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先生從錢財方面提出5G三大問題:技術很不成熟、運營成本極高、不易消化成本。自從5G問世以來,各種爭議不絕于耳,贊成者固然是主流,但反對的聲音也不小。樓先生一輩子都在跟錢打交道,對錢是最敏感的了,當看到5G如此燒錢,自然心疼要說幾句了。一石激起千層浪,議論紛紛:“樓部長一席話,提醒我們寒冬已來,且短期不會走”;“運營商承受不起成本,投資基本相當于打水漂了”;“5G只是設備商的一個騙局,商業上必將失敗”…反對的嗓門大了不小。果真如此嗎? 值得業界關注。樓先生認為現在不著手解決5G運營和應用問題,將來會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一個堵塞點。基于此,我對他所提三個問題加以分析,借此商榷,探討對策。
1.技術很不成熟
樓繼偉稱:“現有5G技術很不成熟。”5G第二階段SA獨立組網標準Rel-16版本7月3日剛剛凍結,我國當年就立即大規模部署,自然不成熟,但是是不是很不成熟呢?值得分析認識。如何對待不成熟的5G,是等待其成熟了再布局,還是力促其成熟,必須探討對策。
從1980年開始的移動通信發展歷史來看,1G到4G,每一代建網初期,都會暴露很多問題,有技術體制標準的缺陷,有工業制造的設備質量不過關,有網絡部署不完善,還有終端不適應等等,不一而足,引起用戶的不滿和怨言。只有經過幾年的磨合,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網絡、終端逐步提高改進,慢慢用戶適應滿意,這一代發展也就到了高峰。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產生了更高的需求,原來這一代雖經改進也不能滿足,大概歷經十年左右,又誕生了下一代。
移動通信從模擬的1G到數字的2G,這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體制飛躍,而2G~5G的發展過程,其數據速率是由低而高逐步提升的。1995年2G的GPRS速率僅56kbps,2000年3G標準誕生,受限于當時的國際電信水平,發展目標是沿著有線固定通信老思路定位在“移動的ISDN”,也叫一線通的2B+D傳輸速率144kbps,最高僅384kbps。當初并沒有料到1996年后基于計算機的互聯網會飛速發展,因此,歐美標準從未考慮適應互聯網的要求,這樣3G便處于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狀態。而且WCDMA和cdma2000都是頻分雙工FDD存在不適應語音通信與互聯網非對稱業務的致命弱點,以致到2005年日本、歐洲和黃、香港和記還都發展緩慢、經營困難、甚至巨額虧損,歐美的3G商用一再延期。這就迫使WCDMA不得不修改升級為3.5G的高速下行分組數據接入HSPA標準,速率逐步從1.8Mbps、 3.6Mbps、 7.2Mbps、14Mbps一直提升到21 Mbps,這才獲得發展。
而中國提出的3G標準TD-SCDMA(以下簡稱TD-S)是采用時分雙工TDD,以及S開頭的智能天線(smart antenna)、軟件無線電(softradio) 和上行鏈路同步(synchronisation)3項關鍵專利技術綜合開發成的CDMA移動通信系統。由于采用TDD技術,它利用了語音通信的特點,當一方講話時對方都是在聽的,因此只用一個下行的路,上行的路是空閑的;還有互聯網非對稱業務的特點,從網上下載的遠遠多于發給網上的,因此也是下行路忙,上行路閑;只要一個頻段,按需分配上行或下行的時間。所以TD-S有它節約頻譜的天然優勢,符合移動互聯網發展方向。
2009年1月7日,我國最終決定同時發放TD-S與WCDMA,及cdma2000三張3G牌照,當時WCDMA和cdma2000有七八年的建網運營歷練,技術上已經成熟,應用較多,有上千款終端;而TD-S剛剛商用,技術很不成熟,處于弱勢,有人喻之為與狼共舞。
當年批評中國移動的3G比今天批評5G更起勁。值得欣慰的是,全國TD-S產業界與中國移動頂著罵名埋頭4年艱苦努力,終于成熟,2013年TD-S像井噴那樣爆發,新增9276萬用戶,竟為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二家之和的1.6倍。新款TD-S手機型號核準數,已經超過了二家,達到了與WCDMA手機:同步、同價、同質的三同目標。WCDMA從2000年日本開始建網商用,經過14年所達到的水平,TD-S 只用四年就趕上了,這在移動通信領域真是一個奇跡!TD-S的TDD體制為移動互聯網先行探尋了一條新航線,4G的TD-LTE速率得以達100Mbps,比LTE FDD的頻譜效率提高約一倍,5G也是TDD速率提高10倍達1 Gbps 。
中國移動通信產業丟失了第一代,錯過了第二代,第三代必須自主創新。
全世界不管誰生產CDMA的系統設備還是手機,都要交納2千萬元的“入門費”,大頭還在廠家必須購買高通的芯片,并按銷售額的5%至8%給高通提成,幾年累計即高達500億元,再加上入門費、芯片費,金額之大,更是驚人,中國的3G制造業便淪為給高通打工!
