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管、可控并能提供主動智能服務的網絡是未來智慧校園發展的基礎,5G的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技術特性與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技術相結合,有效解決傳統數字校園中網絡重復部署、數據存儲的安全隱患、無法靈活應對業務需求、校園智慧性不足等問題。基于5G構建邊-云融合的教育專網,將集中在遠端云中心的服務從“核心”下沉到“邊緣”,邊緣計算和云計算相互協同既保障學校網絡的服務質量和數據存儲的安全,還使學校能靈活應對業務變化,高效利用學校大數據真正實現智慧教育。
1智慧校園專網建設需求
基于5G的智慧校園專網建設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虛擬現實、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全新動力,智慧校園勢必將取代數字校園成為當今教育信息化領域發展的主流。許多學校在推進數字校園建設中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煙囪式建設,數據孤島現象嚴重,網絡靈活性差(余鵬等,2020);校內感知設備零散分布,相互獨立,學校難以統一管理(盧向群等,2019);校園網絡無法承載多路并發的高清視頻、AR/VR課堂,阻礙教育業務的順利開展(盧向群等,2019);應用服務系統相互獨立,系統數據難以支持個性化教育(趙磊磊等,2020)。由于傳統數字校園采用多種網絡混合的形式,如有線網、無線網、物聯網、電視網、電話網等,使數字校園不僅面臨網絡異構互聯等問題,也無法應對諸多新型應用場景的用網需求,因此只有改變數字校園的網絡基礎設施才能破解現階段的難題,邁向智慧校園,而建設基于5G的教育專網不失為一種理想的解決方案。
基于5G的教育專網是融合5G切片技術和邊緣計算技術,滿足教育單位業務、連接、計算、安全等需求的、可管可控可感知的專用云網服務,具有高可靠、低成本、大并發、提供主動智能服務的特點,是未來學校的新型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由于用網場景的特殊性,學校對網絡的覆蓋范圍與質量、時延性、數據安全性等性能指標要求較高,因此需要針對教育領域搭建靈活、便捷、安全、可靠、穩定、智慧化的教育專用網絡,為智慧校園建設進行深層次賦能。智慧校園專網應滿足以下需求:
1)網絡部署簡潔、經濟、靈活:統一學校的網絡承載,使學校無需部署多種網絡,降低學校網絡異構互聯的成本與復雜性。傳統的數字校園中,不同業務場景需要部署多套物理設備,使網絡管理工作異常復雜,5G網絡通過軟件與硬件解耦,實現軟件定義網絡。應用場景發生變化時,學校可通過軟件設置重構網絡結構,而非挖溝、打洞、布線等基于實體空間改造網絡,利用5G的技術特性,實現一次性部署網絡多次重復使用,學校可通過網絡管理平臺界面的簡單配置,實現靈活應對新業務場景的網絡性能與功能要求,明顯降低網絡的運維成本與難度,提高網絡的靈活性。
2)安全可靠的用網環境:根據訪問用戶的身份、業務場景提供針對性的用網環境。針對學生群體,系統將所有數字內容分層管理,根據學生的年級、學習需求等提供針對性網絡服務;針對教師群體,實現公私業務流動無縫切換實現靈活辦公,同時還需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另外,鑒于數據存儲在公有云存在較大泄漏隱患,校園網還需采用邊-云融合的形式實現學校數據的專有存儲和管理。
3)靈活穩定的網絡設施:針對不同業務場景提供特定的網絡服務,尤其需要保障網絡的穩定性。教育數據訪問較集中的地方,如平板電腦教室、智慧運動場等,具有訪問的高并發性,易造成學校網絡阻塞、吞吐量低、傳輸時延增大從而導致用戶體驗差,邊緣服務器的支持使網絡能穩定持續地傳輸數據和保持較高的響應速度。針對有多個校區的學校,校園專網還應能夠支持多個校區廣域互聯、內部專網統一的訪問控制以及不同校區專網與公網的流量分類管理與計費。
4)主動智能的網絡服務:5G技術可以推動傳統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轉型,實現網絡暨服務。5G通信技術賦能傳統數字校園中孤立的感知設備,實現智能教育裝備互通互聯,邊緣云智能分析感知終端匯聚的海量“小”數據支撐管理人員對校園裝備進行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各類智能裝備與物聯網協同工作,支持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智能感知、識別和數據采集,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計算實現按需和主動的智能服務,理解學習的場景和特征,智慧化地適應個體需求,實現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轉換(余勝泉,2016),從而構建萬物互聯、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能處理、主動智能的智慧校園。
