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時代將引爆產業新生態,而無線傳輸技術是物聯網應用的基礎。”在今天舉行的硬科技開發者大會上,博通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通集成)董事長張鵬飛這樣指出。
物聯網落地基礎關鍵:不斷演進的無線傳輸技術
張鵬飛指出,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每年預計將有上百億臺乃至上千億臺的智能設備接入云端,所涉及的應用場景有很多,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穿戴等。而每一個應用場景都有不同的設備連接需求。
具體來看,在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中,需要將安防和監控以及燈控和節能接入云端。在智能交通的應用場景中,則需要將導航和駕駛及信息和娛樂接入云端。在智能制造的應用場景中,需要將感應和測量接入云端,同時需要將工藝和流程接入云端。在智能穿戴的應用場景中,需要將位置和速度接入云端,同時還需要將體征和姿態接入云端。
不過,張鵬飛指出,盡管應用場景千變萬化,但要在這些應用場景中實現云端接入,主要有三種方式,即智能設備直接接入、手機電腦輔助接入、網關路由中繼接入。而無論何種接入方式,都離不開無線傳輸。
事實上,無線傳輸技術和規范也因應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一直在持續的演進和發展,形成了豐富的無線傳輸協議和標準,可供選擇使用。
張鵬飛指出,面對眾多的無線傳輸協議和標準,通過對載波頻率、發射能量和傳輸帶寬等技術參數的合理取舍,有助于形成對不同應用場景的優選支持。
他舉例,比如,對于傳輸距離在厘米級的應用,可以選擇近場通信的技術,可供選擇的標準有NFC、RFID等。如果應用場景需要的傳輸距離在10米級,可以選擇個域網的通信技術,可供選擇的標準有BT、Zigbee、zWave、6LoWPAN等。如果需要的傳輸距離在百米級,則可以選擇局域網的通信技術,可供選擇的標準有Wi-Fi,DSRC、DECT等。而當需要的傳輸距離在千米級,可以選擇廣域網的通信技術,可供選擇的標準有NB-IoT、Cat-M、Cat1、LoRa等。
由此可見,無線傳輸技術對于物聯網應用可以提供多協議全場景的全面支持。
同時,各種無線傳輸的技術規范也隨著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持續的演進和升級。
張鵬飛以藍牙為例,如今藍牙可謂是有史以來應用最為廣泛的無線傳輸協議,每個人至少擁有一個藍牙設備,因為手機上藍牙早已是標配。同時,每個人可能還會有藍牙耳機、藍牙腕表、藍牙手環、藍牙鼠標、藍牙鍵盤以及其他各種藍牙設備,所以藍牙的數量早就數倍于手機的數量。
但張鵬飛指出,事實上,最初的藍牙協議并不適合物聯網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功耗太高、不支持網絡協議、只能做點對點鏈接不能組網等,并因此催生了多個競爭標準,如Wibree、Zigbee 和 ANT+等。但藍牙標準化組織BT SIG最近十年異常活躍,頻繁推出協議更新和升級。例如2013年的BT 4.0 增加了BLE的支持,顯著降低了系統功耗,2017年的BT 5.0 完全支持網絡協議IPSP,同時規范了BLE Mesh的組網標準,使得藍牙幾乎成了最適合物聯網應用的無線傳輸標準。
而BT SIG 也沒有就此停下腳步。張鵬飛介紹,從2018年以來BT SIG 又陸續推出升級版本,增加了兩個主要的功能。一個是通過支持入射角或出射角的測量,可以實現對于物體位置的準確測試,相比于傳統上基于傳輸能量的測量,增加了精確度和可靠性,使得室內定位真正達到可實用的水平。
另一個功能是Audio Over BLE,并引入更先進的音頻編碼機制LC3,從而在提升音頻品質的前提下使藍牙音頻應用的功耗顯著降低。同時,通過支持多重串流音頻使得TWS實現真正的左右聲道完全等價,并能支持音頻廣播及助聽功能。而這些更新和升級,也將使BT協議的主導地位更加穩固。
無線傳輸是物聯網產業的基礎關鍵技術,無線傳輸芯片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TSR的數據預測,2020年藍牙芯片的出貨量將達到55億顆,其中與物聯網相關應用的藍牙芯片的出貨預計將達到29億顆。物聯網相關應用主要以除手機和電腦以外的外置設備為主,包括耳機、遙控、手環和鍵盤鼠標等。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兩年由于蘋果AirPod帶動的TWS耳機風潮,在今年出貨量會繼續攀升,達到18億顆的巨大體量。
除了藍牙,另一個主要的無線傳輸協議是Wi-Fi。張鵬飛指出,Wi-Fi在無線局域網的應用中幾乎擁有壟斷地位,因此Wi-Fi在物聯網應用中也同樣不可或缺。據統計,高達80%的移動終端和辦公終端的數據流量是通過Wi-Fi實現的。
而過去20年里Wi-Fi標準演進的主要訴求是持續地增加帶寬,提高信息傳送速率。從最初第3代的802.11ag只能傳送文本文件,僅適合于收發郵件,到第4代802.11n已經能夠比較從容地瀏覽網頁,到第5代的802.11ac就可以流暢的播放視頻了。
“但Wi-Fi始終有一個與生俱來的應用局限,那就是在多設備共存的環境,數據傳輸會出現‘卡死’現象。”張鵬飛說,比如今天的會場,無論裝多少個路由器,如果大家同時用Wi-Fi,都會出現卡死現象。直到Wi-Fi聯盟推出最新的標準Wi-Fi 6 才真正圓滿解決了這個問題。
據悉,Wi-Fi 6 通過引入OFDMA, BSS著色、1024QAM和多用戶MIMO等技術,徹底解決了多用戶共存時通信帶寬利用效率問題,并同時實現了大容量、高速率和低延時,Wi-Fi 6 進而采用TWT定時喚醒技術,顯著降低了系統功耗,這些技術特征,都將極大地促進Wi-Fi在物聯網的應用。
根據TSR數據,2020年全球市場Wi-Fi總出貨量將達到33億顆,這其中采用Wi-Fi 4的有15億顆,數量最大,采用Wi-Fi 5的有14億顆,另外有4億顆采用最新Wi-Fi 6標準的芯片投入市場。張鵬飛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Wi-Fi 4的產品由于其成本優勢,會長期存在并保持成長(這也是物聯網中Wi-Fi產品的主流),Wi-Fi 6的數量會逐年穩步成長,并在3到5年的時間內,到達跟Wi-Fi 4 的產品差不多的出貨數量,而Wi-Fi 5 的產品會逐步消失。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15瀏覽量
374318 -
企業物聯網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瀏覽量
66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