相反,推行自主創新的TD-S標準,中國就促成了從“系統技術突破”到華為中興展訊等“產業群體突破”,形成了從核心網設備到接入網設備、從芯片到終端、儀表等完整產業鏈,使市場占有率超過80%,幾年累計高達15000億元,從而大大提高了我國信息通信產業的水平。因此,TD-S開懇了電子信息產業豐收的處女地,可以說沒有中國3G的艱苦創業,就不會有中國4G的并跑,也就不會有中國5G的領先!
5G標準是中國主導全球統一制定的標準必須要上,可不可以晚幾年?2018年4月美國首先打壓中興,2019年4月3日韓美二國爭先恐后搶跑5G首發,拉開了全球5G競賽的序幕。緊接著4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5G競賽是一場美國必須要贏的比賽”。5月15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對中國5G禁用、斷供雙面夾擊。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目的,就是遏制中國在關鍵科技領域超越美國,5G將改變社會,中國的領先會讓美國失去主導世界的權力。在這種迫在眉睫的嚴峻態勢下,中國必要進行一場急行軍,搶占5G至高地。工信部不得不調整原定“2020年5G正式商用”的計劃,提前于2019年6月6日發放5G牌照,牌照的發放吹響了中國誓贏5G進軍號!
2020年大規模部署5G SA獨立組網,這是我國第一次實現從主導設計到率先部署的新一代網絡,必然要承擔技術不成熟的一定風險。當年力促中國3G TD-S成熟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國今天5G借鑒。由于中國企業的5G標準必要專利占全球專利總數的30%以上,基于必要專利制定的5G標準中國是重要主導者,華為、中興作為全球主設備商的龍頭,3G/4G積累了豐富生產經驗,在此基礎上開發繼承4G基因的5G系統,有了根底駕輕就熟,而且通過了為期兩年國家組織的嚴格試驗,現階段建網所用設備雖是技術不成熟,但也不像當年TD-S那樣技術很不成熟,更不會存在顛覆性的問題。
我們要以史為鑒,最早部署3G/4G的國家,都經歷了網絡不穩定、問題多多的導入期。中國3G部署晚了8年,4G晚了4年,跨過了這些麻煩階段,而5G率先部署,我們必然要經歷導入期的困境,肯定需要花大力氣攻克技術不成熟的許多障礙。所以,不要用之前3G/4G的順境來糾結5G,我們要有思想準備2022年之前5G的體驗可能都不會很好,但2023年也許我們就能用上穩定便宜的5G了。如果推遲到2021年在5G Rel-17標準定稿后才布局,我們要等到2025年才能用上穩定便宜的5G,在當前這種嚴峻的競爭態勢下,也許我國的移動通信技術就再次落后了。當初3G晚七八年,不少人都在罵為什么不早點上3G,現在5G與世界同步,我們應該從中國3G/4G的成功增強5G必贏的信心。
2.運營成本極高
樓繼偉稱:“現有5G運營成本極高。”究竟高在何處,能否降低?最終是不是仍然極高呢?值得分析認識。樓繼偉還提出“要降低基礎設施和準公共設施的用戶成本,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過度超前,抬高了用戶成本。這些成本要逐步降下來,不然會是國內大循環的堵塞點。”這個意見提得好,要認真對待,究竟采取什么得力措施降本增效,究竟應該怎樣適度超前建設、如何合理運營才能達到降本增效目的,必須探討對策。