2應用場景
基于5G的智慧校園專網建設
以5G為代表的前沿技術擁有較大的技術使能潛力,有望變革傳統數字校園的各類應用場景。將5G、物聯網、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將促進智慧校園發生重大變革,對傳統的教與學帶來顯著沖擊(余勝泉,2016)。利用5G技術的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技術特性和切片技術、邊緣計算技術促進智慧校園建設,使得教學環境智能化、教師服務社會化、人才培養個性化、教學評價多樣化、學校管理科學化(余勝泉,2018)。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網絡需求將5G智慧校園專網的應用場景分為:高帶寬場景、大連接場景、低時延場景和網絡分級管控場景。
1.高帶寬場景
該場景需要采集音視頻等多模態數據,對網絡帶寬要求較高,主要面對的業務包括:高清視頻遠程教學、AR/VR教學、精準教研智能分析、敏感人群檢測、校園安全行為分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習負擔監測、學生心理健康預警、課堂交互行為分析、教學預警分析等。
基于5G的智慧校園借助智能化的終端設備將采集到的數據安全、可靠、穩定地傳輸到云端,聯合智能分析技術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輔助系統主動、智能地服務教與學,以及支撐學校管理層科學決策。如高清視頻的穩定傳輸保障了遠程教學的順利開展,邊緣計算支持網絡的低時延實現機器視覺功能或達到遠程即現場的效果,學校可以進行多地教室同步授課,還能滿足“面對面”個別化教學需求(張坤穎等,2019)。而VR/AR教學也依賴于5G網絡高速率地傳輸數據,使教師可開展多種基于VR/AR的教學,如虛擬實驗課、虛擬創客、STEM教育、游戲化學習等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給予學生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習者的知識感知和保留度。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借助教育數據提升課堂教學效能也依賴于5G網絡。5G網絡匯聚的課堂教學數據支撐課堂交互行為分析和教學預警分析,系統根據分析結果及時向教師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以及預警潛在問題,助力教師為學生提供精準的智能教學服務,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利用智能感知技術采集并存儲教學全過程的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技術深度分析數據,可有效評估學生的學業成就、學習負擔、心理健康、體質狀態和認知水平(余勝泉,2020),幫助教師基于數據實現精準教學和實時獲悉學生的心理、身體健康,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5G網絡除了服務于教學外,也能助力精準教研。穩定的網絡通信服務和全方位的物聯網能收集多方面的教研數據并將其可靠地傳輸到云端,數據中心內置的數據分析技術智能分析教研數據,幫助教師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助力教師精準破解教學難題(余勝泉,2018)。
學校還可利用分布在各處的高清攝像頭、傳感器等實現高效精準的敏感人群檢測、校園安全行為分析,為學生提供全天候、無死角的安全保障服務,打造綠色、健康、安全的智慧學習環境。
2.大連接場景
該場景主要服務于以傳感和數據采集為目標的業務場景。在大連接場景下,設備終端分布廣泛、數量眾多,局部地區設備密度大。利用5G的技術特性,結合邊緣計算,為校園終端設備賦予連接性、智能性,實現全場景、全方位、全天候的監控與管理,確保校園安全,構建智慧物聯校園,營造綠色、安全、可靠的教學環境。代表性的業務場景包括:電子圍欄、管網自動監測、能源使用分析、火災自動預警、無接觸智能門禁等。
