的營收情況均不盡人意。
二是疫情期間企業運營成本的上升。上升的數字主要來源于大型企業在疫情期間產生的支出增加,如向醫療機構捐贈抗疫消耗類物資、信息化軟硬件設備免費支援;向醫療組織捐贈物資、現金等。若將這一因素剔除,許多信息化企業的內在利潤率或許還將有一定增幅。
信息化企業2020年年中報財務數據簡述(單位:億元)
從利潤的角度看,15家信息化上市企業中,有10家企業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利潤下降;3家企業利潤存在增長但漲幅較小;延華智能雖實現了22.38%的增長,但其凈利潤仍為負;表現最好的是達實智能,即便歷經疫期,也實現了48.08%的利潤增長,凈利潤1.38億。
達實智能的優異業績有智慧醫院助力,但也并不完全來源于醫療領域。報告期內,達實智能中標高達2.349億元的安徽省宿州市立醫院新區智慧醫療項目,該項目占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0.65%。此外,該公司還簽約了3.25億元的深圳市報合大數據中心項目、中標1.75億元的北京市高速公路ETC研發生產基地暨北京市高速公路數據運營中心項目。三大項目支撐起達實智能近7成營收。
那么對于其他企業而言,新冠后的第二季度,業績是否存在回暖?答案是肯定的。
從下圖可以看出,各企業第二季度的營收變化,所有企業的第二季度營收均高于第一季度,且多家企業的增幅多達一倍,疫情期的影響正被隨著而來的信息化建設高潮所稀釋。
上市醫療信息化企業營收波動情況(單位:億元)
事實上,疫情之后,醫院對于信息化的改造熱情正空前高漲。經過動脈網梳理,以下幾個方向最有可能引導今年醫療IT行業的走向。
百家爭鳴的“新一代HIS系統”
近日,華中科技大大學和深圳醫院更換了東華軟件全新的HIS系統,距其上一次進行信息化基礎升級,已逾8年。
“很多醫院跟我們相似,可能有近十年沒有對HIS系統進行升級。不過,疫情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院信息化的迭代,老一代集成系統的架構已經已經不再適應這個時代下的數字化技術與層出不窮的新應用。”一位深圳醫院的信息科醫生表示,“以5G建設為例,過去HIS可以僅支持IPv4,這導致醫院網絡地址資源有限,而5G需要醫院支持IPv6這一新的協議。此外,各類人工智能應用的興起也迫使我們尋求更具兼容性的架構。”
醫院數字化轉型的壓力不僅局限于此,應用架構固化和數據管理缺乏標準化造成的IT架構彈性不足;健康醫療大數據與其形成的“知識”、“醫療技能”之間的巨大差距;醫院IT業務多樣性驟增帶來的管理難題;多系統下,醫務人員操作系統便攜性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的是,互聯互通評級中的數據存儲、交互等要求……種種問題都需要醫療IT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新一代HIS”這一理念應運而生。
醫院核心管理系統(或稱為傳統 HIS系統)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數據來源于IDC、衛寧健康報告:
《以中臺思維構建醫療數字化轉型平臺,突破醫院信息系統能力瓶頸》)
不過,盡管新一代HIT的提法從去年開始便不絕于耳,但自始自終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除了架構上的升級以支持新技術、新應用外,每家發布新一代HIS系統的企業都對“新一代”三個字有著不同特色展示。
東軟集團算得上最早提出新一代HIS系統的企業之一,2019年9月,百度14.43億投資東軟控股,這家高科技投資與管理企業是東軟集團、東軟教育科技、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東軟望海(現已改名望海康信)的主要投資人。
互聯網企業與醫療信息化企業的融合總會迸發一些新的東西,對于百度而言,它帶給東軟的是卓越的AI能力。
一方面,雙方共同成立了“CDSS專項小組”,利用AI從臨床角度提升各類醫療機構的醫療質量與效率;另一方面,百度靈醫智惠AI全面接入東軟HIS產品體系(即東軟談到的新一代HIS)。
從靈醫智惠現有的能力來看,AI將成為東軟新一代HIS的核心能力。
賦能后的東軟HIS一方面可以擁有實時的文本信息形式質控和內涵質控的能力,這一相對成熟的技術。另一方面,AI能夠對流程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進而輔助醫院管理者進行決策。
衛寧健康今年7月發布的WiNex與東軟“新一代HIS”有相似之處,該系統同樣包含了NLP支持下的知識庫帶來的全流程質控功能,不過在發布會上,衛寧健康更為強調的不是AI,而是改變醫院IT架構的“中臺思維”。
什么是“中臺思維”?報告《以中臺思維構建醫療數字化轉型平臺,突破醫院信息系統能力瓶頸》中對中臺思維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中臺思維首先是一種技術或業務的組織形式;其次,從技術維度來看,中臺是一套集合技術、業務和數據的架構,強調共性和復用。區別于傳統應用架構的復用概念,中臺力求實現以客戶需求為驅動的動態復用能力,以及時響應業務的高頻變化。 ”
簡而言之,衛寧健康打算打散過去冗余的集成信息系統,將其中以業務為模塊的繁雜系統重新分類,歸至技術中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三個相互作用的平臺之中,最終實現業務協同和數據整合的最優解。
衛寧健康理想的數字化平臺框架(來源于IDC)
在新的醫療IT架構之下,衛寧健康將三個中臺的協同工作流程分為了四個步驟,共同組成一個業務循環:
1.以業務中臺的流程服務為啟動點,調入醫療業務標準數據,結合臨床指南庫等數據,通過業務服務API結合數據服務API來開發構建包括核心系統、電子病歷、互聯網醫療等在內的各類臨床系統。
2.各類臨床系統產生的源頭數據一方面存儲在數據中臺以供服務隨時調用,保證中臺對數據的實時使用,另一方面支持數據輸出到臨床數據倉庫(CDR)并做加工處理形成知識之后,再流入到數據中臺供服務調用。在沒有完全遷移到中臺之前,并行的醫院核心系統、電子病歷和各類醫療系統的數據,以及其他外部健康數據也可通過集成平臺,匯聚到臨床數據倉庫(CDR)再進入到數據中臺。