5G由于所劃分頻段更高,存在覆蓋能力小、單站能耗大兩大問題。導致網絡部署基站密度更大,與4G相同覆蓋的基站數量需要加倍,以致5G網絡的能耗數倍于4G,這確實會帶來5G的部署成本與運營成本都是4G的數倍。要想降低部署成本就必須降低基站單價和基站數量;要想降低運營成本就必須降低單基站能耗和基站運營數量;從用戶成本和碳排放的角度來看,全網能耗是當前移動通信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要想降低全網的部署成本與運營成本,除了依靠制造商大力降低單基站的價格與能耗之外,關鍵是要減低全網所用基站數量。如果讓一個個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比如深圳)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覆蓋1Gbps的大功率無線蜂窩網絡,在經濟上部署成本與運營成本肯定是巨大的。有人分析5G基站的能耗是4G的4倍以上,一年耗電7萬元,如果完全覆蓋全國,需要建設約600萬個5G基站,5G電費將高達4200億元,這是三大運營商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現階段,中國各運營商年利潤逐年下滑,增量不增收,此時讓運營商過度超前提供上千億資金強行推廣尚未普遍應用的5G,除了讓制造商短期受利,長期來看是在惡化整個行業的大環境。
如何采取得力措施降本增效?
(1)網絡部署
要依據5G的特點與場景采用下列措施盡量減少全網的基站數量。
1)按頻譜特性與業務需求選用合適頻段
5G網絡不僅用于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還要用于人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和控制。接入網絡的設備數上千億,流量增長超千倍,性能提升比4G至少十倍,例如一部10G大小的視頻,4G下載需15分鐘,5G僅需9秒;汽車無人駕駛智能剎車控制反應距離,4G是1.4米,5G僅2.8厘米。因此,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等特性的5G需要十倍以上的頻譜帶寬。5G為滿足萬物互聯的不同場景,因此,其頻譜需要面向低(0 GHz~3 GHz)、中(3 GHz~6 GHz)、高(6 GHz~86 GHz)全頻段。
由于電波傳播特性隨頻率升高而變差,1GHz以下低端優質頻率具有良好的傳播特性,可大大增加覆蓋范圍,可更好地支持5G廣域覆蓋和高速移動場景下的通信體驗。從而大大減少建網成本,提升技術與產業競爭力。
以900 MHz和1 900 MHz、2 600 MHz三個頻段的路徑損耗來規劃設計覆蓋農村地區為例,采用900 MHz頻段所用站點僅是1 900 MHz的30%、2600 MHz的15%。所用投資僅是1 900 MHz的28%、2600 MHz的13%。
我國5G的頻譜劃分為3300~3600MHz,帶寬300MHz ;4800~5000 MHz,帶寬200MHz ;同樣的網絡覆蓋,3500MHz的投資比4G的2600MHz,要高出50%。如以700 MHz 、900 MHz取代3 300 MHz、4 800 MHz來規劃設計覆蓋農村地區,那優勢就更加突出了。
工信部2016年前已規劃給CDMA或GSM用的2G頻譜有825 MHz~835 MHz/870 MHz~880 MHz,共計20 MHz帶寬;885 MHz~915 MHz/930 MHz~960 MHz,共計60 MHz帶寬;1710 MHz~1755 MHz/1805 MHz~1850 MHz頻段,共計90 MHz帶寬。
因此,5G頻譜規劃應對2G清頻3G共享,對廣電700 MHz頻段快速利用起來,則可獲得黃金頻譜紅利、技術創新紅利、成本節約紅利(詳見李進良《為5G頻譜規劃應對2G清頻3G共享》)。
建網時,在城市熱點用高頻率、大帶寬、大容量,郊區和農村用低頻率、窄帶寬、小容量。建議工信部組織4家基礎運營商商定共建共享規劃:當前農村和邊遠地區5G網絡建設暫緩,待明年開始由鐵塔公司用700 MHz頻段5G設備全面鋪設,供全國共享。
2)按移動、固定狀態及業務場景需求合理布局5G頻譜與光纖、WiFi 6
