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與小米再次登上10月18日晚播出的央視《新聞聯播》。
在新一期央視《新聞聯播》中,雷軍談到了中國制造。
雷軍表示,幫助中國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賦能中國制造業是小米的夢想。小米要堅持做一家技術公司,而且要死磕硬核技術,今年研發投資會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雷軍指出,中國制造正向中國‘智’造邁進,如何激發內生動力,將中國產品和產能推廣到全世界,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堅持自主創新,推動全球化進程,將有助于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資料顯示,三年前小米開始向制造端布局,探索智能制造。目前小米第一代智能工廠已交付使用了半年。該智能工廠能夠每年生產一百萬臺高端智能手機,已成為目前手機工業里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線。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智能工廠還是小米新材料、新工藝以及高端產品的預研工廠。等新技術和工藝成熟后,小米可以開放給全行業賦能制造業,把互聯網思維用到設備領域,有望大幅度降低智能制造硬件設備等成本。
責任編輯:YY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49瀏覽量
144092 -
雷軍
+關注
關注
3文章
612瀏覽量
24757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51瀏覽量
763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制造業升級新引擎:單北斗有源終端賦能精準定位與追蹤
、北斗有源終端產品的技術特點高精度定位:北斗有源終端產品采用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能夠實現厘米級別的高精度定位。這種高精度定位能力對于制造業中的物料追蹤、
制造業人工智能的場景應用落地現狀、難點和建議
制造業應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競爭力提升,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近年來,
工業互聯網賦能智能制造
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已成為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的重要引擎。它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傳統
歐時制造業產品及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制造業企業工業數字化轉型
? ? ?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 展望下一個五年,
小米昌平智能工廠全面量產,雷軍自封雷廠長引領智能制造新紀元
7月8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社交媒體上自豪地宣布,小米位于北京昌平的新一代智能手機智能工廠已正式進入全面量產階段,并風趣地邀請大家稱呼他為“
如果沒有海外貼片機,中國SMT電子制造業該如何發展
在電子制造業的廣闊天地中,SMT貼片機堪稱行業的“心臟”,其性能與技術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整個電子制造產業鏈的發展水平。然而,若我們設想一個情境:如果沒有海外貼片機,中國的SMT電子
深圳恒興隆|制造業的新星:高光超精電主軸的崛起...
的高精度和高穩定性要求。三、高光超精電主軸的未來發展趨勢隨著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高光超精電主軸將繼續保持其領先地位,并呈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1、智能化: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高光超精
發表于 05-13 09:55
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精益轉型的新機遇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AI)已經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制造業領域,AI技術的運用更是打開了精益轉型的大門。本文將探討如何把握人工智能的新機遇,推動制造業實現精益轉型,以
中日在制造業升級與智能制造領域深化合作
金壯龍部長對中國的工業發展狀況做了詳細說明。他指出,目前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趨勢,傳統行業的科技水平正在快速提升,智能制造的應用范圍
元宇宙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工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北京工業元宇宙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工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工業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北京工業元宇宙的概念逐漸嶄露頭角,為新型工業化
積極布局工業元宇宙,推動工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上海正在積極布局工業元宇宙,以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工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工業元宇宙是一個虛擬與現實相融合的數字化工業世界,通過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發布《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
目前,我國制造業已經具備了龐大的規模,覆蓋了眾多行業,具有較為完整的體系和強大的競爭力,然而仍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問題。為此,該文件設定了到2027年的目標: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
什么是制造業的數字化車間
什么是制造業的數字化車間,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數字化車間的存在至關重要,其意思就是將制造業車間里所有的工作流程數字化,實現設備、生產流程、工人等各環節之間的數字化管理與協同,全面提升制造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