電子圍欄是通過物聯網技術構建的有監控的特定安全區域,用于防止非法侵入或者非法逃逸。通過紅外對射傳感器、5G基站信號定位,并配合高清攝像頭構建的電子圍欄,有效防止區域非法入侵。5G基站信號定位可以收集到移動終端設備碼信息,并上傳到云平臺,智能監控軟件進行大數據分析,如碰撞分析、伴隨分析、脫離分析等,實現人員實時監控。比如,幼兒園的平安校車,當有小孩脫離安全區域或滯留車內時,系統會自動預警。攝像機對固定區域進行視頻掃描偵測,如果有人異常闖入,前端會通過預警閃爍、語音提示、激光跟蹤對入侵者進行警示,可應用于校門、圍墻監控等場景。
管網自動監測借助5G智能終端對學校宿舍、辦公樓的水電、路燈等進行智能化的管控,終端設備將采集的數據傳輸到控制中心,自動對各個監測點進行實時監控,掌握管網內動態。控制中心對終端數據進行實時分析掌握校園的能耗使用情況,提升能源利用率,構建綠色智能、人和物可管的智聯校園。針對各個監測點的異常情況,系統自動分析預警,使安全隱患前置化、隱患排查精細化、隱患處置數據化,全方位地保障校園安全,建設一個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無接觸智能門禁對校園內人員、車輛通行進行控制管理,門禁系統同時支持與報警、視頻監控實現聯動響應。
3.低時延場景
該場景中教育裝備遠程控制及實驗儀器遠程共享,對網絡時延要求極高,主要針對的業務包括:實驗儀器遠程控制、教育機器人控制、智能設備遠程控制等。
實驗教學需要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但部分大型儀器昂貴,實驗室提供的設備數量有限,常常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呂強等,2016)。通過遠程的方式,實現大型儀器遠程操作與共享是一種解決方法。5G與物聯網結合給實驗教學帶來發展機遇,通過構建遠程開放的實驗平臺使學生在沒有教師的監督下有充足的時間遠程控制實驗儀器進行遠程實驗(尹學松等,2016)。但遠程實驗的順利開展對通信網絡的實時性要求極高,傳統的校園網絡無法滿足。5G網絡可以將時延降低至1ms,真正為學生帶來“遠程即現場”實驗操作體驗。
除遠程實驗外,教育機器人也成為新一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產物。教育機器人分兩類:一種是為教學活動服務的,是教師良好的教學工具,可用于輔助學習者進行機器人領域相關知識的學習與實踐;另一種是教育服務類機器人,被直接用于智能輔助教學過程(盧宇等,2020)。無論哪種教育機器人,都有大量研究發現它們是教師教育、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5G技術的低時延以及內生支持的邊緣技術,可有效支持控制教育機器人所需的快速響應需求,迅速執行命令。
另外,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持續發展,學校引入大量的智能裝備,使校園內充斥著種類繁多、數量眾多的校園智能裝備,給學校管理人員管理裝備帶來很大壓力。5G技術賦能學校高效管理教育裝備,可以對學校的所有教育裝備進行物聯化和互聯化,實時收集教學設備運維數據,智能化分析,可視化呈現,實現對設備的統一管理和監測;可以及時發現裝備故障,保證教育設備可用性,有效提高區域裝備使用率;可以實時掌握裝備現狀,為科學采購提供有效數據支撐;可支持教學設備間的數據流互通互用,實現單點遠程精準控制,通過可視化運營運維界面,有效降低維護成本。
4.網絡分級管控場景
該場景面向綠色、安全校園的需求,主要利用5G的網絡切片技術以及網絡功能虛擬化,對不同身份的用戶進行網絡訪問的安全控制,利用切片技術為學校各類教育業務構建專用、虛擬、隔離、按需定制的邏輯網絡,滿足不同業務對網絡能力的差異化需求。傳統校園網絡中的教師、學生以及外來訪問人員,無論其身份有多大差異,都融合在同一張校園網絡中,對師生的信息安全、數據隱私帶來極大隱患。另外,不同應用場景對網絡性能要求差異顯著,如遠程教學的高清視頻傳輸與評價場景中學生行為數據采集,若采用同一網絡為多種業務提供相同的網絡服務,必然導致網絡服務質量的相互沖突,難以有效地平衡與管控,也無法達到某些極限場景中的網絡需求。
利用5G的切片技術針對不同業務場景的用網需求部署專用網絡,一個網絡只包含特定應用場景的功能,可極大提高網絡的服務效率,網絡性能也能得到保障。智慧校園建設中,針對不同業務類型劃分不同網絡,可以使不同速率要求的業務都得到滿足;針對學生、教師、外來訪問人員劃分不同網絡,有效保障各類用戶的數據安全,同時針對不同身份的用戶進行適當的網絡訪問控制,如針對學生而言可做到上網行為可溯源,過濾掉不健康的信息和網絡監控功能,為學生搭建綠色、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針對教學、教研、教管、評價等應用場景,也可以部署專用網絡,保障應用安全、穩定、可靠地執行。