運營商要改變以往全面覆蓋的思路,可先建5G園區,5G娛樂中心,5G工業區等等。這樣以點為落腳,而不是去鋪網,切忌過度超前。這樣:一可做到針對性建設,給5G提供好的落地環境,提升5G初期應用體驗。二可節省大規模建設卻沒人使用的巨大的溢出成本。三可積累網絡建設、優化的經驗。就是先做好一個個落腳點,再視業務發展情況,由點逐步擴展到面。
只把5G高頻段部署在人群密集且移動大的地方,如機場、車站、體育場、劇院、會場及鐵路、公路沿線。即點、線布局。這些應用場景,上網用戶很多,空間沒有什么大的障礙物,需要聯網的終端,多到4G和WiFi都超過上限,又不能連固網,用上5G能增加收入或提升用戶體驗。特別密集處可用毫米波,適合補點,不宜普及。
城市的街道適用5G中頻段覆蓋,即大區域布局。按照正常市場規律,5G應該隨著業務需求起來,先點后面,先高密度區域再低密度區域,慢慢替代4G,慢慢上。
小城市及鎮5G真正有需求的地方不多。當前只在少數地點建少數宏基站補熱點,隨著業務增多了再增添基站。遠郊區及農村全部用700MHz頻段。
其他大部分區域如在家里、學校、公司三個最常慢速移動地方讓一個個建筑內部部署室內分布系統,或直連低成本1Gbps光纖、WiFi 6。即小區域布局。
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作精準布網設計,有針對性的部署。使得整個5G網絡基站數量、布局站址恰到好處,而且進一步對覆蓋實現動態頻譜管理和頻譜資源共享隨環境變化而優化。盡可能采用時分雙工,使5G繼承中國3G TD-S的時分雙工優良基因,比4G的LTE FDD的頻譜效率提高約一倍。
(2)網絡運營
依據5G的業務需求盡量減少全網的能耗
當前真正在使用5G的人是少之又少,三大運營商宣布智能關閉5G基站。如聯通宣布晚9點到第二天9點關閉某些地區的5G基站也不失為一個減少能耗的可行休眠辦法。運營時,通過人工智能調度的算法對業務進行動態頻譜管理和頻譜資源共享。在低速率或低業務量的情況下使一些基站關斷,在有業務來臨時,立即開啟,不耽誤正常的業務運行,使它整個達到節能的效果。如白日上班的辦公區是需要提供5G高傳輸能力,此時家屬區則需求較弱;而夜間相反。期望制造商與運營商合作集中技術力量,除減低每個基站的能耗之外,要充分利用其掌握的AI人工智能、自動化網絡運營等創新技術對各站點設備進行統一的監控,把所有站點的能耗分布勾畫出來,進行能源管理,使得5G隨需求自動調整,5G的總能耗爭取做到和4G相當。這是運營商降低運營成本的關鍵。
3.不易消化成本
樓繼偉稱:“5G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難題。”究竟有沒有應用場景?能否消化數千億級的投資?也就是5G值不值得作為“新基建”大張旗鼓地建設,值得分析認識。我們國家究竟應該怎樣將找到的應用場景在全國全行業推廣,如何運營這些新興智能行業才能達到消化巨額投資的理想效果,必須探討對策。
從1G到4G,這四代都是解決人與人的連接通信問題。現階段,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等興起,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創新不斷深入,已經不滿足于人與人通信的移動互聯網的4G,日益期望擴展物與物、人與物智能互聯即物聯網,使移動通信技術滲透至更加廣闊的行業和領域。這樣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就是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兩大主要驅動力, 5G也就應運而生。
有人反映當前數千億級5G投資找不到應用場景,某無人駕駛基地還是一片荒地,智慧園區還是工地狀態,產業只有空殼,以三大運營商為主體投資,便沒有收益。產業沒有突破,影響的是千萬家企業的生存空間,以及這些企業帶來的就業機會。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不可小覷。究竟有沒有應用場景?效果如何值不值得投資?可不可以立即在全國全行業推廣?
