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新辦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透露:截至9月底,累計建設5G基站69萬個,目前累計終端連接數已超過了1.6億戶。
另一方面,前三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大幅增長了18.6%,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了16.5%,其中5G投資占比達到了38.2%,5G網絡和終端商用快速發展。超高清視頻、移動云、云游戲、VR等個人應用場景漸入佳境,醫療、自動駕駛、能源等垂直領域實踐不斷深入。
自去年中5G牌照發放以來,在新基建等相關政策的推動下,三大運營商紛紛加快了在5G建設上的步伐。資料顯示,三家運營商企業今年在5G上的資本開支總和將超過1800億元。日前,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紛紛宣布已提前完成全年的5G建設目標。
不過,在5G建設逐漸升溫的同時,也有人會質疑其建設進度是否過快?畢竟,5G項目前期投資大、運營成本高、應用場景還不夠明朗,而用戶體驗、商業等領域的問題也會引起爭議,現階段5G為運營商“掙”了多少錢、C端變現能力也是大家想知道的。
將近11月,三大運營商5G套餐商用也已近一年,有資料顯示,雖然中國移動的5G套餐用戶增長迅速,但目前來看還未達到能夠讓其平均每月每戶貢獻收入止跌回升的程度。
此前,財政部原部長也曾表示,5G建設某些方面過度超前,現有5G技術不夠成熟,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而且對于較高的運營成本,短期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后消化成本也是難題。
不過,在日前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透露,未來三年我國處于5G發展的導入期,要堅持適度超前的建設節奏,努力形成以建促用的5G良性發展模式。
編者認為,導入期可以理解為初期階段,言下之意,意味著5G發展還需要更多成長時間才能進入需求爆發期,而國家起碼在未來三年內,對于5G的總體布局基調還是保持目前的建設節奏,“以建促用”四個字已經反應一般規律。畢竟,通信技術的發展需要網絡先行,網絡規模壯大是第一步,這也會催化5G應用的爆發和商業化落地。看待5G建設和發展,也應該更有大局觀,初期投資較大,但5G滲透性強,回報可期。
另一方面,5G應用當中2C業務的發展進展明顯。資料顯示,在2C方面,明年初可能會達到20%左右的滲透率,屆時爆發期也會加快。但2B、2G業務發展緩慢,經驗較少更需要時間去逐步探索。5G產品和技術還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成熟,這是一個過程。但從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層面來看,5G建設投資與回報會趨向平衡。
對于5G建設成本的問題,也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5G綜合成本是4G的5倍左右,但運營收入達到4G的6倍。5G的投資回報會和4G相當,甚至還要大一些,投資無法回報的情況是比較難出現的。
不過,如果從用戶和運營商微觀的角度來看,這種顧慮自然會被“放大”得比較明顯。不難發現,盡管國內的5G用戶已經達到1.6億戶,但總體上“機網套”一體化成熟程度仍然較低。例如體現在許多已經更新5G手機的用戶,但所在的地區還沒有5G網絡覆蓋,反而有部分用戶提前更換了5G套餐,但依然在用4G手機,這就有點尷尬了。顯然,要做到上述三者一致,是需要度過一定的過渡期的。隨著近年來用戶紅利的消失、4G提速降費的持續影響,“低回報”的5G投資讓運營商支出加大收入減少,這也是無法否認的實情。
另一方面,盡管5G網絡在特定場合下載速度相比4G網絡提升明顯,但更多場景下卻限制明顯,5G的優勢發揮有限,至少在目前來看,沒有發揮到明顯作用,例如許多城市地鐵系統,或許連傳統的4G網絡都不完全順暢化,更別說5G了,很多零碎時間諸如觀看在線視頻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當然,不同行業對5G的具體需求是不同的,B端用戶的需求更加定制化和碎片化,對運營商服務能力的要求更高,5G在B端的商業化將比C端更加復雜,而這更需要整個行業共同努力構筑。不過,鑒于商業化前景廣闊,三大運營商都有相關動作也在大力嘗試,商業化落地已經開始。
盡管從當前5G建設超前的趨勢,以及相關商業化進程來看,投入和產出還不對等。但三大運營商在推進4G用戶升級5G的同時,也會逐步發掘提升用戶貢獻收入的方法,而4G用戶向5G遷移也是遲早的事。
鑒于國內經歷了2G、3G落后追趕,4G趕上的階段,在領先的5G時代適度超前節奏也無可厚非。而5G的發展經驗也會讓其后6G的研發提供基礎,站在未來的角度看,通信技術學無止境,要在一下輪通訊繼續保持領先,先行探索也是重要的前提。
責任編輯:YYX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25瀏覽量
119237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9瀏覽量
5648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