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機構預計,2020年,中國大陸廠商在全球AMOLED面板驅動芯片市場中的占比將達5%。該預測很可能過于樂觀,實際上中國大陸AMOLED面板驅動芯片廠商的生存現狀遠比想象的還要殘酷。多位AMOLED面板驅動芯片從業者向集微網記者透露,2020年,中國大陸廠商在全球AMOLED面板驅動芯片市場占比可能連1%都不到。為何AMOLED驅動芯片本土化率如此之低?中國大陸廠商該如何進一步提升AMOLED驅動芯片本土化率?
OLED驅動芯片投資潮興起
隨著中國大陸AMOLED面板產線陸續量產,近兩三年中國面板廠商AMOLED出貨持續攀升。根據群智咨詢數據,2019年中國大陸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約5500萬片,同比增長約165%,市場占比提升至12%。2020年盡管受疫情影響,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低迷,但是Omdia仍然預計全球AMOLED智能手機市場將增長9%。
AMOLED市場的持續擴張將帶動AMOLED面板驅動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長。2020年AMOLED面板驅動芯片全球市場規模預計60億元,2021年有望達到80億元。
面對巨大的市場前景,中國大陸驅動芯片廠商匯頂科技、集創北方、中穎電子、晟合微電子、格科微、云英谷、吉迪思、新相微、華為海思、芯穎、奕斯偉等紛紛涌入。其中中穎電子從2009年就開始涉足面板驅動芯片研發,2015年AMOLED驅動芯片出樣,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量產;吉迪思在2016年第二季度量產剛性屏AMOLED芯片,2018年9月聯手中芯國際正式量產40納米AMOLED驅動芯片;2019年下半年,奕斯偉和云英谷開始量產AMOLED驅動芯片;今年6月,集創北方總部暨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和先進測試基地項目正式開工;今年8月,廣東晟合微電子有限公司已配合國內知名品牌作為第二供應商進行供貨驗證,其手機驅動芯片在出口市場全部驗證通過。
顯示行業人士透露,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已經在大量生產HD、FHD規格的產品。其中中穎電子、云英谷在AMOLED驅動芯片市場取得一定突破,實現了上百萬片出貨。
目前,韓國AMOLED驅動芯片廠商主導全球市場,中國臺灣廠商和中國大陸廠商主要跟隨著中國大陸AMOLED面板廠商的腳步逐漸成長,預計中國大陸廠商市場占比2021年有望超過1%。
OLED驅動芯片本土化率低
雖然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取得了一些技術突破,但是由于AMOLED驅動芯片技術難度大,中國大陸驅動芯片廠商積累不足,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偏向采用更加成熟的AMOLED驅動芯片,中國手機大廠不敢冒險采用,導致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市場推進速度相對較慢。
目前,中國大陸AMOLED面板廠商處于發展初期,為了加快發展速度,更偏向采用相對成熟的AMOLED驅動芯片。原本三星LSI、Magna Chip、Silicon Works這三家韓系驅動芯片廠商是中國大陸AMOLED面板廠的首選,但是韓系驅動芯片廠商被限制向中國面板廠商供應AMOLED驅動芯片,擁有更多技術積累的中國臺灣驅動芯片廠商成為中國面板廠商的第二選擇。在過去幾年中,和輝光電和維信諾都采用瑞鼎科技的AMOLED驅動芯片,聯詠也在2019年成為京東方主要AMOLED驅動芯片供應商之一,讓臺系驅動芯片廠商迅速發展,并躋身第二梯隊。作為第三梯隊的陸系驅動芯片廠商則主要依靠渠道切入維修市場,處于市場邊緣地帶。
AMOLED驅動芯片技術難度較大。以中穎電子AMOLED驅動芯片為例,雖然中穎電子早在2015年就推出FHD AMOLED驅動芯片樣品,而且過去五年不斷改版,不斷升級,但是中穎電子至今還在停留在FHD階段,可見 AMOLED驅動芯片有一定技術難度。
實際上,AMOLED驅動方式、像素排布與LCD的不同,所以AMOLED面板一般需要DMURA的電路補償、特殊的像素排布算法。據透露,OLED采用電流驅動,單顆像素需要多個TFT支持,但是隨著晶體管閾值變化,TFT器件的電壓會出現漂移現象,電流也會發生變化,影響OLED的亮度,所以OLED需要通過電路補償的方式讓電壓不會出現漂移,消除MURA。而且OLED像素排布方式與LCD RGB不同,所以驅動芯片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算法。此外,OLED驅動芯片需要先進的制程,例如,40nm、28nm工藝,流片和生產成本較高。