我們從最近華為上海聯接大會2020的報道看幾個突出案例:
(1)電網
深圳目前在用架空線路共計5102公里,分布在全市各個區域,設備點多面廣,大多位于丘陵山間,傳統人工巡視需要跋山涉水,工作強度大,且存在登高、野外作業等多項風險。 深圳供電局與華為攜手,開發了輸電智能巡檢系統。集成了華為Atlas 200 AI加速模塊,運用AI推理算法進行就地圖像視頻分析,及時上傳告警。昇騰人工智能處理器被部署在全市輸電桿塔和無人機的在線監測攝像頭里,用來對輸電線路5大典型隱患場景、7大本體缺陷進行識別,用視頻在線監測去替代傳統的人工現場巡視值守。通過“以系統智能分析為主、人工判斷為輔”的嶄新模式,原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現場巡視工作,現在僅需2小時就可完成,巡檢效率提高了80倍。
2019年12月,南方電網將鵬城變電站升級成了首個5G+智能變電站。搭載了5G CPE的智能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利用5G的高速率、低時延、大帶寬的特點,實時將紅外攝像頭采集的設備圖像和實時溫度數據回傳到主控室的智能分析平臺后,結合邊緣計算能力和AI視頻識別技術對站內儀表讀數、設備溫度、位置、開關狀態等進行識別,并進行故障、風險判斷,及時告警。變電站巡視、操作等日常業務無人化、智能化之后,巡檢效率提升了2.7倍。
差動保護是檢測被保護的電氣設備流入和流出電流兩端數據進行比對,發現設備故障,自動控制器以最快的速度切斷故障設備電源,保護其他設備不受沖擊,以避免大停電等連鎖反應。電流以光速流動,差動保護就是和光速在搶時間,要求時延極低。4G網絡時延高達數百毫秒,只能通過敷設光纖來實現這一功能;然而大規模部署光纖不僅建設周期長、成本高,建成后易受外力破壞等因素影響,極大地制約了該技術的推廣使用。采用5G網絡代替光纖后,實現了小于15毫秒的超低時延,精確運用差動保護技術快速隔離故障點,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用戶用電需求,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6項技術成果創全球第一。
電網要想讓配網實現可觀、可測、可控、設備動態監控感知,運行、巡檢、管控全透明,就要知道停電、負荷、低電壓、風險等處在哪里?智能電網時代,無論是新能源并網、大電網柔性互聯、多元用戶供需互動用電,還是信息技術與電力系統緊密耦合和交互,無不顯示出5G、AI與電網系統的深度融合、創新應用,正需要今后全面推進全電力行業的作業場景發生歷史性的變革,以智慧的方式點亮萬家燈火。
(2)機場
深圳機場與華為合作推出了“一張臉走遍”全機場,其中的差異化安檢將效率提升了60%。深圳機場國內登機口自助設備覆蓋率已達100%,并全部實現了刷臉登機,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2秒即可快速準確完成驗證通行,每位旅客僅需十來分鐘就從機場出發大廳入口到達登機口。
深圳機場引入AI算法策略,實現了機位自動化、智能化分配,每天1000多個航班的機位分配由原來人工分配的4小時縮短為僅需1分鐘,并可每隔10分鐘進行一次滾動刷新,機場航班靠橋率和廊橋周轉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更多旅客將實現廊橋登機。
機場指揮中心通過智慧大腦一張圖,實現了對空側、陸側及地面交通全局精準可視、智能精準預測、多域高效協同的目標,航班放行正常率連續16個月超過80%,位列全國大型機場前列。深圳機場分兩期規劃建設近100個智慧化項目。其中,一期30多個項目已全部落地,二期60多個項目正加快建設,預計2020年底將全部建成。深圳機場力爭為全國智慧機場建設先行先試,近兩年來在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機場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已初見成效,相關成果和經驗得到行業認可,形成的理念成果都得到了輸出和共享,為全國‘四型機場’建設探出了一條新路,可以在全國推廣應用。