1邊-云融合的教育專網結構
基于5G的智慧校園專網建設
5G教育專網既可以服務于學校內業務的開展,也支持校區間、教育單位之間互通互聯。它是運營商基于公網無線頻段為教育機構部署的網絡,但與5G公網邏輯隔離。學校基于運營商的5G網絡部署滿足自身需求的校園專網,具體的校園專網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學校內部部署的物理隔離的專用網絡,另一種是所有學校共享教育專網的公共網絡資源,使用5G網絡切片技術構建的邏輯隔離的專用網絡(Harrison,2019)。采用第一種方式構建專用網絡,學校間仍相互獨立,每所學校都需要部署全套的5G網絡設備以及承擔校園網絡運維工作,學校之間無法實現集中管理的數據共享;第二種專用網絡構建方式依賴于運營商,網絡部署工作與網絡運維工作由專業的運營商及專業運維公司承擔。由于第二種網絡本質上是所有學校共享同一個物理網絡,避免了第一種網絡構建方式可能導致學校之間不互通的問題,有效支持學校間數據共享,支撐教育管理部門依賴學校客觀、全面的數據科學決策。
比較完整、通用的5G教育專網整體架構如圖2所示,各學校的教育專網均可在此通用結構的基礎上,適當剪裁得到適合本校的專網結構。專網構建了教育中心云、區域云和邊緣云的多層級教育云環境,中心云主要提供全局性的能力服務,如AI數據分析、高速互聯等;區域云主要實現區域教育整體管理與資源共享,如區域性智能教育管理與公服務等;邊緣云主要負責校內特色應用以及需要實時控制的應用等,如智能教育裝備管理等。將多級教育單位融合在同一教育專網中,可滿足國家級、區域級、校園級的數據存儲、分析和高速網絡使用需求,使各層級服務能在專網層級融合與多級協同,實現網絡暨服務,對用戶更便捷透明,避免應用的碎片化與信息孤島現象。教育專網通過覆蓋各級教育單位和學校,匯聚各類應用中的教育基礎數據、用戶行為數據,實現數據的交換、治理和共享,為管理和教學提供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撐,通過教育大數據打造教育生態圈,共同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專網以云網融合的移動邊緣平臺(mobile edge platform,MEP)為基礎,借助5G切片技術和邊緣計算技術將校園內部網絡和校間網絡融合,滿足學校內部網絡靈活部署、教育數據安全可控、校園網絡高速穩定以及學校間互通互聯的需求。移動邊緣平臺部署在學校內部,是一體化的5G集成平臺,學校可根據自身業務靈活分配網絡資源及控制學校的數據流向,既實現本地卸流,加快本地運算速度,又實現學校內部數據不外泄,公共教育數據也可以多級教育單位共享,保證教育單位能獨立管控內部網絡,也使各教育單位保持互通。移動邊緣平臺提供系統級的基礎數據管理與接入,可打通信息孤島,實現統一門戶,統一認證,統一服務,統一數據管理,通過標準化的軟件接口,動態接入外部應用與能力服務,構建自我優化的教育云平臺生態體系。移動邊緣平臺還支持校園內部多終端的數據采集和全方位多維度的數據分析,為學校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
根據教育專網的整體架構可進一步設計出多校區連接的教育專網架構。與傳統數字校園利用云計算進行集中式數據處理不同,多校區的教育專網以邊云協同的形式服務于智慧校園,主要包括中心云、邊緣云。中心云將數據的計算和存儲功能下沉到“邊緣”后,主要負責管理多個邊緣云以及為邊緣云提供充足的虛擬化資源和各類共性能力服務,并進行網絡調度、算力分發使網絡資源利用率最優化。由于中心云由大量的虛擬服務器組成,可提供持久化存儲以及為需要大計算量的應用提供資源,如教育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中心云通過教育云網融合管理平臺實現云網協同的連接和管理,利用核心網專網網關實現學校內部網絡與運營商公網的通信,提供安全的連接,保障通信的私密性。而邊緣云承載大量的計算、數據存儲功能以及智能終端的管理任務,實現業務本地化、近距離部署,使網絡具有低時延、高帶寬的傳輸能力。由于邊緣云靠近用戶側,通過感知用戶使用網絡的情境信息(如網絡負荷、位置等),可有效提升用戶的用網體驗,提高服務質量。網絡匯聚節點可實現本地化的互通互聯,可有效降低網絡時延、提高網絡帶寬,實現用戶隱私數據本地化傳輸與存儲,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性。邊云融合解決了傳統云計算平臺負載過大網絡擁塞問題,實現“云-邊-端”一體化的應用分發,使網絡環境更穩定可靠。