中國大陸OLED驅動芯片廠商屬于后來者,技術積累不足,良率低。三星Display在OLED領域的投資已經超過15年以上,并進行全產業鏈進行布局,而中國大陸OLED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大部分廠商處于虧損狀態,無暇顧及驅動芯片發展,所以中國大陸驅動芯片廠商在OLED領域缺乏技術積累,需要一定的時間追趕。顯示行業人士表示,中穎電子在OLED驅動芯片領域積累了七八年的時間,才勉強打通OLED驅動芯片的一些基本技術難點,還無法攻克高PPI AMOLED驅動芯片技術,可見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還需要更多的技術積累。正因為缺乏技術積累,中國大陸廠商AMOLED驅動芯片的不良率較高,是同行業競爭對手50倍,很容易陷入虧損狀態。
手機大廠雖然都在測試中國大陸OLED驅動芯片,但是不敢真正量產導入。手機廠商測試OLED驅動芯片周期一般需要幾個月,而且很難一次性成功,所以國內手機廠商一般都不敢用國產OLED驅動芯片。消息人士透露,國產OLED驅動芯片可靠性不足,很容易出事故。一旦發生事故,驅動芯片廠商不賠償,面板廠商又不兜底,所以手機廠商一般都不會導入中國大陸廠商OLED驅動芯片。華為相關負責人曾經引入過聯詠驅動芯片,后面出現事故,導致這位負責人直接下臺,現在華為相關負責人都不太敢用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
如何進一步提升本土化率?
隨著中國大陸AMOLED產能不斷釋放,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將迎來巨大的本土化替代機會。特別是受到美國華為芯片禁令的影響,未來AMOLED驅動芯片本土化配套的速度將加快,資本也更愿意投資半導體領域。顯示行業人士指出,在中美科技戰背景下,面板廠商、手機廠商、電視廠商等都自動達成了加快本土化配套的共識,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再也不需要去游說面板廠商或者終端廠商采用本土化的AMOLED驅動芯片。現在AMOLED驅動芯片本土化配套的環境非常友好。
目前,對于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來說,最為重要的是積累技術。要知道,“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通過挖角也不能解決核心技術難題。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需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來,慢慢練兵,從基礎技術研究做起,才有機會突破核心技術,趕上中國臺灣廠商和韓國廠商的步伐。顯示行業人士指出,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投資很多,但是本土化配套率卻很低,為什么?因為中國大陸廠商蹲馬步還不夠多。
晟合微電子總經理施偉建議,針對大陸面板企業及市場的特點,自研算法,加強芯片設計優化;加強技術攻關,主要是高壓(32V)下抗干擾、芯片內數模混合信號間的抗干擾、內存的設計、自有接口協議開發與低功耗電源設計等。
核心技術固然關鍵,但是技術積累離不開團隊,離不開人才。OLED技術還在不斷改進、迭代中,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團隊很難跟上OLED技術發展的速度。顯示行業人士認為,只有組建優秀的團隊,經過三到五年的打磨,才有可能實現技術突破。甚至通過有效的管理方案可以壓縮技術突破的時間,爭取擺脫目前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產業的困境。
回顧過去,中國大陸LCD驅動芯片的發展路徑可以發現,要提升本地化驅動芯片的配套率并不容易,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未能跟上韓國和中國臺灣廠商的步伐。如今AMOLED驅動芯片產業環境大為不同,一方面,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與中國臺灣廠商差距不像當年LCD驅動芯片差距那么大;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投資了大量的AMOLED產線,全球第二大AMOLED生產基地在中國。如果中國大陸AMOLED驅動芯片廠商能夠跟上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的發展步伐,就有機會追平中國臺灣或者韓國AMOLED驅動芯片廠商。
責任編輯人:CC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198瀏覽量
224103 -
驅動芯片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277瀏覽量
54591
原文標題:【芯視野】大陸OLED驅動芯片占比不足1%,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