(3)焦化行業
河南鑫磊和華為合作,通過AI技術,結合專家經驗,構建智能配煤模型,有效提升了精度、效率和穩定性。經測算,這套系統可以節約煉焦成本15元/噸,每年可節約2700萬元。
推廣到整個中國的焦化行業,設每噸節約10塊錢,將為整個行業帶來每年60億元的成本節約。
(4)物流園區
順豐DHL和華為對物流園區進行了智慧化升級,占地10萬平方米的上海康橋物流園區信息化、自動化程度低,盤點完全依賴人工,每次要一個月;車輛調度無規劃導致擁堵,滯留嚴重;還有貨物阻塞等問題。依托華為智慧園區數字平臺,拉通20幾個業務系統,實現了智慧泊位管理、倉儲管理、資產管理等,資產盤點效率,車輛通行效率、泊位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整體作業提升了30%。
這就可以對全國快遞行業的物流園區進行推廣應用。
(5)智慧城市
深圳市與華為合作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發揮5G、云、AI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聯合上百家合作伙伴,幫助市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打通了42個委辦局業務系統,100多類數據,構建了全市1+10+N一體化指揮體系。幫助政府實現興業、惠民、善政,企業、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真真實實得到了提升。這就是可以在全國大中城市推廣的樣板。
此外,金融行業應用于金融反欺詐,風險預警時間縮短到分鐘級,變不可能為可能;醫療行業疫情期間,AI應用于臨床CT輔助診斷,讓看片時間從12分鐘縮短到秒級;許多應用案例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效。充分說明不是找不到應用場景,而是沒有及時在全國推廣應用,迅速將那些荒地、工地建設起來。
建議主管部門應將華為、中興、信科等業界在各垂直行業所獲得的技術積累和成功經驗加以綜合提高,分門別類,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因勢利導積極與各龍頭企業、行業聯盟組織5G應用推廣,協助各個省市、地區開展5G應用,探討商業模式,把創新應用所獲得的紅利,按運營、制造、行業的參與貢獻分成,做到多贏。一起把這些技術應用到全國各行各業,幫助企業實現商業成功,幫助政府實現興業、惠民、善政。這樣消化5G數千億級的投資成本就不是難題。
當然5G的創新應用不止這些領域,期望全國運營商與制造商下一步工作重點是和合作伙伴一起聚焦行業應用,與很多科技公司一起嘗試新業務、新玩法,以便在5G時代迎接更多新機遇,共建標準、共推應用、共創模式,形成更多有影響力、可復制推廣的5G應用“樣板間”,幫助5G客戶釋放5G價值,率先享受5G技術紅利,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借以促進5G改變社會。
責任編輯:tzh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036瀏覽量
136061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71瀏覽量
88869 -
核心網
+關注
關注
17文章
348瀏覽量
18480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66瀏覽量
5645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