這種邊-云融合的網絡服務形態,保證了學校網絡的相對獨立性,也為校區間、學校間、不同層級教育行政部門間的應用互聯與共享提供了可能。以中心云-邊緣云組成的核心控制系統和服務系統為學校的業務開展提供了專業可靠的服務,可以開辟以SaaS為主要形態的服務市場,將重塑教育信息化軟件市場,由資源與平臺建設轉向服務建設。
4應用架構
基于5G的智慧校園專網建設
基于5G教育專網的應用架構包括終端層、網絡層、數據與能力平臺層和智慧校園服務層。學校使用多種智能感知終端、個人終端、教育裝備實現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數據,利用5G網絡安全、穩定地傳輸數據,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和學習分析技術深入、全面地分析數據,構成八大能力平臺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學習、教學、育人、評價、教研、教師培訓、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從而為教師、學生、管理人員提供智能化的支持服務和解決方案。
1.終端層
終端層主要借助各類智能終端全方位地感知智慧教育情境信息以及利用智能終端為學校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智能終端借助5G通信網絡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和通信,使智慧校園能達到智能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等目的。智能終端主要分為個人終端和教育裝備。
個人終端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慧筆、VR/AR裝備等。師生使用個人終端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與學習同伴實時互動、共享學習資源,終端設備也能實時采集用戶的數據,如認知、行為、學習偏好、學習風格等,支撐系統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
教育裝備包括教學儀器、安防監控、帶傳感器的實驗儀器等。常見的教學儀器包括智能麥克、智能大屏、數字視頻展示臺、音視頻采集器等,是教師面對面教學或遠程教學的基礎性工具。安防監控采用高清視頻監控以及拾音器等傳感設備實時采集數據,全天候地監控與管理,確保校園安全。帶傳感器的實驗儀器指各種數字化的智能儀器,如數字探究實驗室等,可以采集、傳輸實驗數據,并進行分析和安全控制。
個人終端和教育裝備匯聚校園數據,為學校智慧管理和個性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撐。海量終端設備接入校園網絡導致網絡負載急劇增加,采用邊云協同的網絡接入方式能有效應對海量終端接入網絡的需要,多級邊緣云實現數據分流和承載海量的終端接入。智能終端將所采集的“小”數據實時傳輸給近端邊緣云,系統主動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服務。
2.網絡層
智慧校園網絡包括核心網、承載網、無線接入網和邊緣節點。其中,核心網為信息處理中心,通過控制面和數據面分離以及控制面集中化實現本地分流、靈活路由等;無線接入網負責無線網絡的接入,通過控制面與數據面分離實現覆蓋與容量的分離,通過簇化集中控制實現無線資源的集中協調管理(中國移動政企公司等,2019);承載網是連接無線接入網、核心網的端到端網絡,5G技術的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特性對承載網的帶寬、容量、時延和組網靈活性方面有較高的需求;邊緣節點是帶有緩存和計算處理能力的節點部署在網絡邊緣,與移動設備、傳感器和用戶緊密相連,減少核心網絡負載,降低數據傳輸時延。
由于智慧校園往往有多種應用場景,5G網絡切片通過網絡虛擬功能將原有的5G網絡分割為多個相互獨立的虛擬網絡,每個網絡切片都能適配特定的應用場景,提供合理的網絡控制和高效的資源利用。網絡切片技術是在原有的硬件基礎設施中切分出多個虛擬的端到端網絡,每個網絡切片在設備、接入網、承載網和核心網方面實現邏輯隔離,適配不同應用場景并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萬芬等,2019)。網絡虛擬化是基于通用硬件平臺實現軟件和硬件解耦,學校對網絡設備的維護轉變為軟件的更新升級將學校從重復的物理網絡部署中解放出來,實現一次部署,多次重復使用。學校可專注于為全校師生提供教學、學習、生活相關的適應性服務,既高效滿足特定場景的用網需求,也節省了學校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提升網絡部署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3.數據與能力平臺層