3.利用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數據中臺形成新的知識圖譜和知識庫,通過審核流程,形成創新的醫療知識服務,返哺給業務中臺;同時,從創新醫療模式中形成新的醫療流程標準庫,以及根據政府在持續的醫療改革中發布的新政策所形成的醫療服務業務規則,也添加到業務中臺。
4.技術中臺始終支撐上述業務中臺與數據中臺的交互以及動態循環過程。
通過上述流程,衛寧健康打造的新一代HIS系統不僅具備創新業務開發能力,還能夠應對醫療改革頻繁的變更要求,實現跨平臺部署等要求。但對于表格中的醫院操作上的便捷性、缺乏治療方案輔助暫未提及。
在2020年CHINC之上,思創醫惠展示了其新一代的HIS系統。不同于上述兩家,思創醫惠的新一代HIS以打造醫療行業的“Android”為目標,研發了智能開放平臺的技術架構,為開展連貫醫療健康服務、推動國內醫療信息化建設模式的變革提供了重要平臺架構基礎。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思創醫惠將成熟的開放式架構進一步發展為微服務框架體系,將過去的集成系統拆成業務清晰的獨立微模塊,運用微服務框架重構醫院業務系統,將功能服務化,實現醫院業務的快速部署和重構及一站式生命周期管理,支撐醫療信息化的個性化、專科化應用,提高用戶體驗。
從這個角度來看,思創醫惠更看中的是醫生的使用體驗,著重解決醫務人員操作系統的便攜性問題。
此外,萬達信息、延華智能、和仁科技、久遠銀海等企業也紛紛打造了自己的新一代HIS系統產品,新星科技、曼荼羅等傳統信息化非上市企業也在通過變革電子病歷、門診工作站等產品幫助醫院進行互聯互通改造,這里不做具體介紹。
智慧服務評級鑄就醫療IT全新增長點
到目前為止,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醫院的信息科地位正由過去的邊緣走向中心。在吃到甜頭后,許多院內的信息化建設已經不再完全由政策驅動。如智慧醫院的建設工作,很多醫院便早已主動展開,跑到了評級的前面。
6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關于開展2020年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工作的函》提到,“為指導醫療機構規范開展智慧醫院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我局決定開展2020年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工作。”要求各地積極動員轄區內二級及以上醫院參加。
智慧醫院的建設是一門大生意,近期火熱的互聯網醫院、CDSS等概念均屬于這一范疇。由于不同醫院對于智慧醫院建設的需求不盡相同,醫院招標范圍亦因此呈現出較大的彈性。不同規模醫院、不同建設程度的項目具備差異較大的中標金額與項目周期。
例如,思創醫惠在今年中標的濟南市婦幼保健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智慧醫院建設項目均為千萬級;萬達信息在2020年5月公司中標上海市崇明區智慧醫院信息化項目金額達到了4500 萬,中標浙江省新昌縣5736萬元的數字化智能化醫共體項目;達實智能中標的宿州市立醫院新區內外科病房樓機電一體化項目(含智慧醫院建設)則高達2.35個億。
從時間周期來看,由于智慧醫院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信息科與企業方必須根據實際需求不斷調整項目方向,項目周期也難以確定。以易聯眾建設的吉大一智慧醫聯體項目為例,該建設周期已經超過了一年,相關的需求仍在擴充之中。
此外,智慧醫院標的中的子項目在成本投入上也存在較大區別。具體而言,搭載AI的PACS系統(一般價格為5萬/臺)、評級版CDSS系統(50-300萬)、智慧醫院硬件升級等項目方案較為成熟,搭建難度較小,其毛利也隨之較高;單病種CDSS系統、互聯網醫院平臺等項目則存在缺乏標準化搭建流程、醫院需求各異等因素,其毛利較低,搭建周期也較長
盡管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但可以明確的是,三級醫院存在智慧服務分級評估的硬性要求。隨著電子病歷評級逐漸走向尾聲,智慧醫院服務評級有望成為信息化企業的下一個增長點。
總結
除了上述兩個大的方向外,匯聚年報數據、政策趨勢與產業趨勢,對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進一步總結:
1. 受5G、AI、物聯網等因素影響,加之新冠疫情事件的催化,HIS系統正處于更新換代之際,這一換代可能為信息化企業貢獻數年的業務增長空間。
2. 智慧醫院服務評級的重啟將緩慢推動醫院智慧醫院建設開展,但由于現階段的建設仍處于試水階段,要想惠及更多醫院,信息化企業仍需要一段時間積累。
3. 醫保信息化、電子病歷、LIS雖非熱門領域,仍然貢獻了較大的市場空間,但相關的老牌信息化企業早已壁壘高筑,后來者進入困難。
4. 新興的DRG領域市場空間則有待發掘,現階段下,暫時不能為信息化企業帶來較大規模營收。
5. 信息化公司自行開發的影像類AI可以直接以低成本植入PACS,低價格賣給醫院,一定程度上蠶食了創業公司的市場。
在這一時間點上,醫院并未完全統一后疫情時代醫療疫情建設方向,信息化建設機遇仍然存在較大變數。這個時候,企業應該提前判斷未來重點業務開展方向,提前布局相關產業,在形式確立之時,醫療信息化領域的格局或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革。
責任編輯:gt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49瀏覽量
103246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22瀏覽量
587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