數據與能力平臺層利用邊緣計算將數據的計算和存儲從“核心”下沉到“邊緣”,減少了網絡時延和網絡負荷,使學校可自主管控數據,提升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數據與能力平臺層包括AI/大數據平臺、校園基礎數據庫、安全管理與運維平臺、個體教育大數據、教育應用集成平臺、教育活動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網絡日志數據等。
AI/大數據平臺、校園基礎數據庫、網絡日志數據為學校最基礎的數據,服務于學校各項業務的開展,學校可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自主使用相應的數據。
云計算平臺主要部署校園網的核心控制系統,是構建數據共享的網絡基礎。相比于集中部署的云計算平臺,邊緣計算平臺部署于基站側、基站匯聚側或核心網邊緣側,可管理海量的終端設備,提供高可靠低時延組網、數據實時計算和緩存加速、網絡能力開放等基礎能力(中國移動政企公司等,2019)。多級邊緣計算為智慧教育提供實時、可靠、智能和泛在的端到端服務。
教育應用集成平臺主要通過標準化的接口,將外部的能力服務、第三方的應用服務按照學校業務需求,接入校園網絡空間,并對應用進行統一用戶、權限控制、數據交換及使用計費的處理。
安全管理和運維平臺涵蓋人、資產相關的安全管理,教學、考試相關的教務管理,裝備的智能管控,以及校園網絡的運維管理。安全管理和運維平臺是建設智慧校園、平安校園、智聯校園的基礎性平臺。
個體教育大數據和教育活動大數據主要用來為師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其中個體教育大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和學習分析技術為個體用戶建模,全面分析和多角度地探究個體學習、生活各方面的發展狀況,以此提供精準服務。
教育活動大數據則主要聚焦于教和學。在學生層面分析認知、行為等數據以此了解學習者在教學環節或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和知識掌握情況等,通過多元、多樣的形式對其進行即時的、精準的評價和干預。在教師層面打造智能服務平臺,減少教師機械、重復的教學工作,發揮教師育人的核心價值,一方面服務于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另一方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4.智慧校園服務層
智慧校園服務層借助5G的網絡切片技術,針對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將網絡劃分成不同的“車道”,為各業務提供獨占的網絡環境,保障所有業務的網絡帶寬和服務質量。智慧校園針對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家長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包括學習、教學、育人、評價、教研、教師培訓、教管、公共服務。
學習方面,系統利用多模態數據分析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精準了解學生核心知識的學科能力水平,針對性地提供學習支架支持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方面,系統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實時進行學情分析,方便教師及時了解班級的整體學習情況和學生個體的學習進度,實現規模化和個性化結合的包容性教學。
育人方面,學校致力于打造開放的智慧校園環境,幫助家長實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增強家校合作共育,拉進家長與學校的距離。
評價方面,教育大數據驅動教育評價體系的重構,傳統評價方式以教師主觀判斷為主、評價手段和評價內容比較單一,而數據驅動的教育評價依據教育數據為學生提供客觀、公正、多元的個性化評價和適應性學習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研方面,5G針對傳統教研過程單一的問題提供多種智能協同教研工具,促進跨區域的、智能的教學改進交流,結合系統智能分析教研數據幫助教師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為教師精準推薦優質的學科資源,提升教師學科能力。學校也充分考慮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提供優質的教師培訓。
教管方面,教育管理涉及人和資產的安全管理、教學相關的教務管理以及學校設備的智能管控,5G結合網絡虛擬技術簡化校園網絡管控、統一智能終端管理,利用數據驅動的方法為管理人員提供高效、快捷的管理服務。
另外,學校還包含大量的公共服務,如圖書館借閱、校園網絡服務、網絡安全服務等,滿足師生學習、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由于學校為不同用戶提供了相互隔離的網絡環境,既能保障用戶的數據隱私和安全,還能為用戶提供較高質量的網絡服務。
5 5G+智慧校園演進的核心動力
基于5G的智慧校園專網建設
可管、可控并能提供主動智能服務的網絡是未來智慧校園發展的基礎,5G技術三大特性: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以及邊緣計算、網絡切片技術可以很好地支持智慧校園建設,邊-云融合的5G教育專網將承載智慧校園中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各方面需求,將推進教育信息生態發生巨大變化,這種新生態的核心進化動力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人機融合,主動智能:未來的智慧校園必定是人機協同的時代,主動智能的環境將大幅增強人的認知能力,教師與人工智能合作共贏,共同提高教育質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擴展了人類的認知和思維能力(余勝泉,2019),人工智能技術將為教師賦能。人工智能一方面將教師從簡單、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心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助力教師解決各類復雜問題,成為教師的有益助手,幫助教師解決憑一己之力難以解決的難題(余勝泉,2016)。
2)簡化網絡服務:5G教育專網利用切片技術搭建符合學校需求的教育專網,學校由原來的校園網絡搭建者、維護者轉變成教育網絡的使用者,而網絡的供應與服務由運營商的專業人員承擔。簡化網絡服務后極大地降低了學校維護網絡的技術與經濟負擔,使學校有更多時間、精力專注于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個性化服務。
3)“人-機-物”三元互聯: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人人擁有的移動智能終端為學習者的學習提供了極大便利,互聯網擴展了學習空間,不再將學習局限于實體的物理空間中。基于5G技術的智慧校園使“人-機-物”三元互聯的智能學習空間成為可能。這個學習空間中包括由網絡將教師、學生及有著相似學習興趣的人聚集起來構成的社會學習空間,各類智能終端互通互聯構成的信息空間,包含各類智能服務的服務空間,以及促進全連接的網絡空間(余勝泉,2020)。智能學習空間中,不同的學習空間、學習情境無縫銜接,智能終端全連接、相互協同,實時感知教師、學生的需求,提供適應性服務。
4)安全、可控的校園網絡:利用5G網絡的切片技術滿足不同用戶、不同業務場景的用網需求,提供的網絡相互隔離保障了用戶的用網安全和數據隱私,構建安全、可控的校園用網環境。針對學生訪問的校園網絡,利用網絡進行分層控制,可及時隔離不利于學生成長的有害信息,搭建綠色、健康、安全的校園網絡環境。針對教師訪問的校園網絡,過濾廣告等無用信息,為教師營造高效、干凈的用網環境。5G教育專網為青少年提供綠色安全的網絡環境,整合終端、網絡、應用等多層次安全保障技術,為學校提供定制化的安全保障,同時5G教育專網基于運營商公網改進而來,可完全借鑒電信級大規模通信網絡安全運營經驗,讓學校獲得來自運營商的電信級安全保障服務。
責任編輯:tzh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778瀏覽量
137372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60瀏覽量
8874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29瀏覽量
238330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41瀏覽量
56405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